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首部心梗防治微電影 生死競速(心梗急救實錄).mp4

中國首部心梗防治微電影 生死競速(心梗急救實錄).mp4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簡稱“心梗”)它發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全國每年有近70萬例心梗發生,但僅3.5萬例獲得了及時規範的救治,也就是說,95%的心梗患者沒有得到有效救治。調查發現,約50%的心梗患者,發病1小時内在院外猝死,主要死因是可救治的緻命性心律失常。面對心梗,如何不再讓猝死的悲劇重演?這部由《生命時報》社、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聯合投資拍攝的,中國首部健康科普微電影《生死競速》,也許會給你一個答案。

把握120分鐘黃金救治時間

對心梗患者的救治而言,把握120分鐘的黃金救治時間很關鍵。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葛均波表示,心梗的搶救需要闖過三道關,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運送,三是醫院救治,其中患者這關尤為關鍵,直接決定搶救成功與否。

胸痛超20分鐘要高度懷疑心梗

不少患者出現胸痛、胸悶等症狀,總喜歡扛着、熬着,認為忍忍就過去了,等實在扛不住了,再趕到醫院時,往往已錯過最佳搶救時間。

第一,及時辨識心梗。心梗的典型症狀是胸骨正中間或中間偏左的地方出現心絞痛,有瀕死、壓迫感,可持續5~15分鐘或以上,還有人會伴有出汗、惡心等症狀。一般來說,胸痛持續20分鐘還不緩解要高度懷疑心梗,超過5分鐘就要警惕了。另外,有時心梗還會出現不典型症狀,表現為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視。出現上述症狀時,患者本人及家屬要格外警惕,最好馬上送醫,決不能硬着頭皮忍耐。

馬上打120而不是找家人

1/4的患者不會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而是給自己的家人打電話,等家人趕來後才打120,進而延誤搶救時機。打急救電話的意義在于,醫院能迅速啟動有針對性的急救綠色通道,在運送病人的過程中還可進行早期診治,搶得救命時間。

平靜等待救援

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懷疑心梗時,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藥物,但如果沒病史或不清楚病情,最好不要随便服藥。家人最好讓病人平躺,保持安靜,不要受刺激。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吸氧,實在沒有氧氣,就把窗戶打開,讓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發生心梗後,最壞的一種情況是室顫,可能導緻猝死。此時,最好保持病人呼吸道暢通,并做胸部按壓和人工呼吸,防止腦缺氧,以免大腦細胞迅速死亡。

此外,病人如被确診心梗就應馬上進行手術。為了病人的安危,家屬一定要信任醫生,并配合醫生工作,盡快簽字,盡快手術。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