天天看點

開放的生态見證企業的偉大

開放的生态見證企業的偉大

占地球面積2%的雨林提供了全球50%的氧氣;養育了50%的生物。這是天籽生物多樣性發展中心創始人李旻果在第三天華為全聯接大會(huawei connect 2016)上分享給大家的大自然的奇妙。

開放的生态見證企業的偉大

那麼雲時代是不是也是這樣? 如果有一個圈子裡面的企業數量隻占全球2%,但是創造了全球50%的價值,服務全球50%的人口。這個圈子是不是偉大的?這個圈子裡的企業是不是偉大的?

那麼到底華為怎麼做?我們來聽聽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郭平在當天發表了的主題演講《共塑雲時代的生态法則》。

開放的生态見證企業的偉大

以下是演講主要内容:

我不是生物學家,可我學過潛水,拿過padi,我的教練給我聊過,夏威夷和哥斯達黎加生态是不同的。

夏威夷在大洋中,離任何大陸都超過3000公裡,這個區域的生物,不管是動物、植物,還是海洋生物,都是相對封閉的。旅行的人無論從哪入境,都要進行世界上最嚴格的動植物檢疫,以防止現有生态受到破壞。即便是這樣,每2到3萬年才有一種新的物種成功生存下來,夏威夷目前有兩萬多種物種。

哥斯達黎加在南、北美的要沖,南接巴拿馬,北聯尼加拉瓜,與大陸之間沒有間隔,生态開放、多樣,生物之間共生共榮,這個地方新物種引入的速度,是夏威夷生态的10倍,目前,哥斯達黎加的物種有50多萬種,是夏威夷的25倍,全球生物多樣性排名前列。

我們華為要建設的,就是哥斯達黎加式的,這種開放的、繁榮的生态系統。

今天的社會正在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我們不知道未來的智能社會會演變成什麼樣子,但有一點我确信,那就是每一個現代産業系統,都會變得更加交錯複雜。

随着大資料、物聯網、移動化與雲服務的發展,以前還沒有聯接互動的商業實體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單打獨鬥是不行了,不管是拖拉機公司還是灌溉公司,或者是做ict系統的公司,都沒有辦法獨家建立這一套系統。 而這隻是一個很小的例子,我們生活中的教育、交通、健康等等,這些行業的複雜場景,都會以哥斯達黎加的方式,在開放中不斷發展進化。

傳統産業鍊上的企業,優勢在于建構核心競争力,關鍵是對核心資源的占有和控制。但随着産業融合、消費需求的更新,企業必須變得開放、靈活,建立起面向未來的生态優勢。也就是說,企業的優勢,将不僅僅來源于内生優勢,還将來源于對外部資源的有效利用。

ict行業也是這樣。在雲時代,ict已經從一個垂直行業,變成了數字化轉型的使能工具,産業鍊上垂直整合已經成為過去式,ict行業必須建構新的生态系統。這個系統需要具備一些新的特征:

開放性。傳統産業鍊是封閉的,新的ict生态,則是開放的、動态的,歡迎新夥伴加入的;

多樣性。目前,行業的ict需求複雜多變,未來充滿不确定性,我們需要以生态的多樣性,來應對未來的不确定性。

外生性。價值創造的驅動力更多來源于外部,而非内部,價值的擷取将來自整個價值網絡,而非單一的價值鍊。

資源整合。傳統産業鍊的競争力,在于管理好擁有的資源,而未來ict生态的優勢,在于管理好“你不擁有的資源”。

共生共赢。傳統産業鍊競争是零和博弈、你輸我赢,而新的ict生态下,是共生共赢,每個企業,無論大小,隻要有獨特價值和貢獻,就可以形成互生、共生、再生的利益共同體。

開放的生态見證企業的偉大

自然界的競争是殘酷的,但也是充滿生命力和希望的。自然界物種存活是自然選擇的結果。ict的雲生态,則是對準客戶的價值,市場選擇的結果。企業未來的優勢,可能是來自内部,也可能是外部,是競争優勢與生态優勢的組合。有的企業用外部資源,來彌補内部能力的不足,有的企業則用内部能力,來彌補外部聯接的不足。如何管理好不擁有的資源,如何建構外生的優勢,如何建構競争與合作的邊界,考驗的不僅僅是技術和資源的領先,還有企業的胸懷,組織的彈性和制度創新的智慧。

