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個嚴重影響使用者體驗的設計問題

要使産品被使用者接受而且樂于使用,需要滿足的條件不少。你需要知道産品服務的目标人群是哪些,他們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你的産品提供的解決之道和他們現在采用的方法相比有哪些優勢,你需要怎樣引導和幫助他們,等等。

作為使用者體驗設計師,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從怎樣吸引使用者使用産品,到引領他們上手,再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不過,如果最終産品時常使使用者覺得自己無能,那麼一切努力都會付諸流水。

本文中,我們一起來探讨一些常見的ux設計問題,看看怎樣使使用者更順暢自然的使用産品,避免無端陷入迷茫和挫敗當中。

問題1:要創造性,不要易用性

創造性固然是個好東西,若是抛棄了産品自身及目标使用者的特性,片面的為了創造性而創造性,為了聰明而聰明,那麼你就是在拿使用者長久以來的認知習慣來冒險,賭上的很可能是産品最核心的價值。

5個嚴重影響使用者體驗的設計問題

作為設計師,要在恰當的地方發揮創造性,確定新想法不僅可用,而且易用。在必要的時候提供恰到好處的引導提示 –

所謂“恰到好處”,一方面,在面對新設計時,使用者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學習過程,但往往是極度缺乏耐心的,想想我們自己在用新app時的感覺就知道,是以不

要事無巨細,不要不分權重高低;而另一方面,幫助資訊又不能少到使用者在必須去了解一個東西是什麼該怎麼用的時候完全無從了解 –

隻提供高大上的外觀和操作方式,明知使用者會不知所措卻不能在恰當的地方提供有效的輔助資訊,你的産品很快就會讓那些茫然的使用者覺得自己很蠢,或是覺得你的

産品很蠢。

問題2:過度設計

如果最終界面看上去不夠讓人興奮,不足以讓人覺得與衆不同,設計師往往容易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或是少做了什麼,他人也時常會以“缺乏設計感”作為評

價。其實對于多數類型的産品界面來說,清晰、準确、一目了然的資訊呈現方式比過分糾結的視覺風格要重要的多。所謂過度的外觀設計,即包括過度複雜的風格

化,也包括過度簡約,或是其他任何一種忽視産品特性及資訊權重而一味追求某種風格的設計思路。

5個嚴重影響使用者體驗的設計問題

以上圖頁面當中的導航為例。這個網站預設是不展示導航的,隻在左上角提供了一個漢堡包圖示,整個首屏就是一張漂亮的照片。如今這種風格的web頁面不在少數,無論其内容類型是不是真正适合,一律在頭部放置一張碩大的圖檔,而重要的導航元素則預設隐藏到了漢堡包圖示背後。

可用性是互動設計的基石,可發現性則是産品應該永遠向使用者敞開的大門。對很多産品來說,全局統一預設呈現的導航結構是界面當中最重要的元素。如果你

為了追求某種風格的表達而使使用者需要花費時間和注意力才能有幸發現導航菜單,并且還要花費額外的互動成本才能使用,那麼使用者絕不會愛上你的這種風格表達方

式。

除了視覺風格方面的問題以外,在互動層面同樣需要對“度”的把握,例如在移動app當中避免過多的定制化手勢運用,避免在形式上過于創新以至于對使用者的認知負荷帶來極大挑戰的互動模式,避免對原本适用的設計模式進行無意義的改造。

我們自然不希望把産品做的無聊 – 重要的是對那些“不無聊”要素的運用方式是否恰當是否有度。說到底,我們所做的這類設計,最終是為了成就産品、服務使用者;至于你設計的界面能在dribbble上收到多少贊,這事并沒那麼重要。

問題3:以為使用者了解你所了解的東西

假設使用者是怎樣的人,假設使用者具有相同的處理問題的能力,假設他們具有怎樣怎樣的特質,包括人生經驗、教育背景、需求、所處情境等等,這是我們非常容易陷入的誤區。解決之道就是在開始設計之前做些功課,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用研工作,無論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

具體的前期用研政策就不在這裡深入探讨了,你需要了解方式的大緻包括:

人物角色(user personas):描繪出一種或多種典型目标使用者的特質架構,包括他們在心理、行為、職業等方面的特征,以及這些特征與産品使用之間的關聯。例如,新手使用者的角色模型通常需要表現出他們的某些疑慮特征,而中進階使用者的角色模型則更聚焦于快速高效的體驗需求。

體驗地圖(experience maps):體驗地圖可以幫你梳理典型使用者在使用産品的整個周期當中的體驗狀況,包括使用前、使用過程中和使用之後,使你對整體需求情境的有更清晰的認知。

