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娛見”專訪 | 江志強:如果拍不好《梅豔芳》,我會一輩子遺憾

作者:北青熱點

電影《梅豔芳》的監制江志強在接受北青-北京頭條“娛見”欄目專訪時,眼睛一直是紅紅的,“梅豔芳”這個名字,帶給他太多的感觸和複雜的心緒。

而這位人稱“江老闆”、曾經一手締造了華語電影大片時代的金牌制片人,将《梅豔芳》看作是自己電影生涯中壓力最大、難度最高、最費心血的一部作品。因為,他的内心要面對的是故人梅豔芳的托付和考量,“我絕不能說的一句話是:‘對不起,你交代給我的事情,我沒有做好’,我絕不能說這樣的話。如果拍不好《梅豔芳》,我會一輩子遺憾。”

“娛見”專訪 | 江志強:如果拍不好《梅豔芳》,我會一輩子遺憾

江志強是無名之輩時 天後梅豔芳便鼎力支援

電影《梅豔芳》将于11月12日本周五上映,由安樂影業出品、江志強監制、梁樂民執導,王丹妮、古天樂、林家棟、楊千嬅主演。影片回顧了梅豔芳一生的傳奇經曆,從年僅4歲半便和姐姐梅愛芳一起登台賣唱,養家糊口;到19歲參加華星唱片舉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獲得冠軍,從此同舞台結下不解之緣,憑借敬業的精神和過人的才華,慢慢成長為一代巨星;在事業的巅峰期突遭變故,跌入谷底,卻又重新站起來,蛻變而成“香港的女兒”,以“大愛”回饋社會;再到2003年,身患癌症,以一首《夕陽之歌》和一件定制的白色婚紗,在演唱會上回眸告别,定格自己40年的絢爛人生。

江志強認為,《梅豔芳》是以“愛”串接起了她的生命,“從她缺少愛的童年,到追尋愛情,她的成長中又得到了周圍人的愛護,最終,她以俠女一般的慷慨、義氣,把愛給予了更多人,努力奉獻,這部影片的核心就是‘大愛’,她的精神世界真的很精彩。”由此,《梅豔芳》展現了她本人越成長越強大的曆程,“熟悉梅豔芳的人都知道,她愛親人、愛朋友、愛粉絲,但唯獨不愛自己。”

江志強最初與梅豔芳成為朋友,也是因為她的“仗義“。上世紀80年代,江志強還是一個小小的”無名之輩“,因為要發行日本電影《子貓物語》,他冒昧地請梅豔芳來幫忙站台,而梅豔芳作為天後,很幹脆地就來幫他宣傳,“我記得那天是在一個商場裡,來了成千的人,他們都是因為梅豔芳而來的。在梅豔芳的推薦下,他們記住了這部電影,是以,這部電影的票房很好。”之後,梅豔芳也經常幫江志強的電影做宣傳,卻并不在意回報。江志強感慨:“能為一間萍水相逢的小公司盡心至此,是她本能的善良。”

“娛見”專訪 | 江志強:如果拍不好《梅豔芳》,我會一輩子遺憾

2003年找江志強說想拍一部傳世電影時,江志強并不知道梅豔芳病情

然而,江志強與梅豔芳在相當長的歲月裡,在事業上始終如同平行線般無法交集,兩人最終也未能合作一部電影。江志強說:“我們的世界太不同了,早些時間,她是天後,我隻是小發行商。在她很成功的時候,我沒有資格請她拍片子。我們私下的接觸也不多,我們是不同的人,地位不同,生活圈也不同。她喜歡熱鬧、喜歡卡拉ok,喜歡喝酒,喜歡熬夜,而我則不喝酒、喜歡早起,我對梅豔芳的了解,也隻是通過媒體的報道來知曉。”

此後,江志強帶領安樂影業公司連續發力,在2000年、2002年先後監制了《卧虎藏龍》《英雄》等作品,終于算是“事業有成”了。梅豔芳在2003年的一天找過江志強,表示想要江老闆幫她拍一部可以傳世的電影,當時,江志強并不知道她的病情,“我不知道她病得這麼厲害,如果知道的話,我肯定會鼓勵她先把身體養好,一定會等着她來拍電影。”

