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裡克托普在《颠覆醫療》一書中有過數字化人類的描述:
通過将肉體置于我們外延的神經系統中,通過電子媒體的方式,我們建立起一個動态系統,将快速成熟的數字化、非醫學領域的移動裝置、雲計算和社交網絡與蓬勃發展的基因組學、生物傳感器和先進成像技術的數字化醫學領域合為一體,将這些工具和能力加以綜合,我們就能為每一個人擷取關于ta的解剖學、生理和生物資料。
但這些資料如何在一個更長的時間次元上,對人體進行更全面的資料采集和彙總,如糖尿病、高血壓、心髒病、體檢、運動、睡眠資料等多個場景,并讓醫療健康生态鍊上的各個角色都能夠使用上這份完整的資料,是否能造福每一個生命?
9月17日,阿裡雲同深圳中瑞奇、杭州金衛健康宣布,三方将合作組建“雲上安心”聯盟。通過聯合社群醫院、三級綜合醫院、醫療硬體廠商、醫療健康app、健康體檢中心、醫療健康分析模型提供商,在患者知情并授權下,将散落各處的健康醫療資料進行彙聚打通,以期實作基于資料的精準醫療。
以心髒病治療為例,通過将“雲上安心”聯盟中的心電裝置産品“好朋友”接入人體,并連接配接“好朋友心電圖”app後,使用者便可檢視自身心電資料。同時,資料同醫院同步,如出現異常,醫生或急救中心可提前介入。中瑞奇創始人汪遠思表示,“該産品直接面向個人使用者開發,并提供專業醫護服務。” 也就是說,每一個使用者都相當于擁有了一位私人醫生。
在今年7月初的試點中,阿裡雲和中瑞奇向杭州米市巷社群2萬老人中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發放了相關裝置,金衛健康提供面向居民、社群醫院的心電資料采集及心髒健康管理服務,幫助社群居民能夠及早發現心髒方面潛在風險,将高危人群納入監護體系。
“雲上安心”聯盟的生态參與方所有資料都将存放于阿裡雲上,借助阿裡雲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開放的心電算法,實作對億萬級資料的并行處理。諸如心電圖的記錄過程、心電噪音的過濾,特征值抓取(如p波,r波,st段)等。通過阿裡雲大資料處理平台odps、分析型資料庫ads還可以進行離線資料和實時資料處理,快速接入更多标準的應用及第三方醫療資料。
阿裡雲進階産品專家武凱表示,聯盟将以心電資料為中心,打通醫院生化名額、診斷資料和醫院外心電、血糖資料,以及其它體征、運動等各種碎片資料,以期更加全面立體的描述一個患者的健康情況,進而達到精準醫療的目的。
據介紹,心電資料收集類似聲音資料采集,對傳感器資料的采集頻率高,且心電資料量非常大,一個人24小時的心電資料大概在150m左右,一個人一生心髒跳動25-30億次,會産生人均4394g心電資料量。在目前的醫療工程界,無論是院内的靜态心電資料,還是動态心電資料,用于疾病檢測完之後,都會因資料量巨大而被閑置或清除。
武凱表示,這些資料如果被利用起來,将對中國整個心髒疾病的檢測産生不可估量的價值。“挑戰在于,海量的心電資料不僅需要無限擴容的儲存空間,更需要強大的資料處理分析能力,這兩者都是阿裡雲的優勢。”
據悉,心電資料庫在美國和歐洲已經成為普遍的醫學名額,但在中國,目前并無完整心電資料庫。且心電算法處理模式還僅僅是基于小樣本特征識别的心電信号分類。“希望在未來建立基于大資料能力的統計分析心電信号的分類方法,以及面對醫療行業的大資料樣本,逐漸實作人體資料化。”武凱表示。
本文作者:吳豔梅
來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