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融合技術火爆 公有雲或将成為終結者

都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技術應用也是如此。超融合技術在近些年在私有雲裡越來越火熱,這種是用當代雲計算技術改造私有雲時尚的手段。國内外均有很多廠商在此處發力,諸如nutanix、戴爾、華為、浪潮、hpe、深信服等。

什麼是超融合

傳統的應用是按應用分派伺服器,而超融合就像是一個"盒子"。這個盒子将所有應用伺服器的計算、存儲、網絡資源重構到一起,再通過軟體平台進行關聯。相比傳統it形态,能夠形成更為彈性、可靠、安全的it模式。同時超融合産品也通過不同形式展現,有些是将比較成熟的企業級産品進行軟體定義與硬體重構而成;有些将諸如kvm、xen、openstack等開源産品進行融合,這樣的産品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低廉,但是需要更完善的軟體定義與維護來確定資料資源的安全;還有一些更關注産品核心,搭建一個無縫銜接的超融合産品。

我們能夠看到,超融合的出現是因為計算力和軟體技術的不斷成熟,其優點在于彈性、可靠、運維和部署更友善,并降低了tco;與此同時,超融合的it模式無形中将系統內建商"擠"出了圈子,形成一個由it基礎設施提供商搭建了一個包含虛拟化、軟體、硬體、應用的完整的解決方案。

誰來負責

那麼問題來了,當我們擁有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之後,這個系統該交由誰來管理、負責?

顯而易見的是,it基礎設施供應商對這個系統更為了解,如果系統軟硬體出現問題,能夠最快解決問題的一定是ict供應商,是以似乎應該由他們來管理更為适用;但是,機器裡面存放的資料卻不屬于ict提供商,而是屬于使用者的。在資料即資産的時代,使用者往往不放心将自己的資料暴露在其他人能夠觸及的地方。

為了解決這個沖突,則需要ict提供商首先承諾不碰資料,其次制定一系列資料保障計劃。再将系統交給專業的人來管理。

用什麼遷移

用什麼遷移也是我們必須面臨的重要問題。在資料遷移問題上,公認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虛拟機遷移,一種是最新的容器遷移方式。筆者認為,考慮到容器技術成熟度不足和安全性顧慮,虛拟機遷移方案更為可行。在選擇了虛拟機遷移方案後,我們還需要根據自身應用、資料需求,選擇線上遷移或者離線遷移計劃。

不是終結者

雲技術的發展之快正在改變目前的it形态,而超融合産品的出現似乎與公用雲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雙方都希望通過将網絡、計算、存儲等資源進行重新規劃,得到更好地利用。而從這個角度講,超融合還沒有雲計算做得徹底,或許,超融合并不是終結者,雲計算才是終極形态。

任重道遠

如果說超融合還不是終結者,那麼,如果想要從超融合過渡到雲計算甚至公有雲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在企業理念轉變上還需要時間;如何通過公有雲來確定使用者資料的絕對安全也需要被證明。無論是讓市場接受超融合産品,還是接納公有雲,如今看來依然任重而道遠。

結束語

從最初的伺服器、存儲it基礎設施出現,到後來虛拟化幫助企業提升it基礎設施的效率,再到現在超融合技術出現,it技術一直在向着降低成本,提高彈性可擴充能力方向發展。小編認為,雲技術,尤其是公有雲的成熟,将成為終結者,并為我們提供更專業、有效率、彈性可靠的it系統。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年11月8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