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用大資料驅動政府服務和發展創新

近日,2015全球資訊技術主管大會暨工業大資料創新發展高峰會議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雲計算産品線産品市場總監張大震在“大資料+電子政務專題論壇”上做了“政府行業大資料營運研讨”的專題報告,重點闡述了建構政府行業雲和大資料體系的三大要點,分别為:保持自身優勢、建構網際網路模式和建構創新生态,同時介紹了華為的大資料産品fusioninsight。

如何用大資料驅動政府服務和發展創新

如今,大資料技術和理念已經從網際網路行業開始逐漸的運用到傳統行業,大資料也被我們國家定義為經濟改革與發展的一個技術驅動力。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政府作為海量基礎資料的掌握者在大資料技術應用上有着天然的優勢,政府應根據自身特點,建構自成體系的行業雲和大資料平台。

政府行業雲和大資料的價值

傳統來說,政府各行業各體系各部門都擁有垂直的業務系統和資料平台。每個政府部門往往也是聚焦在某一行業乃至某一專業領域,而大資料的價值發現,與資料的全面性與量級是強相關的。如果隻是局限在行業内部資料業務的創新,雖然短期内會有成效,但長期發展來看,或是從資料競争分析來看,終将面臨落後的處境。是以,政府應從煙囪資料平台向混合負載的、開放的、統一的大資料平台轉型。目前各省市正在建設或規劃建設的集約高效的統一政務雲就是在朝着這個方向邁進,首先來做資料的大集中,這是轉型的重要基礎。      

相比網際網路,政府在自身的基礎資料、專業資料,以及行業資料上擁有優勢,是以,整合自身優勢資料的統一大資料平台,将有利于政府建構資料競争力,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

建構網際網路模式,即使用大資料技術基于客戶畫像的精細化營運同樣也是政府大資料業務的方向,基于大資料的分析實作以個人、企業、政經為核心的精細化服務,進而提升政府的服務水準。

最後,政府的大資料也需要建設一個生态系統,不僅可以讓大資料從質和量上得到發展,同時可擷取更全面的業務創新,而且可以讓資料生生不息,最終發展成為一個良性的循環。政府作為公共社會的主導力量,在資料生态建構上需要發揮主導作用,形成全社會各行業參與的、利益共享的、激勵創新的公共資料生态。

華為讓資料“慧”說話

我們知道,大資料已經由過去的概念階段變成了現在應用階段,各種大資料應用和服務也越來越多。而所有這些大資料應用與服務,都離不開産品。華為的大資料産品叫fusioninsight,這個大資料平台是一個企業級的大資料存儲、查詢與分析的統一平台。幫助政府、企業走向智能化的變革與創新,包括輔助商業決策、精準營銷、使用者滿意度、内部營運效率等等。

在靈活性方面,華為大資料平台采用完全開放的架構,性能可線性擴充,同時提供豐富的工具支援,實作高效的開發運維,大資料平台強大的sql能力,讓業務移植更便捷 ;

在智慧特性方面,華為成立諾亞方舟實驗室,建構資料模組化的能力和專家隊伍,形成電信、金融、政府的模型庫、知識庫、算法庫,實作了全量模組化、深刻洞察,獨特的算法幫助客戶高效、精準的發現新業務價值;

在可信度方面,華為大資料平台,提供全元件ha、異地容災、金融等保等特性支援,保障客戶業務的可靠與資料的安全,同時華為通過開放的平台與合作夥伴深入合作,為客戶提供可信的大資料應用。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年12月18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