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中的主機、控制台和終端的起源

如果你見過一些桌上型電腦,那麼它們大多是這樣的。鍵盤、顯示器、機箱可以分開。哪怕機箱和使用者不在一個房間,隻要線路連通,還是可以使用電腦的。在早期,機箱和鍵盤、顯示器确實是分開的。

你知道 linux 中的主機、控制台和終端的起源麼?

在 unix 誕生之初,計算機的價格非常昂貴。當時還沒有個人計算機,大多數計算機都是大型、昂貴、不穩定的機器,必須存放在濕度和溫度可控的環境中。貝爾實驗室的 thompson 開始尋找小并且便宜的計算機。那時大多數計算機需要 100,000 美元,1970 年他和同僚們得到了一台 pdp-11,當時需要 10,800 美元。在數個月之内,他們将 unix 移植到了這台計算機内。但是 pdp-11 一次隻能運作一個程式,于是他們修改了 unix 系統,使它能夠一次運作多個程式,直到 1973 年這一目标才得以實作。

Linux中的主機、控制台和終端的起源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pdp-11 機身上有很多按鈕,這個操作面闆被稱為控制台。控制台與主機緊密結合并且無法遠端操作,很多操作需要通過控制台完成(比如啟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為隻用當主機啟動并且網絡連接配接正常後才能連接配接終端。由于大型計算機的價格十分昂貴,thompson 和他的同僚們希望 unix 能夠稱為一個多任務(即同時運作多個程式)、多使用者系統。在那個年代,計算機還沒有獨立的鍵盤,而且由于其昂貴的價格,無法每人都擁有一台計算機。

thompson 決定使用一種便宜的電傳打字機:teletype。直到如今,linux 和 unix 系統中的文本輸入輸出環境仍然簡寫為 tty(teletype)。teletype 相當原始,除了電源外,一切都是機械的。

Linux中的主機、控制台和終端的起源

下面這樣設想一下,如果好多個使用者都各自有一台自己的 teletype,而“機房”(當時叫“玻璃屋”,因為當時很多公司通過玻璃牆來展示昂貴的大型計算機)中有一台昂貴的大型計算機 pdp-11,這台計算機上運作着可以多使用者登入的 unix,這樣,每個使用者都可以通過使用便宜(相對于大型計算機)的 teletype 來通路大型計算機,相當于每個使用者都通過便宜的價格擁有了一台計算機。是的,當時 thompson 也是這樣想的,并且最終實作。這種想法至今都有大量的應用,比如伺服器和終端的關系等。

大型計算機 pdp-11 被叫做主機,而使用者的 teletype 也被叫做終端(原指電線的末端)。因為主機和終端是分開的,是以不管是更換主機,還是使用者更換終端都是互相獨立的,主機和終端可以随着科技浪潮一直發展下去。粗略的說:計算機=主機+終端;終端=輸入裝置+輸出裝置。在這個例子中,計算機=pdp-11+電傳打字機;而 teletype=輸入裝置(鍵盤)+輸出裝置(紙)。

下來考慮這樣一種情況,如果有多台主機放在機房裡,同時有多台終端使用這些主機,那麼怎麼連接配接他們呢?這就要用到終端伺服器了。終端伺服器連接配接主機和終端,隻用使用者輸入需要通路的主機,終端伺服器就會建立他們之間的連接配接。如下圖。

Linux中的主機、控制台和終端的起源

以上,就是 linux 中主機、控制台和終端的由來。

Linux中的主機、控制台和終端的起源

本文作者:佚名

來源:51ct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