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團點評CEO王興去年提出“下半場”的概念之後,這個關鍵詞就一直在業界流傳——當人口紅利消失,智能終端的增速接近天花闆,依附在終端的軟體服務也會放緩,擺在網際網路公司面前的有兩條路,要麼出海,走國際化路線;要麼就是“變”。
先不說“下半場”的命題是否成立,第三方資料服務提供商TalkingData用大資料告訴大家:就算移動網際網路到了下半場,格局也已經趨于固定。近期,TalkingData在北京釋出一份《2016 年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報告》,這份104頁的報告基于該公司旗下的資料産品“移動觀象台”制作,梳理了2016 年移動網際網路的各方面資料,從宏觀環境、使用者洞察、硬體市場、行業應用和TOP應用榜單五個方面做出總結。
報告顯示:
縱觀國内形勢,移動互聯以其智能、聯接、高覆寫率等優勢,不斷推動着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移動支付、移動購物、移動O2O等移動化、個性化消費形式的逐漸普及,不斷改善着人們的消費結構,追求品質的大衆消費觀念也更加趨于理性。這些改變無疑将為資訊、文化、旅遊、健康等産業注入更多消費潛能。
在2016年中,通訊社交仍然是覆寫率與使用率最高的應用類别、但增長乏力;而視訊、遊戲、網絡購物類應用同屬于大衆人群使用率及覆寫率較高的應用類别。這說明了,社交及娛樂作為移動智能終端使用者的剛性需求,使用者市場基本釋放完畢,市場格局基本穩定。
穩定的市場格局下,使用者剛需基本得到滿足了、使用者應用興趣也逐漸下降了,這時候,細分類别應用的市場潛力正在釋放:房産類應用是2016年中覆寫率增長最為迅猛的應用類别,餐飲、健康美容、教育等消費類型應用覆寫率也在保持增長。
同時,細分行業的滲透以及與創新技術的結合,将會成為未來應用市場的增長點。
但是,細分類别應用的市場潛力雖仍在釋放,新應用進入門檻也越來越高,格局已經趨于固定。
下圖中可見,三年來,各細分領域都有至少3款應用進入覆寫率TOP1000榜單,而視訊、餐飲、音樂、閱讀等類型的應用款數基本維持不變或者負增長。此外受2016年共享單車大熱影響,出行類應用款數增長明顯,而交通導航類應用行業聚集度提升導緻應用數量降幅最大。
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移動智能終端規模達13.7億台,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3.83億人——這個數字說明人口紅利減退,流量經營時代來臨,充分盤活和經營現有流量成為挑戰。
在這13.7億智能終端使用者中,女性使用者逐漸增多;從年齡層面來看,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是年輕人的遊樂場,00後+90後與80後人群旗鼓相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主流群體,于是出現了很多諸如二次元、直播等現象級應用;而70後、60後的中老年人群對移動端的需求也在逐漸攀升,中老年智能機的占比由去年的26.4%上漲到今年的28.5%。
均衡每個使用者的行為來看,安裝APP和打開APP的數量是在一個穩定的數字範圍内的。安裝量上,2014年使用者平均安裝了34款,2015年接近40款,2016年39款;打開頻率上,2014年基本上一台裝置能夠使20款應用,2015年25款,2016 年23款。可見,人們使用APP的習慣慢慢固化,一屏之争更加激烈,應用如何擠入使用者裝置的首屏成為關鍵。
頭部應用覆寫廣,“TAB”格局暫時難以撼動
圖中清晰明了:覆寫率Top 20中,有9款屬于騰訊系,而阿裡系與百度系應用分别有5款及3款上榜,可見在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市場格局相對固化的當下,“騰訊-阿裡-百度”的格局暫時難以撼動。
而其中騰訊的微信和QQ兩個應用又遠遠的與其它應用拉開距離。結合前文所述,2016年人均安裝App隻有23個,這個圖表就已經占了20個,看來對于尚未站穩腳跟的“上半場”選手來說,“下半場”也無法扭轉局面了。
或許就像上文所說,仍想搏一搏的企業或許可以從細分市場找空間。
“十三五”時期,中國對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資料戰略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等作出重要部署,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
工智能、虛拟現實等産業迎來發展契機。
法律法規的出台、演進及完善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讓逐漸規範化,另外也制約了網約車、網際網路廣告和網絡直播等細分行業的落地;資本投入放緩,創業公司銳減;行業門檻提高,标準化平台再次聚合。
相應的,政策與資本的變化,再加上移動網際網路趨于年輕化,催生了2016年年度熱點:
而2016又是中國網際網路理性資料驅動和價值回歸之年。
于是,在這個資料爆炸卻又使用者增量趨于飽和的時代,如何借助智能資料挖掘、商務智能等大資料技術,充分利用資料價值解決現實問題、制定企業日常決策,在現有流量基礎上真正實作“存量掘金”成為了企業亟需解決的的重要命題。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