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五詞】《荀子·大略》:“夫盡小者大,積微成著,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
綏徕[ suí lái ]
驵琮[ zǎng cóng ]
鈚箭[ pī jiàn ]
筍笴[ sǔn gǎn ]
鳳凰皁隸[ fèng huáng zào lì ]
友情提示:
隻是想認字的到此即可,想了解釋義的請繼續,有的釋義内容會比較多,望耐心。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每天花十來分鐘整理,一個人獨享,太浪費了,不如分享給想要積累詞彙、知識的朋友,我想對提升寫作、表達等等和詞彙積累有關的技能,會有幫助的,一起堅持吧。也樂于交友,歡迎私信交流哈。

《新唐書》
1、綏徕
[ suí lái ]
詳細釋義
安撫招緻。
《新唐書·杜讓能傳》:“方 關 東兵興,調發綏徠,書詔叢浩, 讓能 思精敏,凡号令行下,處事值機,無所遺算,帝倚重之。”《新唐書·戴叔倫傳》:“遷 容管 經略使,綏徠夷落,威名流聞。” 明 宋濂 《恭題禦筆後》:“越三月, 燕都 遂平。懷柔綏徠之效,蓋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矣。”
2、驵琮
[ zǎng cóng ]
用作秤錘的玉。駔,通“ 組 ”。
《周禮·考工記·玉人》:“駔琮五寸,宗後以為權。駔琮七寸,天子以為權。” 鄭玄 注:“駔讀為組,以組繫之,因名焉。 鄭司農 雲:以為稱錘,以起量。”
3、鈚箭
[ pī jiàn ]
箭頭較薄而闊,箭杆較長的一種箭。
《清會典圖·武備四·弓箭一》:“皇帝行圍箭二,楊木為笴。其一鈚箭,長二尺九寸,鐵鏃長二寸五分,闊一寸三分,笴首飾黑桃皮,皁鵰羽,羽閒朱,括髤朱,旁裹緑繭。”《清會典·兵部十·武庫清吏司》:“笴用柳木或樺木,首飾鶴羽,鏃以鐵為之,曰鈚箭。”
4、筍笴
[ sǔn gǎn ]
亦作“筍笴”。指用整條芽筍制成的筍幹。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挲摩筍, 桂 廣 皆植,大若茶碗……其筍,南人亦藏之,為筍笴。”《太平廣記》卷四八三引 唐 尉遲樞 《南楚新聞·芋羹》:“ 百越 人好食蝦蟆。凡有筵會,斯為上味……又或先湯内安筍笴,後投蛙,及進于筵上,皆執筍笴,瞪目張口,而座客有戲之曰賣燈心者。”
5、鳳凰皁隸
[ fèng huáng zào lì ]
鐵鹦鹉的别名。一說指伯勞。
明 楊慎 《丹鉛總錄·鳥獸》:“鵙,即博勞也……性亦能搏擊。鷹集於林,則盤旋鳴聒,俟鷹飛,輒擊之。俗呼為鳳凰皁隸,言百鳥畏之也。”
每天5個詞語,已經堅持分享125天,620個詞語。
【互動】
您喜歡麼?
如果您覺得有價值,可以随手轉發一下,讓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了解,共同進步。
感謝愛學習的您參與,謝謝。
了解更多,點此:曆史文章
每日五詞201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