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死在敵人手中,卻在長征途中蒙冤遇害,紅色特工胡底的傳奇人生

作者:先鋒乒乓羽毛
沒死在敵人手中,卻在長征途中蒙冤遇害,紅色特工胡底的傳奇人生

胡底

1924年,是中國革命史上關鍵的一年,這年初國共實作合作,由此拉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序幕。

這一年,二十九歲的錢壯飛在北京挂牌行醫,剛滿十九歲的胡底,也正在北京中國大學求學。

或是機緣巧合,經人介紹,相差十歲的錢胡二人在“安徽會館”互相結識,正是這場相遇,改變了胡底的一生。

1905年,胡底出生在安徽舒城的一個地主家庭,備受父母的寵愛,雖家庭富裕,但胡底卻與其他富家子弟不同,他自小就沒有公子哥的範兒,與貧苦人家的孩子相處愉快,常常慷慨解囊,樂于助人。

青年時期的胡底,豁達大度,為人慷慨,即便在外讀書時,也常在家書中要求祖母、父親把家中田地送給窮苦鄉親。

沒死在敵人手中,卻在長征途中蒙冤遇害,紅色特工胡底的傳奇人生

1923年,剛滿18歲的胡底,告别家鄉,考入北京的中國大學求學,而此時的北京,正處于大動蕩時期。民國初年,陳獨秀和李大钊一起在這裡舉起了新文化運動的大旗,推動發起了著名的五四愛國運動。胡底也是以深受新文化運動影響和馬克思主義熏陶的胡底,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成了學校的活躍分子。

自從胡底和錢壯飛相識後,二人志趣相投,頗為投機,雖然二人年齡相差十歲,卻相見恨晚,感情日益深厚。

1925年,胡錢二人經過中共早期黨員張暹中的介紹,雙雙加入中國共産黨,從此,開始了他們一生中驚心動魄和充滿傳奇色彩的生活。

沒死在敵人手中,卻在長征途中蒙冤遇害,紅色特工胡底的傳奇人生

錢壯飛

出生地主家庭的胡底在黨的教育下進步很快,他日夜為革命奔走,不遺餘力地進行宣傳工作。

1927年,大學畢業的胡底與錢壯飛、張振華夫婦合辦了“光華電影公司”,利用演員職業作掩護,開展地下工作。

正當胡底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火熱的革命生涯時,卻被一場革命政變澆了一盆冷水,1926年,北洋軍閥“安國軍總司令”的張作霖和蔣介石相繼舉起反革命屠刀,大肆捕殺革命人士,社會形勢急轉直下,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和反動軍閥四處搜捕共産黨人。

随即,北京城籠罩在一片陰森的白色恐怖之中,胡底、錢壯飛已然無法在北京立足,1927年底,在黨組織的幫助下,二人轉入上海。

當時,中國革命正處在低谷,面對形勢更複雜更嚴峻的上海灘,胡底和錢壯飛開啟了另一段傳奇生涯。

1927年底的一天,風平浪靜,一艘輪船駛進了十六鋪碼頭,一位穿着講究、披着黑色大衣的男子走下船,他正是從北京脫險的胡底。

繁華的上海給人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胡底躲過好幾個暗探,在一處小旅館住下,初到上海,當務之急就是找一份職業作掩護,然後設法和黨組織取得聯系。

先他一步到上海的錢壯飛,此時已經考入了上海無線電管理局,在徐恩曾手下工作,為了安全起見,二人決定暫時不見面。

直到第二年七月,在上海站穩腳跟的胡錢二人才和黨組織取得聯系,️周恩來上司的中央特科将他們收入麾下。

為了掩護身份,胡底潛入了上海影片公司,任江灣昆侖電影制片廠演員,主要出演武裝片,胡底從小嗜好文體活動,拉琴、遊泳、練功等一學就會,無不娴熟,這樣,他演起武打片來得心應手,很快就小有名氣,被人譽為“東方範明克”。

憑着“武打明星”的演員身份,胡底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出入國民黨達官貴人聚會,刺探重要的情報,在隐蔽的情報戰線一直幹得得心應手。

