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古都諸暨城南有座苎蘿山,
山下有條若耶溪,若耶溪邊,
有一“姣女”名曰西施,正浣紗。
時空穿梭千年,這條江仍在流淌,
打造浙江省首批幸福河湖試點縣,
諸暨做足了“浣紗”的功夫,
“浣”出了千種風情,
“浣”出了萬般花樣。
新時代的“浣紗”之路,
既保留了文化,又生出了效益,
其中的奧秘,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河水清清,
“浣”出美水秀景
在這裡,“三村三線”的神仙做法,
把公路、水上和記憶中的鄉村,
串成了幾道靓麗的風景線。
一河一湖都是景的生态畫廊,
妥妥地在自己家門口就能打卡。
公路風景線
(徐昱 攝)
水上風景線
美麗鄉村風景線
“老網紅”黃檀溪,最先出圈,
打上“六美”新标簽後,
又美出了新高度。
水陸相通,
風光旖旎的白塔湖濕地公園,
縱有輕舟泛過,也總是波瀾不驚。
令諸暨人自豪的是,
他們有8條(個)省級美麗河湖!
趙家鎮黃檀溪
白塔湖濕地公園
五洩溪魚鱗壩
西施之路,
“曬”出文化底蘊
一位娉婷越女,走出苎蘿小村,
踏上了忍辱負重、以身救國的征程。
如今,沿江北上的“西施之路”,
一橋一石,都述說着這段曆史。
西施殿,西子池,四眼井……
這些西施ip的水利遺迹,
無不講述着“沉魚落雁”的動人傳說。
西施像
西施故裡
西施殿
相傳,西施入吳時經過三江口。
是以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晚上,
諸暨市店口鎮三江口的村民,
都會鳴禮炮、演戲劇、放水燈,
過起傳承千年民俗的
“三江口水燈節”。
三江口水燈
顔色各異的水燈
以水為脈,
“串”起産業闆塊
十裡荷花沿路而生,
淡雅清香撲面而來。
在十四都村,
可以跟随釀酒師傅,
嘗試着制作蓮子酒,
也可以在暗香浮動中,
品鑒早已備好的“荷花宴”。
荷塘圍繞的十四都村
五洩鎮荷花節
古街變身,成了美食街,
農民轉型,當起了店主。
在大唐街道,草塔老街,
一派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
在這裡,水資源的“沉睡資本”,
搖身一變,串起了蓬勃的産業帝國。
水系改造後,為草塔老街增添了亮麗風景。
近年來,諸暨市圍繞以水為美、以水興業、以水富民,一體推進水環境治理、水文化挖掘、水資源利用,奮力譜寫“楓橋經驗”治水經,繪好“西施浣紗”水美圖,展現出共同富裕的諸暨水韻,成功入選浙江省首批幸福河湖試點縣,被省水利廳、省财政廳推薦為2022年全國農村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
圍繞河湖庫塘綠色發展,近年來,諸暨市已治理河道187.52公裡,清淤近300萬方,建設綠道145公裡,建成8條省級美麗河湖,新增親水便民設施180餘個,形成網紅打卡點19個。
諸暨還激活水資源“沉睡資本”,推動水上休閑、鄉村民宿等旅遊産業及珍珠、襪業、香榧等特色産業蓬勃發展,讓岸線增彩、農民增收、集體增财。今年國慶期間,該市五洩鎮十四都村、山下湖鎮楓江村等通過水系治理、水景觀打造,成功建設“萬畝荷塘” “湖田微馬”、民宿叢集等标志性項目,吸引遊客20餘萬人,帶動周邊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0餘萬元。
來源:廳河湖處,諸暨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