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藏在高端智能手機晶片裡的“外交官”:射頻前端

進入3G/4G/Pre-5G時代,射頻前端,一個手機SoC裡不起眼的小角色,開始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挑大梁。一旦連上移動網絡,任何一台智能手機都能輕松刷朋友圈、看高清視訊、下載下傳圖檔、線上購物,這完全是射頻前端進化的功勞,手機每一個網絡制式(2G/3G/4G/WiFi/GPS),都需要自己的射頻前端子產品,充當手機與外界通話的橋梁——手機功能越多,它的價值越大。

射頻前端(RFFE: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子產品是移動終端通信系統的核心元件,對它的了解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必要性,它是連接配接通信收發器(transceiver)和天線的必經之路;二是重要性,它的性能直接決定了移動終端可以支援的通信模式,以及接收信号強度、通話穩定性、發射功率等重要性能名額,直接影響終端使用者體驗。

如下圖所示,射頻前端晶片包括功率放大器(PA:Power Amplifier),天線開關(Switch)、濾波器(Filter)、雙工器(Duplexer和Diplexer)和低噪聲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等,在多模/多頻終端中發揮着核心作用。

除通信系統以外,手持裝置中的無線連接配接系統(Wi-Fi、GPS、Bluetooth、FM和NFC等)對射頻前端晶片也有較強的需求。

射頻前端之是以越來越複雜,一個主要驅動因素是終端産品,由于終端産品多模、多頻段的趨勢導緻。觀察下圖,一款4G全網通手機的PCB闆上,囊括數十顆射頻晶片,頂級終端所占比例更大。

Mobile Expert資料顯示,2020年整個全球射頻前端市場會達到180億美元,2015年到2020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3%,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增長就是來自于濾波器、雙工器。

濾波器、雙工器之是以成為增長來源,是因為随着頻段增多而增加:按照一個雙工器包含兩個濾波器的規格,在2015年,一個頂級智能手機裡大概支援15個頻段,包含50個濾波器。預計到2020年,一個頂級智能手機中将支援30-40個頻段來覆寫全球頻段,目前市場上最頂級的智能手機已經支援30多個頻段,它包含的濾波器可以到100個以上。

除此之外,射頻前端為何市場前景廣闊?答案也是因為頻段+載波聚合組合的增長。

關于頻段。2G/3G時代,頻段極少,2G年代GSM是4個頻段,3G年代TD-SCDMA是2個頻段、CDMA在中國是一個頻段,當時射頻前端的複雜性較低,價值也較低。

到4G時代早期,“五模十三頻”、“五模十七頻”等概念成為廠商宣傳熱點,可以作為手機核心競争力——通信制式的相容。那時候,頻段增加到16個,全球全網通頻段增至49個,3GPP新增的600MHz頻段編号達到71個,如果納入5G毫米波那麼頻段還會增加。

關于載波聚合。從2015年最開始的兩個載波,增至現在的3-4個載波,預計2017年将會提出超過1000個頻段組合的需求。

以上兩者都需要射頻前端的能力。

盡管射頻前端前景廣闊,但很多射頻前端廠商在工藝設計上犯了難。IHS Markit近期釋出的報告指出,自LTE裝置誕生以來,射頻前端的複雜性顯著增加;裝置其他功能的改進,導緻了一個更具挑戰性的設計環境。

一方面,高端智能手機不斷推陳出新,螢幕越來越大、機身越來越輕薄,這些變化直接導緻射頻前端元件的實體空間減少;另一方面,考慮到大尺寸螢幕對電池續航的影響,射頻前端的設計要比以往更重視電源使用效率;第三,網速越來越快,射頻前端子產品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

盡管射頻前端的複雜程度增加,然而裝置PCB上留給此功能區的空間一直以來卻在減少。過去幾年,高端智能手機已經從僅支援有限的射頻頻段轉為單一SKU,支援34個頻段的智能手機,為了盡可能在有限的空間容納擴充頻段,射頻前端越來越子產品化,比之前內建了更多的PA、濾波器、雙工器、開關和LNA部件,随着PCB上元器件密度越來越高,元器件間的幹擾逐漸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對每個射頻元器件實施充分有效的隔離,成為相關廠商的第二個挑戰。

縱觀射頻前端晶片市場,器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使用MEMS工藝制造的濾波器,以聲表面波濾波器(SAW)和體聲波濾波器(BAW)為代表,第二類是使用半導體工藝制造的電路晶片,以功率放大器(PA)和開關電路(Switch)為代表。

SAW和BAW市場都不缺玩家,而高通給出的答案是:做一個內建化的射頻前端解決方案,或許能成為高端智能手機的救星。

稍早前,高通與 TDK株式會社成立了合資企業RF360控股公司。今年2月份,高通推出了全新的射頻前端解決方案,被高通稱作“從數據機到天線”的完整解決方案:

1、完整的射頻前端核心技術。通過與TDK成立的合資公司,高通擁有包括表面聲波(SAW)、溫度補償表面聲波(TC-SAW)和體聲波(BAW)在内的一系列全面的濾波器和濾波技術,另外也擁有像做開關産品或天線調諧的SOI技術,還有低噪聲放大器(LNA)技術。

2、先進的子產品內建功能。與SoC不同,射頻前端的內建是做SIP(System In Package,系統級封裝),通過與TDK合作,高通加強了模組內建能力,可以提供內建化方案。

3、高通具有自己的數據機(modem),這是其與第三方射頻元器件廠商相比,所擁有的重要差異化優勢,進而能提供一套系統化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的整合解決方案還支援載波聚合的TruSignal自适應天線調諧技術。TruSignal可被看作是三項技術的總稱:第一是主分集天線切換,它是用來解決手機“死亡之握”的問題——手機的主天線一般是在手機的下方,當人們用手握住它的時候,信号會掉得非常快,當下方主天線被握死時,它可以将天線切換到上面的分集天線去;第二是天線調諧——天線調諧技術又包含兩類,一類叫孔徑調諧,一類叫阻抗調諧,通過調諧天線的比對,可以解決天線和PA之間的适配問題;第三是高階分集接收——通過增加分集來提升接收性能,以及接收的下行速率。

三個技術配合在一起,好處多多。第一是通話可靠性和通話品質:當天線性能提升之後,信号品質提升,通話的可靠性和品質自然提升了,經過高通實測,通話掉話率最高可以減少30%;第二是更快的資料傳輸速率,實測資料顯示資料傳輸速率可以提高49%;第三是在同樣的傳輸速率、同樣的吞吐率情況下,電池續航時間可以提高,當天線效率得到提升之後,在同樣的速率下,需要的輸出功率變少,電池的續航時間就變長了。

完整的射頻前端解決方案,可以使OEM廠商、最終消費者和營運商獲得共赢。骁龍835/660/630移動平台均引入了射頻前端技術。而作為首批實作先進射頻特性的國産智能手機之一,一加手機5已經率先支援包括載波聚合功能和包絡追蹤等的TruSignal技術,充分提升了資料傳輸速率、覆寫、電池壽命、通話品質和通話可靠性。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