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教育部牽手曙光公司——“百校工程”助力教育行業大資料平台建設

5月14~15日,以“向網際網路+與智能制造進軍”為主題的第三屆産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在河南省駐馬店市召開,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河南省副省長徐濟超、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等出席了本屆論壇。

會上,教育部與曙光資訊産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教育部産教融合項目合作協定,聯合推出“資料中國-産教融合促進計劃”。此外,曙光公司副總裁沙超群還在論壇上發表了“資料中國建設方略與資料産業興起”的主題演講。

國家教育部牽手曙光公司——“百校工程”助力教育行業大資料平台建設

曙光學院促進人才培養

“資料中國-産教融合促進計劃”旨在深化産教融合發展機制,推動教育變革,提升教育價值,增強高校主動服務産業的轉型更新能力。據了解,合作協定中約定,教育部将推動超過100所中國大學院校建立以曙光技術和先進産品為核心的“教育部-曙光大資料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基地)”、大學生實習基地及大資料專業實訓基地。

同時,在基地基礎上,曙光公司将與高校聯合開展大資料人才培養行動,建立“曙光大資料學院”,培養高校專業師資,協助高校教師在大資料領域開展應用科研的工作,服務地方經濟和行業應用。為此,曙光還專門設立“曙光教育合作中心”,具體實施“資料中國-産教融合促進計劃”百校工程。

“大資料的應用是發生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革,有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社會應用價值。”沙超群表示,“是以,未來幾年,曙光會積極探索建立完整的大資料生态,提供更多豐富和深入的合作模式,通過‘百校工程’培養大資料專業人才,聚焦大資料關鍵技術和若幹國家重點行業的大資料應用,為教育及其它行業提供全方位的資料服務。”

資料中國點亮“産教”智慧

随着大資料技術的發展和廣泛運用,計算思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大資料正在開創新的學術範式。在一些學科領域和科研方法中,由大資料技術支撐的海量資料運算,成為整個研究過程的主導性、決定性因素。培養具有統計分析、計算機技術、經濟管理等多學科知識的跨界複合型人才,是教育培養工作的一個方向。

面向教育領域的“資料中國-産教融合促進計劃”百校工程将進一步發揮曙光人才、技術、資料資源的優勢,加快培養符合大資料行業發展的技術型人才,并在此基礎上建構有利于提升資料科學水準、保障資料安全、促進資料産業發展的“大資料應用協同創新網絡”。

國家教育部牽手曙光公司——“百校工程”助力教育行業大資料平台建設

專業平台提供堅實保障

“大資料應用超級系統-infinity 9000”是“資料中國-産教融合促進計劃”百校工程項目定制研發的專有軟硬體設施。作為曙光産品中教育行業的核心元件,曙光大資料系列産品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實踐經驗,為infinity 9000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

據了解,曙光教育行業大資料産品通過對大資料教學軟體和大資料處理分析平台高度整合,無縫銜接大資料叢集與教學系統,打造出便捷高效、易于維護的線上教學平台以及雲教學綜合服務平台,營造良好的試驗環境。

作為領先的資料綜合服務供應商,曙光公司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不久前釋出的“資料中國加速計劃”更是一次巨大的飛躍。此次曙光與教育部的合作,聚焦國家大資料戰略、彙聚創新要素,将深化産教融合發展機制,促進我國教育領域大資料應用水準的快速提升,助力全社會共享資料價值。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年5月16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