沒死在敵人手中,卻在長征途中蒙冤遇害,紅色特工胡底的傳奇人生

龍潭三傑

1929年,錢壯飛因為徐恩曾的賞識和信任,已經潛入國民黨情報機構,經過他的活動,胡底和另一位紅色特工李克農也相繼進入國民黨核心機關。

1930年冬,胡底調到天津創辦“長城通訊社”,兼任社長。這是國民黨情報機關在北方的分支機構,歸南京長江通訊社管轄。李克農在上海主持上海無線電管理局廣播新聞社。

就這樣,國民黨在上海和天津的最高情報機關被我黨有組織、有計劃、及時全面地掌握,紅色三人組在敵後步步為營,如同三把銳利的鋼刀插在敵人的心髒。

胡底與錢壯飛、李克農從徐恩曾的特務機關直接獲悉了許多有價值的重要軍事情報,及時地報告給黨中央,由中央轉發到蘇區,對紅軍作戰及粉碎敵人的“圍剿”起了重大作用。

1931年4月,負責特科工作的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他熟悉黨中央機關的很多情況,掌握中央上司同志的住址等重要機密,是以對黨中央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李克農、錢壯飛等人得悉情況後,及時向周恩來彙報采取緊急措施,切斷顧順章知道的所有線索,将黨中央、江蘇省委和共産國際派駐機關連夜全部轉移。第二天,敵人如惡狼餓虎般撲來,結果全部撲空,使我黨避免了一場特别嚴重的大破壞、大災難。

沒死在敵人手中,卻在長征途中蒙冤遇害,紅色特工胡底的傳奇人生

氣急敗壞的徐恩曾等人在保安上大罵錢壯飛和胡底,并廣泛撒網全城搜捕。

而胡底等人早已秘密撤走,回到了中央革命根據地。

在這裡,多才多藝的胡底主要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和政治保衛工作。

1931年12月,在紅軍反“圍剿”不斷取得勝利和全國抗日反蔣浪潮推動下,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在江西甯都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

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轉化工作卻是一個十分艱苦細緻的工作。毛澤東同志親自下令要求胡底、錢壯飛、李伯钊三人為骨幹,組織演劇隊、宣傳隊,做起義部隊的說服。

沒死在敵人手中,卻在長征途中蒙冤遇害,紅色特工胡底的傳奇人生

胡底、錢壯飛、李伯钊編演了《為誰犧牲》這出戲,主要内容是一個白軍士兵怎麼受苦,後來終于投奔紅軍。胡底在劇中演士兵。由于這出戲能抓住為誰犧牲這一實質性問題,加上胡底等的演技水準高,演出十分成功,引起士兵們的共鳴,大大推動了部隊的思想教育工作。

1934年10月,胡底随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不久,他奉命到紅一方面軍,擔任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長,在偵察敵軍暗探投毒、粉碎敵人煽惑沿途人心和武裝破壞方面,做出了卓著的成績。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懋功順利會師。同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将紅一、四方面軍組成左、右兩路軍,穿過茫茫草地,北上陝甘。胡底随左路軍行動,總指揮為朱德,參謀長是劉伯承,掌握實權的是政委張國焘。

左路軍一路到達阿壩,張國焘卻突然不再北上,并下令南下建立根據地,企圖與大部隊分裂,這引起了胡底的強烈不滿,并時常公開斥責張國焘,在一次發高燒時,胡底直言張國焘是法xi斯。

胡底種種行為惹怒了張國焘,張便借胡底曾潛伏在中統一事,污蔑他是國民黨特務,并撤走了胡底的馬和随行的勤務員,無可奈何的胡底隻好帶病背着包袱行軍。

沒死在敵人手中,卻在長征途中蒙冤遇害,紅色特工胡底的傳奇人生

1935年9月,張國焘率部再回四川阿壩,并南下經查理寺、斯達壩,向綏靖縣轉移,企圖實作他成立中央,并自任中央政治局主席和軍委主席的密謀。為消除“隐患”,一個大規模殺害異己的計劃在他心中醞釀,胡底自然是重點目标。

不久,年近三十歲的胡底背上“國民黨特務”的罪名被殘忍殺害。

直到1981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根據中共中央調查部的意見,追認胡底為革命烈士,蒙冤40多年的胡底才得以恢複名譽。

回顧胡底一生,從舊社會的地主家庭走出來,不管是作為電影演員,還是國民黨天津特務機關的負責人,或則是紅軍長征途中的偵察尖兵,每一個身份都是一段傳奇。

胡底短暫而傳奇的一生,雖身份百變,但紅色基因從未改變,縱使名譽受損數十年,但英名永存,從不曾磨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