我想起了騰訊,在2010年之前,騰訊是單打獨鬥型的。一篇文章《狗日的騰訊》,讓騰訊和馬化騰卷入了争議的漩渦。在這以後,騰訊逐漸将自己平台接口,尤其是遊戲,都免費開放給所有人,任何創業者都可以免費享受到qq、微信等平台帶來的福利。騰訊也從遊戲開發公司,變成了平台經營公司。通過聯盟與合作,騰訊将半條命交給了合作夥伴,結果我們看到了一個新騰訊,創造了更大的價值,企業市值從400億美元飙升到2000億美元。

華為在雲時代的第一條生态理念是:做大蛋糕、做大産業、做大市場,比做大我們自己的份額更加重要。這既是華為要建構未來生态優勢的必經之路,也是作為産業引領者的責任。

我們做的,就是利用有競争力的核心業務,和使用者積累作為發展的基礎,把餅做大,形成共生、互生和再生的利益共同體。我們在生态中不強求“為我所有”,而是“為我所用”,有效地與外部資源發生聯接,共同赢得未來。

我們希望從一家大公司,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搭建一個全球化的全聯接使能平台。

過去近三十年,華為公司最大的貢獻,是将通信服務普及到全世界,一九九零年,中國電話普及率大約隻有1%,現在全球行動電話滲透率,已經超過100%。今天,世界上有超過三分之一人口,使用的是華為的産品與服務。過去二十多年,華為的貢獻,是把象牙塔裡面少數人享受到的服務,推廣成為全世界的普遍服務。從大到更大是野蠻生長,需要經得住風雨雷電,從更大到偉大,是理性成長,需要扛得起責任使命。

開放的生态見證企業的偉大

未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創新驅動下的數字化轉型,世界經濟論壇的一個報告顯示,未來10年,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機會将高達100萬億美金。今天,世界上大量的新應用層出不窮,網絡流量的七成以上來自視訊。未來,還有更多的工業、安防、醫療、娛樂等也會進入vr/ar體驗時代。比如最近風靡全球的小遊戲pokemon go,其日活使用者數已經超過了twitter。 vr/ar的風靡全球,産生了巨大的資料流量,這對資訊管道的承載、傳輸和體驗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但也為産業各方提供了巨大的機遇。華為願意與合作夥伴一起,把數字化轉型的蛋糕越做越大。

華為在雲時代的第二條生态理念是:管理合作比管理競争更重要。

競争與合作是生态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概念。競合時代,競争是激烈的,不出衆就出局,但合作又是必須的,獨行雖然走得快,但衆行才走得遠。華為從國際競争的槍林彈雨中成長起來,我們非常擅長競争。但當我們開始建構生态系統時,我們才發現,管理你情我願的合作,比管理你輸我赢的競争,要難得多!合作必須面向客戶,發揮各自優勢,傳遞價值。

在傳統的競争優勢下,建構新的生态優勢,除了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氣,更需要整個組織在思維方式、認知模式、行為模式上進行根本性轉變。這對于一個成熟的組織來講,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具體的商業場景當中,華為力争扮演的是生态中“土壤和能量”的角色,我們堅持管道戰略,不與合作夥伴争利。

這就是我們強調的合作共赢,我最近了解到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那就是台州移動的行業視訊解決方案。

行業視訊解決方案,就是為各個行業提供視訊技術支撐的平台,既為行業服務,也向市民開放。

舉個例子:一戶人家,周末想去公園玩,他們想了解哪個公園的人比較少,這時候可以通過手機app來檢視公園實景,再看看有沒有停車位;出發前還可以選擇最不擁堵的路線。到了公園停車後,停車場管理者也可以用視訊來保障車輛安全。停車安全這裡有個很有意思的特性,是“行為模式識别”,比如說偷車賊會在汽車周圍繞幾圈才動手,系統是智能的,它可以根據嫌疑人的行為模式,來判斷他是不是會作案,自動告警。

在這個例子中,平台需要不同的能力子產品,由不同的角色來完成,比如說公園app,路況、視訊監控,需要具備專業技能的開發者來做,行為模式識别子產品,更需要有專業公安背景的isv來做。

對于這個平台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整個架構對客戶來說是開放的、子產品化的,各子產品是可選擇,可替換的。

首先,這是一個基于雲的系統,這個系統是基于open stack開源平台,它是全開放的,可以和其它基于open stack的雲平台實作互聯互通或者是互相替換,這就解決了使用者被鎖定的風險。

