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讓“營銷”發生質的改變——專訪泰一資料副總封雷

大資料,讓“營銷”發生質的改變——專訪泰一資料副總封雷

▲泰一資料副總封雷接受《杭商》雜志專訪

《大資料時代》被譽為大資料系統研究領域的先河之作,書中,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用衆多例子說明一個道理:在大資料時代來臨時,要用大資料思維發掘大資料的潛在價值。 

那麼,什麼是大資料的價值?

3月2日,泰一資料副總封雷在浙江省雲計算大資料産業推進大會的大資料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會後,封雷接受《杭商》雜志獨家專訪,以泰一資料的實戰經驗,解讀如何應用大資料推動品牌營銷從量變走向質變。

眼下,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迅猛,為企業提供巨大商機的同時,植入營銷、借勢營銷、網紅營銷、直播營銷等花樣百出的營銷模式“配套”而來,讓品牌主眼花缭亂。

大資料時代,能否借助大資料玩轉品牌營銷占領市場高地?

“答案是肯定的!”封雷快人快語。

綜觀品牌營銷大環境,封雷發現,衆多企業在品牌形象宣傳、産品營銷投入巨大,收效卻甚微。雖然沉澱了很多資料,卻未能借助這些資料的應用價值幫助品牌主定位适合自身的經營戰略,往往面臨着諸多挑戰:營銷模式種類紛呈,企業營銷模式随大流;線上有電商,線下有商場,線上線下營銷難平衡;沉澱客群管道多,無法形成合力及波段化運作;品牌營銷投入不連續性、營銷效果難衡量。

“泰一指尚一直專注于鑽研大資料技術、提高數字商業服務能力,以幫助中國企業植入大資料技術基因、助力中國傳統企業數字化商業轉型。”封雷介紹到。基于泰一指尚的大資料技術實力和應用能力,泰一資料利用獨有的資料挖掘算法、個性化的标簽體系、全網實時資料監測分析以及可視化展現技術,為客戶實際的全業務場景提供消費者洞察、品牌研究與媒介研究。基于大資料的商業資訊洞察,幫助客戶實作大資料分析與應用,建構資料價值發現和應用創新能力。

以泰一資料服務過的一家電企業為例,該企業在擁有完備的産品線、供給線、物流線及具備多樣的銷售管道的情況下,希望借助大資料降低經營成本,提升銷售轉化率。

“這種情形下,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為這個企業打造全局性營銷閉環體系。”封雷介紹說,基于“以銷代産”的全局戰略,泰一資料在消費者、行業、媒介三大洞察模型的基礎上,幫助企業運用大資料實作了售前、售中、售後等全管道打通,從消費者剛需分析、産品差異化中提煉優勢直至最終拟定客戶關懷政策,形成了企業全局性營銷閉環體系。

要形成這個“環”,泰一資料做了三個動作:聚合使用者,降低企業營運成本;打通管道,通過平台化的方式來進行有效的管理,降低平台營運成本;讓大資料滲透到售前、售中、售後三個階段。經過這三個動作,企業發現營運成本降低了,銷售轉化率提升了,訂單的有效轉化率提高了,客戶投訴下降了。

還有些管道多樣的品牌主,如有些奢侈品品牌,封雷直言,雖然品牌入駐多個電商平台進行線上銷售,且擁有衆多線下門店,看上去銷售管道鋪面廣、閱聽人多,但閱聽人資料分散,企業主甚至無法定位其忠實使用者。

大資料,讓“營銷”發生質的改變——專訪泰一資料副總封雷

▲泰一資料副總封雷在浙江省雲計算大資料産業推進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針對“看上去很美”的企業,泰一資料給出的方案是幫助客戶從多管道中分析、識别、維系閱聽人,聚攏目标客群;通過管道潛客輸出、營銷資料沉澱、線上線下關聯打通全管道資料,避免多管道重複人群多投;實時掌握消費者動機,利用精準營銷平台觸達客群,形成全景化客戶圈層模型,有效關聯企業與人群的關系,實作“真人”圈層管理。

而在拼殺愈發激烈的3c市場中,硬體幾乎已成為所有手機品牌攻堅消費者心理的訴求點,由此造成産品宣傳同質化的現象非常嚴重,廣告宣傳的産品賣點大同小異。如果企業所擁有的硬性競争優勢保有時間越來越短,且容易被競争對手複制。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大資料為企業殺出重圍呢?

封雷建議,應面向不同圈層人群提供定制化營銷服務。通過大資料整合系統,鎖定圈層中意見領袖,開辟專屬管道,進行針對性傳播,有效避免資源浪費;針對不同階段目标圈層的生活模式、心理需求等特征,發現契機,形成“圈層”的自我擴容,逐漸更新和再複制能力,進而積累更多的忠誠客戶。

如果說以上案例證明了大資料威力的話,那麼也應當認識到,現階段的衆多企業運用大資料時仍存在一定門檻。諸如資料不共享所造成的孤島現象浪費了不少寶貴資源,傳統企業掌握了大資料卻不知道如何運用,不少企業主對大資料的認識、訴求還停留在原始階段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資料原有價值的展現。

對此,封雷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大資料的前景看做是一片藍海的話,那麼現在還是一個澡堂子的狀态。随着人們對大資料的認識不斷加深,我相信不久的将來會有一次洗牌過程。”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3月16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