江志強本來要安排梅豔芳參演張藝謀導演的《十面埋伏》,張藝謀也親自為她設計了一個角色,“可是,梅豔芳病情惡化得厲害,未能參演,是以,一直到她離世,我和她合作電影的心願也沒能實作。”

後來,江志強才明白梅豔芳找自己拍電影的用意,“她的身體都那樣了,還要堅持開演唱會,就是為了回饋給愛過她的歌迷,她找我拍電影也是要給影迷留下些什麼,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是以,這也成為了我的一個必須還的‘心債’。”

“娛見”專訪 | 江志強:如果拍不好《梅豔芳》,我會一輩子遺憾

早在2005年和2009年,江志強就曾經嘗試過拍梅豔芳

電影《梅豔芳》目前在路演點映的過程中,銀幕上梅姐的一颦一笑惹得觀衆動容流淚,而江志強的眼淚更是伴随着影片的整個籌備過程,“我看到劇本的時候會流淚;找到王丹妮作為演員的時候也在流淚,我會在心裡告訴她:‘梅姐終于找到了人選’了;凡是提到她的名字,我的心裡就很觸動,太多的淚水了。”

其實,早在2005年和2009年,江志強就曾經嘗試過拍梅豔芳,但是都失敗了。到2015年,江志強又将這部電影提上日程,“2015年的年底,我找到了曾執導《寒戰》的梁樂民擔任導演,2016年确定了王丹妮來演梅姐,影片在2018年才開始拍攝,因為在這兩年的時間裡,我們要大量地去采訪梅姐身邊的人進行通路,寫成劇本。”

江志強在籌備電影的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訪談和資料,他愈發覺得梅豔芳的了不起,“我之前都是從報紙上看到她的新聞,但是并不知道她的所思所想。在拍電影了解她之後,我才發現她對朋友是那麼真誠,自己又是那麼堅韌。比如,1992年,梅豔芳在自己事業的巅峰時刻,經曆了卡拉ok掌掴事件而避走泰國,将近一年之久。當時,媒體都覺得梅豔芳受到重創,難以東山再起了,但是,梅豔芳卻偏偏是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站起來,她重新回到香港以後,轉變了人生道路,開始做慈善、做公益,成為了‘香港的女兒’。”

“娛見”專訪 | 江志強:如果拍不好《梅豔芳》,我會一輩子遺憾

不是在消費梅豔芳 電影裡沒有“獵奇”

江志強透露《梅豔芳》中的情節幾乎都是真實的,但是,這種真實并不包括吸引眼球的八卦,或者要去挖掘她的一些性格中的缺點,“我們不是在消費梅豔芳,這部電影的動機是單純的,就如同是星光大道上矗立的梅豔芳‘香港女兒’的銅像一樣,我們要記住的是她生命中閃亮的時刻。”

電影《梅豔芳》沒有任何的“獵奇”,沒有任何不為人知的内幕,但是,很多珍貴的片段卻是首次披露,比如,梅豔芳在新秀歌唱大賽獲得冠軍之後,順利簽約了華星唱片公司,推出的第一張專輯《心債》的原聲錄音就在影片中呈現。

江志強告訴記者:“那是1982年,梅豔芳這一輩子第一次在錄音室錄音演唱,我們是花了很大的力氣找到了這個錄音,很多認識梅豔芳的朋友都跟我說,江先生你好厲害,居然可以原音重制,我覺得我們就是百分百地要把細節做到最好。”

對于外界難免有人會覺得拍電影畢竟是商業目的,江志強有些委屈,他說,自己也不知道推出這部電影以及電影所呈現的到底對不對,但是,梅豔芳的朋友和粉絲們的反應,可以給他一些證明,“梅豔芳生命中的貴人,也是她最重要的朋友劉培基從來不看我拍的電影,但是,他去看了《梅豔芳》,然後打電話跟我說:‘感謝你,我看到電影裡面的愛,我願意為你的這部電影做任何宣傳,隻要打給我,我都願意出來幫你站台’,很多梅豔芳身邊熟悉她的朋友也是同樣的态度,她的粉絲們也都在說謝謝,是以,這部電影到底真還是假,是不是在消費梅豔芳,我覺得這些是可以算一個客觀的佐證。”

