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曆概念形成期、應用試水期之後,移動化部署正在政府、軍隊、軍工、大型企業等組織中得到快速普及,“移動優先”也相應地成為越來越多的組織在推進資訊化建設過程中所遵循的原則。這不僅意味着組織将移動化工具引入到組織營運管理之中,也意味着組織it架構可能面臨全新變革。
“移動優先”成為流行趨勢
“移動優先”的概念之是以會得到普遍認可,關鍵原因是移動智能終端廣泛普及以及移動應用的迅速落地。正是因為如此,讓移動網際網路成為組織以及個人使用者擷取資訊、與外界進行互動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移動資料流量已經超過pc資料流量,由此可見,要适應資訊化終端的移動化轉變,首先需要從理念上落實移動化的需求。
對于組織來說,在組織内部推行移動化的壓力雖然要小很多,但是趨勢卻是難以避免。究其原因,是源于移動裝置在組織營運管理流程中的逐漸滲透。根據tech target的介紹,這是一種“工作習慣的變化趨勢,會有越來越多的員工在辦公室外工作,他們會在執行業務、任務的過程中使用各種移動裝置和雲服務”。這意味着不需要迫使員工做任何事,不過組織依然需要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尤其是圍繞可用性、安全政策,以及成本方面的問題。
對于政府、軍隊、軍工這樣的特殊組織使用者來說,強調“移動優先”的重要性往往要比其它行業更加突出。這是因為政府、軍隊、軍工在很多應用場景中都難以攜帶pc等傳統的裝置,使用移動裝置來承載資訊化任務就成為最佳方式。例如,公安部門在外出執勤的時候基本沒有條件攜帶pc,通過智能手機來接收指令、執行任務就至關重要;在軍營裡,大範圍推廣pc并不現實,智能手機、平闆電腦也就成為官兵擷取資訊、融入數字化社會的重要資訊源裝置。
與即将到來的物聯網世界聯系起來,“移動優先”的政策就顯得更加必要了。在物聯網世界中,每一台移動裝置都是與世界智能互動的終端,承擔着資料搜集、資訊展示等重要的功能,及早地進行移動化轉型,可以幫助組織在物聯網世界中提前布局。
“移動優先”面臨巨大危機
雖然說很多組織都意識到“移動優先”的重要意義,但是要推行這一政策卻不是簡單的引入移動裝置那麼簡單。在前幾年,很多組織都在企業内部推行byod政策,但是最終的實施結果往往卻不盡如人意:要麼是byod政策沒有如願地提升組織工作效率,要麼是在員工的“軟抵制”下淪為員工的購機補貼。
基于此,啟迪國信靈通市場總監張永利表示:“移動化是對組織現有it架構的颠覆性改變,是以組織需要妥善規劃移動技術路線圖,結合組織規模和多個因素,重新定義業務和技術特征,實施更加成熟的移動化政策。”
具體來說,組織需要解決移動化的整合管理、安全保障以及應用拓展問題。
整合管理:雖然移動裝置與pc有着很大的差異,但是在組織内部,移動化流程非常有必要與固有的資訊化流程整合起來,而不是互相割裂。這也意味着組織最好能夠打造統一的移動門戶,在後端緊密銜接組織現有it系統,在前端通過單點登入功能實作統一的工作入口,并能對于移動應用進行整合管理。
安全保障:在移動化場景之中,經常會涉及到将業務資料帶離組織範圍,這樣會導緻嚴重的網絡安全風險。要在不影響移動化應用的前提下提升安全性,政府、軍隊、軍工等組織更傾向選擇雙系統移動化解決方案:“生活區”與“工作區”互相分離,并進行嚴格的制度制約。而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除了部署移動化管理平台對移動裝置、移動應用進行安全管理之外,還需要明确移動生活與移動工作之間的界限,確定機密資訊不外洩。
應用拓展:移動應用拓展問題經常被忽略,但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因為移動化的生命力在于應用,隻有涵蓋更多的應用場景,才能盡量確定移動化資料處于管理之中。例如,在組織沒有建立安全移動存儲的能力之前,員工往往傾向于利用公有雲存儲服務來進行資訊分享;而在應用企業級即時通訊、企業級安全郵件用戶端等解決方案建立這一能力之後,組織便可以對資訊的分享流程進行更加嚴格的管控。
“超越移動優先” 重塑資訊化流程
“移動優先”已經得到了足夠強調,但是很多業界專家提出了“超越移動優先”的觀點。因為這一政策更多的将移動化與傳統資訊化的優先度進行區分,強調移動化的重要性。而随着移動網際網路的深入滲透,移動化将成為組織的必備政策,移動化流程也将融入到整體的資訊化流程之中,是以也就無需特意的強調“移動優先”。
未來随着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組織移動性将逐漸采用“超越移動為先”的方式,并實作創新技術的融合。實際上,物聯網、雲計算以及大資料的結合已經改變了我們使用移動技術的方法,這将給組織的業務營運管理模式帶來全新的變革,也将促使我們深入研究移動化與其它創新技術的整合模型,以重塑安全智能的資訊化流程。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年11月8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