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的情歌》:一首寫在夏末的情歌

作者:桃桃淘電影

剛剛上映的《你的情歌》,可能是這個夏天末尾銀幕上最清新的一抹顔色。

這一首簡單的小情歌,唱着導演安竹間,主演傅孟柏、柯佳嬿、謝博安心腸的曲折。

《你的情歌》:一首寫在夏末的情歌

傅孟柏飾演不得志的老師邢緻遠,被遠調到花蓮,希望通過選秀比賽讓大家看到自己的教學理想。

柯佳嬿飾演的音樂教師餘靜,因為男朋友劈腿,自我放逐遠離台北。

機緣之下,他們遇到了有唱歌天賦的學生,謝博安飾演的李東朔。

這次我們還特别采訪了女主角柯佳嬿,通過她也更加了解《你的情歌》這部電影。

在她看來,《你的情歌》是一部音樂療愈系電影。

要療愈,前提就得是故事裡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心結和問題。的确,在故事裡每個人都有自己背負的包袱,一直在負重前行。

《你的情歌》:一首寫在夏末的情歌

但在導演的處理裡,并不是把這些沉重的部分,變成灑狗血的情節,而是把人物前史,在不經意間一點一點透露出來。

這種處理方式,營造出一種沉浸感,好像我們也是初識故事中的人一樣,在相知的過程裡,逐漸發現他們并非表面的快樂和豁達,而是一直在默默忍耐生活的沉重。

這部電影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生活流。一切都是這樣淡淡來、淡淡去,人也學會默默接受,默默繼續前行。

其實,看上去越雲淡風輕的故事,當中隐秘的情感張力越強。《你的情歌》也是如此,簡單的深處,藏匿着無盡的暗湧。

《你的情歌》:一首寫在夏末的情歌

我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柯佳嬿的一場哭戲。

她打算獨自做一個重要的決定,卻碰見了偷偷跟來的謝博安,孤獨的在茫茫人海裡看見一個熟悉的面孔,嘴上找着無關痛癢的借口,但一下就哭了出來。

這是餘靜這個角色心中壓抑已久負面情緒的一個宣洩口,她終于可以任自己崩潰一次。

柯佳嬿也對這個情節印象很深,但除了劇情的原因,她說拍的時候在市中心,周圍實在是好多路人圍觀,給她的表演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她形容在這個狀況下專注表演,就像一場硬仗。

《你的情歌》:一首寫在夏末的情歌

看到兩男一女的搭配,就大概明白,必然要發生一場三角戀。

三角形是一個穩固的結構,放在劇本結構裡也是這樣,兩男一女的人物設定算是一種經典的模式。

這三個人中,還有年紀的差異,餘靜和邢緻遠都是所謂的大人,而李東朔是一個高中生。

而三個角色各有彼此的象征,兩個大人自然已經是穩定的狀态,他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讓生活前行的方式,雖然都遇到了挫折,不得不停步,重新整頓自我是時候再出發。

《你的情歌》:一首寫在夏末的情歌

邢緻遠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堅持自己的理想,不論是在“天龍國”台北,還是遠調到花蓮,都身體力行想證明自己的理想可以實作。

餘靜更像是感性主義的代表,她渴望的生活是平淡的幸福,一個美滿的家庭,但是越簡單的事情,似乎越難實作。

尚是高中生的李東朔,似乎夾在兩者之間。

年輕人的理想更多是奮不顧身的愛情,但當他從小地方走上大舞台,親眼看到了這個大世界,他的心境也開始了變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方向。

《你的情歌》:一首寫在夏末的情歌

看上去最成熟的大人們,其實反而很容易被最至誠的小孩子打動。

把發聲這樣重要的情節放在一個高中生身上,也就是代表一種來自内心的呼喚。他的歌聲,提醒了兩個成年人,也要找到自己生活的旋律,并且将這個旋律繼續譜寫下去。

就像柯佳嬿形容餘靜離開台北去往花蓮這個決定,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勇敢。

很多人遇到低潮的時候,都想放下一切重新出發,但是往往都有太多顧忌,沒有辦法真的做到放下。

但是餘靜有這樣的勇氣,她可以真的跟随自己的内心。

《你的情歌》:一首寫在夏末的情歌

以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勇敢。

邢緻遠的堅持是一種勇敢,尤其在這個物欲的時代,不在乎名利而是真心實意的成果,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勇敢。

李東朔的放聲歌唱也是一種勇敢,他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敢于用自己的聲音去感染他人。

電影的名字叫《你的情歌》,自然在故事裡出現了很多回憶金曲,這些歌曾經陪伴了我們的青春,也在電影裡伴随着故事,見證了他們的青春。

《你的情歌》:一首寫在夏末的情歌

當然也會難免俗套地問柯佳嬿,有沒有一首她自己鐘意的情歌?

她的答案是鄧麗君的《我隻在乎你》。

我試圖八卦的追問一下,選擇這首歌,跟她自己的感情觀念有關嗎?她說沒有,喜歡就是喜歡而已。

好像有時候,也的确是這樣,不需要太多感同身受的故事,喜歡一首歌,就是喜歡一首歌。并不是因為有類似的情感和經曆,而是純粹的喜歡。

有時候純粹,反而更為真摯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