使用者訪談(user interviews):走出去和實際使用者進行交流,和他們互動,記錄他們的言行,包括一定程度的實境調研。

5個嚴重影響使用者體驗的設計問題

另外,對于新手使用者和中進階使用者的特質認知也不代表你需要将設計方案稀釋到隻能滿足初級使用者上手的程度。優秀的産品體驗自身應該具有足夠的彈性,一方面聚焦于幫助中進階使用者高效的完成任務,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方式幫助新使用者快速上手。

問題4:強迫使用者接受設計者的遊戲規則

看到使用者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以一種你完全沒有想到過的方式操作界面,這是挺有意思的事情。正如設計師marcin treder在interaction design best practices一書中所說,“永遠不要低估最小摩擦力操作路徑的力量”。

在可用性測試中,發現使用者以你意料之外的方式使用産品,這通常是很有價值的收獲,證明測試沒有白做。面對這樣的情況,你通常有兩種選擇:

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繼續任務流程

加以制止,提供所謂的官方路徑

建議你選擇前者。如果發現被測使用者在操作流程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那麼最好考慮在接下來的疊代當中重新思考你們的功能流程。被測使用者所選擇的操作方

式也許是更加符合他在實際需求情境當中的預期的,基于你的發現研究背後的原因,你也許會探索出對于這些目标使用者來說真正自然流暢的操作界面。強迫使用者按照

你們坐在辦公室裡設想出的“規範流程”進行操作,在實際當中如果他們發現自己很難在短時間内調整思維模式,多半會感覺自己無力駕馭這款軟體。

既有規範和模式的存在目的畢竟是塑造産品、服務使用者,不要本末倒置,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如果你們的認知在實際當中阻礙着目标使用者高效的完成

任務,那麼需要改變的可能是你們的思路,而不該強迫使用者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以外還要花費額外的時間精力去适應新的工具使用規則。

5.缺乏實際使用者的測試

更新到ios 7之後,在鍵盤的問題上,使用者們普遍經曆了一段陣痛,所謂陣痛甚至一直持續到今天。問題包括新的空格鍵太短,shift鍵狀态表意不明等等,當時激怒了很多使用者。

apple在接下來的更新中陸續修複了一些鍵盤方面的問題(直到如今即将正式釋出的ios

9),但損失已經實實在在的造成了。apple在推出全新設計的作業系統時有沒有卷入實際使用者來進行過全面的可用性測試,這點我們無從知曉,但我們能确

定,ios 7以來的鍵盤問題從另一個方面生動的展現了可用性測試的重要性。

5個嚴重影響使用者體驗的設計問題

正式或非正式的可用性測試可以有效的幫你偵測到那些一旦釋出上線便會導緻使用者産生迷茫困惑以至于覺得自己無能的潛在問題,收益通常會超出你的想象。

在測試過程中,有一些問題可以重點關注,譬如:

是否成功完成任務:觀察被測使用者能否成功完成你們設定的任務,看看他們在不借助任何幫助提示的情況下是怎樣使用功能和處理錯誤的。

導航機制是否有效:關注被測使用者使用導航時的順暢程度及互動成本。

資訊權重是否合理:觀察被測使用者能否留意到界面當中最重要的資訊與功能。

小結

真正優秀的體驗來自于立足現實的精彩創意以及對使用者發自内心的關懷。飽含設計用心的産品可以激發使用者在正面情緒狀态下高效行動,就像功能設計者在身邊幫助他們一起完成任務一樣。

無論你是ux設計新人還是業界專家,大家的目标應該是一緻的:我們在設計産品,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使用者的任務需求,全程提供自然順暢的操作體驗,避免讓他們迷茫困惑,孤立無援。以此目标為原則,我們需要在設計實戰中考慮很多常見問題,包括本文當中提到的五點:

賣弄創意和小聰明難以成就真正可用、易用的界面,别讓使用者為了使用産品而必須在認知上付出太大的代價。

避免過度設計,無論是過度複雜還是過度簡約。設計者眼中的“無趣無聊”,對普通使用者來說很可能正是清晰易用的象征。

别假設使用者了解你所了解的,要在恰當的情境中提供少量而有效的幫助指引。

你所設想出的流程模式未必真正适合于目标使用者在實際當中解決問題,要進行必要的研究工作。

保持測試,觀察具有代表性的被測使用者能否使用産品原型順暢的完成任務腳本,根據測試結果進行疊代,再測試再驗證。

來源:51ct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