“娛見”專訪 | 江志強:如果拍不好《梅豔芳》,我會一輩子遺憾

王丹妮是因為她身上有梅豔芳的氣質,而不是外表有多像,我們不是找人來做模仿秀的

電影《梅豔芳》的選角難度極大,梅豔芳的扮演者通過半年的海選,才選中了由模特王丹妮擔綱,之後則用半年的時間對她進行全面的訓練。王丹妮也不負衆望,将梅豔芳的經典影、歌代表作《胭脂扣》《風的季節》《夕陽之歌》《烈焰紅唇》傾情演繹,頗有梅姐昔日的神韻。

對于王丹妮,江志強很欣賞她身上那股做事全力以赴,不肯放棄的姿态,很像是梅豔芳,“選中王丹妮是因為她身上有梅豔芳的氣質,而不是外表有多像,我們不是找人來做模仿秀的。王丹妮生長環境與梅豔芳有相似的對方,她是一個做事努力,很有責任感的人。做唱跳教育訓練的時候,她隻要覺得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會自己加練,練上好幾個小時,決不會分心想着收工要去哪裡玩、放松,她對事業的态度,跟梅姐是一樣的。”

影片中,梅豔芳與好友劉培基之間的戲份雖然不是濃墨重彩,但卻是别有一種火花,梅豔芳在患癌症後跟劉培基說:“不要告訴張國榮”,恰好張國榮也在發現自己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後,囑咐劉培基不要告訴梅豔芳,兩人彼此的疼惜,就通過劉培基這位見證者在銀幕上展露。

對于劉培基的扮演者為何選擇古天樂,江志強說:“古天樂以往出演的都是喜劇或者警匪片,但我們覺得他的演技也可以拓展一下,來演文藝片,我們相信他演劉培基會有一個驚喜。”

江志強表示,既然是拍攝《梅豔芳》這部電影,演員的挑選也是符合梅豔芳的精神信念,“古天樂的為人,對于社會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而王丹妮成為新人主演,也是遵從梅豔芳一貫倡導的提攜後輩的做法,梅豔芳其實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

“娛見”專訪 | 江志強:如果拍不好《梅豔芳》,我會一輩子遺憾

不希求電影有票房 紅館破例同意外借五天時間進行拍戲

《梅豔芳》作為一部很特殊的傳記片,江志強并不希求票房,“我會預見到這個電影不會滿足所有人的,也不可能滿足所有人,我隻是希望人們在知道梅豔芳的名字,她的歌、她的電影之外,也稍稍了解到一下她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悲喜,她的俠義态度和精神。就像是電影中的一段情節,梅姐希望大家能夠有一天,在飯後看看窗外有一顆星星,想到有一個人曾經帶給你一些歡樂,這個人叫梅豔芳,就足夠了。“

拍攝《梅豔芳》讓江志強欠了太多人的“人情“。為了重制梅豔芳最後一場在紅館的演唱會,很多人來“說和”,才使得紅館破例同意外借五天時間進行拍戲。此前,很少有這樣的先例,于是就有了影片中最為經典的”絕唱“一幕。隻見身着婚紗的梅豔芳在唱罷令人無限唏噓的《夕陽之歌》後,緩步走向舞台盡頭,然後轉身回眸,不舍但決絕地說了一聲 “拜拜”而離場的刹那永恒。

《梅豔芳》給江志強帶來的壓力是不同以往的,這種壓力并非來自于票房,而是自己的内心是否對得起一份故人的遺願,“我拍其它電影,如果拍得不好,賠了錢,我可以之後努力再賺回來,但拍不好梅豔芳,我一輩子都會很遺憾,是以,必須做好,它跟所有的電影都不一樣。梅豔芳總是在強調,當你左手獲得了很多東西後,你的右手要回饋出去。她常感念無數人對她的善意和愛,但她的一生其實早已經回饋了這一代人,這一切也讓我深受感染。我覺得,是梅豔芳,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好的制片人。”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編輯/弓立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