其次:在這個系統裡面的各種部件采用子產品化設計,客戶覺得華為用得好的地方,就用華為的,覺得不好,完全可以用其它友商的,比如說:行為識别系統華為可能就不是最佳供應商,那就換成專業公安isv的,甚至在基礎設施層面,包括計算、存儲和資料中心網絡,客戶同樣可以選擇和替換。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我們會長期堅持開放,持續回饋開源社群,積極投入開源社群的建設。

華為的第三條生态理念,就是利益分享。網上流行一句話:你以為你的對手是友商,其實你的對手是這個時代。是以,面對未來智能社會這個最不确定的對手,華為的戰略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靠什麼來團結人?利益分享。

過去二十多年,華為通過建構員工利益分享機制,以奮鬥者為本,極大激發了全體員工的持續奮鬥熱情,造就了強大的組織能力。

這種利益分享機制,還從内部延伸到了整個生态圈,這些是我們的内部檔案,表明了我們的态度和方向。我們要堅持向客戶、供應商分享利益。

面向未來的生态圈建設,我們還将進行更為廣闊的利益分享,比如學術機構、研究機構、行業組織等等,都是我們要團結的對象。

我們希望彙聚全球各地人才、能力、資源,雖然這些資源不一定是為我所有,但可以為我所用,并與我分享利益。我們堅信,赢得未來的關鍵,不取決于你消滅了誰,而取決于你團結了誰。

利益分享既是生态的驅動力,也是成功生态的結果。“在數字化轉型的巨大蛋糕中,我們隻拿1%,其他都是夥伴們的”,這對華為有困難麼?華為内部任老闆,二十多年來,就是這麼幹的!

華為的生态建設主要是四個方面:

一是産業聯盟,引領産業方向,共同做大産業;二是商業上的戰略聯盟,確定客戶的商業成功。三是開源社群,實作社群化協作與創新;四是開發者,目的是引入更多玩家激活創新,繁榮生态圈。

在産業聯盟層面,目前一個重點領域是工業網際網路。

華為加入了包括美國iic, 中國aii在内的多個工業網際網路的組織。其中iic發源于北美,2014年宣布成立,有超過250多個會員參與,成立26個測試床項目。 華為目前已經成為iic的steering committee成員。

5g via是華為發起的産業聯盟,我們通過5g via聯合國際知名廠商,特别是汽車制造商,建成覆寫高速公路,室内停車場,商業中心的試驗場。我們還計劃将5g車聯網系統與汽車廠的設施實時對接,幫助實作5g車聯網新業務的快速內建與測試。業界夥伴,也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競争對手,也将與華為一起,推動聯盟向更高層次發展。

在商業層面,華為和衆多合作夥伴在多個領域形成戰略合作,確定客戶商業成功,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例子:

在德國,華為作為雲服務的供應商,支援德國電信推出了otc(開放電信雲)。德電的t-system 擁有大量的企業客戶和數以百萬計的企業專線,而華為的系列技術解決方案符合德電業務發展的需求,這是雙方合作的契合點,德電開放電信雲是華為雲戰略聯盟的典型案例。

華為和歐洲最重要的軟體公司sap合作,雙方建立了聯合創新中心,推出工業4.0相關領域的系列解決方案,成功服務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全球工業大企業,專業軟硬體的優勢互補,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華為ict基礎設施和海克斯康的cad(computer aided dispatch)結合,打造了平安城市解決方案,共同保障了沙特朝聖的穩定有序進行和朝聖者的安全。

intel一直是華為公司在商業上的戰略合作夥伴,雙方有很多成功的合作案例,例如昆侖關鍵業務伺服器。

華為還積極參與到ict開源社群,積極貢獻,促進産業開放和融合創新。我們成為包括onos, open-o, open stack, carbon等在内的ict開源社群的貢獻者。

以open stack為例,從2010年推出至今,open stack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雲計算開源項目。華為已有超過600名研發人員投入其中。2016年,華為榮獲open stack黃金董事席位,這也展現了基金會對于華為長期努力及貢獻的認可。

去年,華為宣布了五年10億美金的 “沃土計劃”,打造面向開發者夥伴的開發使能平台和聯合創新。在技術和解決方案方面,華為向開發者提供的ict開放能力,覆寫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移動寬帶、sdn、移動辦公等最前沿的技術領域。

 我們期待在座各位和華為一起加入到開放大生态中來,希望在各産業聯盟、開源社群和開發者平台中看到大家的身影。

過去是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出來的都是孤膽英雄。今天,雲時代開放、多樣、共赢的生态圈,帶來了廣闊的生長和用武之地,這将是一個英雄倍出的大聯盟時代。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年9月2日

本文作者:任新勃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