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分析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揭牌 曙光承擔大資料産業發展重任

3月29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承建的“大資料分析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在京正式揭牌。該國家工程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資訊中心、曙光資訊産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曙光公司”)、國創科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設。釋出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李國傑分别為中科院計算是以及四家共建機關授牌。

大資料分析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揭牌 曙光承擔大資料産業發展重任

(大資料分析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揭牌儀式)

大資料分析技術:大資料價值鍊的核心

縱觀國際,大資料分析産業已形成巨大的産業價值,中國雖擁有占據全球14%的資料量,資料的使用率卻不到0.4%,大量資料未發揮其應有作用。而大資料的分析技術是大資料價值鍊的核心,擁有資料并使用資料的能力将成為未來10年國家發展的關鍵。在此緊迫背景下,在國家發改委和中科院的指導與推動下,“大資料分析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應運而生。

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大資料基礎設施研發建設、核心分析技術突破、生态系統建構等方面的有力推進,以及在科學發現、智慧城市、社會安全等領域的大量應用驗證,将促使我國的大資料分析技術及應用有望達到國際領先水準。而大資料使用能力的提升,也将帶動各領域資料資源價值的發揮,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進經濟轉型更新,進而推動我國成為真正的數字化強國。

工程實驗室:“三大平台”系統化建設

釋出會上,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程學旗透露了實驗室建設的總體規劃——面向大資料分析全生命周期的技術與應用環路,系統化地建構大資料分析三大平台:大資料分析基礎設施平台、軟硬一體的大資料開放分析平台、大資料分析示範應用與服務平台。通過三大平台的建設,切實開展大資料分析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

大資料分析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揭牌 曙光承擔大資料産業發展重任

(大資料分析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機關授牌儀式)

曙光公司作為實驗室的重要共建機關,同時正式挂牌“政府大資料分析系統實驗室”,重點開展政府相關行業的大資料智能分析技術與系統的研制。曙光公司進階副總裁聶華對此表示:“曙光是我國‘城市雲’的定義者和建設者,憑借在政務大資料領域豐富的技術資源和實踐經驗,曙光将與共建機關一道,建構大資料分析技術開放的生态體系,形成可持續的産學研用機制,為實驗室的平台建設和後期發展中提供關鍵支撐,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

曙光:不可或缺的角色

大資料分析基礎設施平台和軟硬一體大資料開放分析平台的建構,需要從大資料彙聚、融合到分析、共享的完整鍊條做基礎。曙光公司作為以完善的it基礎設施供應商發展起來的大資料綜合服務商,擁全套硬體産品體系,為資料彙集和流通提供了多樣化載體;同時,曙光自主研制的xdata大資料平台,可以充分融合各種資料資源并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智能分析;此外,經過近十年的精耕細作,曙光已經在研發、氣象、政府、醫療、廣電、金融和交通等行業推出了一系列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積累了應對不同規模、不同類型資料處理的創新技術。可以說,曙光已有和正開展的業務正适合服務這兩大平台的建設。

大資料分析示範應用與服務平台則将建構在豐富的應用經驗之上。自2015年曙光提出“資料中國”戰略以來,通過“百城百行”的戰略布局,一張中國雲資料服務網絡已經初見端倪;同時,曙光還曾參與多個國家、政府重點項目及大中型企業的項目,積累了大量案例經驗。“依托城市雲的布局和大資料項目的參與經驗,曙光将成為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最可靠的實踐平台。”聶華指出,“實驗室的成果與曙光在百城百行的實踐應用可以互相促進,助力中國資料神經網絡的形成,真正促進大資料發揮價值。”

為了共同的發展目标

釋出會當日,國家工程實驗室還對外公布了建成後的細緻規劃及目标。實驗室設定了“直接可管理的科學與政府大資料開放資源30-50pb”“分布于50-100個城市的大資料分析雲基礎設施”“支撐至少2大領域的示範應用”的近期目标,并将“建設大資料産學研用良性生态系統”設定為基本任務。

“這也是曙光‘資料中國’戰略的目标。”聶華介紹到,“未來,曙光公司将以工程實驗室的建立為契機,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大資料理念、架構、技術,推進大資料的理論研究與産業應用,為我國大資料發展構築良好的生态環境。”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3月31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