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挖掘威力初顯:新華社啟用智能寫稿機器人

智能化時代,機器人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解放人的體力和腦力,寫作也不例外——在84歲生日來臨之際,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正式推出機器人寫稿項目。1931年11月7日,新華社從江西瑞金發出了中華蘇維埃成立的消息,同時宣告它本身的成立。2015年11月7日,新華社将迎來機器人新“員工”——“快筆小新”。

“快筆小新”現在會寫哪些稿件呢?據新華社總編室業務管理中心主任胡金芳介紹,目前“快筆小新”供職于新華社體育部、經濟資訊部和中國證券報,可以寫體育賽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經資訊稿件。

“前段時間,‘快筆小新’在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報道的寫稿測試中表現出色,能夠生成中、英文資料消息,包括每輪比賽的成績公報和積分排名。速度快效果好,得到編輯、發稿人的認可。”新華社體育部發稿中心主任周傑說。

在中證網内容總監李蔚看來,過去幾個月的測試中,從一句話的報盤到一段話的公司财報,再到根據“行情觸發”寫出“站上/跌破某某整數點位”快訊,“快筆小新”越來越聰明,寫市場行情的稿子越來越上手了。

周傑和李蔚都表示,以前需要安排幾個記者值班采寫晚間中超賽事稿件和公司公告,現在隻需“快筆小新”來寫,編輯發稿人審發即可。

“記者寫一條這樣的消息至少10分鐘,有些數字沒有表格的話還容易看錯行。‘快筆小新’分分鐘可以生成很多條,還不容易出錯。這就把記者從基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采寫原創、深度稿件。”周傑說。

新華社經濟資訊部發稿中心副主任溫希強表示,财經資訊稿件是機器人寫稿的一大用武之地。“機器人在我們部門可以采寫多種類型的資訊稿件。比如,播報外彙中間價及漲跌幅度的快訊和簡訊,寫創業闆财報等。”溫希強說。

那麼,“快筆小新”究竟是怎麼寫稿的呢?

“機器人寫稿流程分資料采集、資料加工、自動寫稿、編輯簽發四個環節。技術上通過根據各業務闆塊的需求定制發稿模闆、資料自動抓取和稿件生成、各業務部門建稿編審簽發‘三步走’來實作。”新華社機器人發稿系統研發團隊成員、技術局進階工程師熊立波告訴記者,從研發到系統上線,用了約半年時間。

目前,新華社總編室已牽頭制定機器人寫稿管理規範,技術局已申報《一種面向短新聞的機器寫稿方法與裝置》《基于模闆自動生成新聞的系統和方法》兩項專利。

機器人寫稿是新華社在網際網路時代,通過研究大資料在資訊生成領域應用的可行性,推進業務與技術深度融合,更好地履行國家通訊社職能的有益探索。

本文作者:佚名

來源:51ct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