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西遂川:一位補鞋匠的新時代

央廣網遂川9月4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肖初生 劉祖剛)“師傅,這鞋子能補嗎?”

“能補,膠不頂用,得手工上線。”

但見鞋匠把鞋往膝蓋上一擱,用勁将底抽了出來,轉身拿出把小鋼刀,劃開鞋幫,用鈎鑽繞上麻繩,在豁口處用線密密紮了一圈。稍一用力,線立刻隐匿在鞋幫深處。

鞋匠名叫謝連生,赫赫有名,子承母業36載,布鞋、雨鞋、皮鞋,甚至拖鞋也補,因手藝精細美觀、結實耐用而小有名氣。

“磨蹭人”幹出精細活

補鞋是個苦差,從1984年春天起,每天天剛蒙蒙亮謝連生就挑着擔出了門,一頭是補鞋機,一頭是木箱,裝着尼龍線、釘子、膠水,還有廢輪胎皮。離家有段距離,扁擔在兩肩來回轉換,每每額頭都會沁出細細的汗珠。

憶起當年,謝連生每天剛到原泉江稅務所旁的攤位坐定,支好機器,一些穿着簡樸的人就陸陸續續拎着鞋子過來,布鞋、涼鞋、解放鞋,大人的、小孩的、老人的,刷幹淨的、帶泥巴的,上下脫了膠的、腳趾破了洞的、鞋底磨破根的,每家都是一大包。

謝連生手腳麻利,修鞋機在他擺弄下,飛針走線,相當聽使喚,前進、後退,左轉、右轉,啟動、停止。要換跟的,他先是在廢輪胎皮上比劃大小,再用一把大剪使勁剪下,拿出幾枚鞋釘,“叮叮”數下,再用锉刀沿邊緣磨齊,根本看不出修補痕迹。

為了全家生計,謝連生早五、六點出攤,晚八、九點鐘收攤,每天勞累十五六個小時。熱天,烈日烤曬。冷天,寒風侵襲。遇上雨天,隻靠支起一張大塑膠紙遮擋。20年前,他就腰椎盤突出,嚴重時連走路都困難。

在縣城十幾個補鞋攤主裡,謝連生最“磨蹭”,别人幾分鐘搞定,他卻要十幾、甚至二十幾分鐘。有時,顧客把滿是泥巴、髒兮兮臭哄哄的鞋遞給他,也樂意接過來,從不嫌棄。遇到别人有急事,他會插個隊,趕緊替人補好。

謝連生說,手藝活要圖實誠,心安理得,不能太鑽錢眼,絕不馬馬虎虎應付顧客。正因為此,鞋攤生意一直很平穩,口碑也不錯。

補鞋有苦也有樂。靠着好手藝,謝連生娶妻,并先後生下兒女。現在,兒子在部隊服役亦娶妻生子,女兒在外讀書,全家幸福美滿。謝連生靠辛苦打拼還購置了房産和店面。

最快樂的莫過于同行間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很少發生搶攤位、争生意、鬧不快活的事。

恬淡歲月見滄桑

俗話說,一管窺豹。謝連生說,就連他這個小老百姓,也能從補鞋看到國家的變化、社會的進步。

看補鞋工具,最初是純手工,鈎鑽、剪刀、膠水、麻繩,然後是磨機、锉刀,再後來,添置了一台20-30元的手搖補鞋機。如今,用的是200元、300多元/台,補鞋的品質提高許多。

看補鞋種類,最初是解放鞋、雨鞋、涼鞋,到上世紀90年代,皮鞋、靴子多了,且漸上檔次,進入新世紀,旅遊鞋也多了,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上千元一雙的名牌。如今,人們更注重健身,不同檔次的運動鞋日漸風靡。

看收費多少。上世紀80年代,補雙鞋5分、1角、2角、5角,最多1元。90年代,補鞋機補小洞5角,大洞1元,品牌牛皮鞋則要5元、10元/雙。如今,修補一次隻收1元,最貴(含修鞋底)收25-30元。

看支付方式。過去,隻收現金。如今,謝連生的攤位前,也貼着支付寶、微信支付二維碼。手機不時語音提示:“微信到賬5元!支付寶到賬5元!”

看顧客性别。女性居多,約占65%,她們愛美,也懂持家,能補則補,能修則修,但愛美絕不打折。

看顧客年紀,大多在50-70歲之間,他們太多吃過苦,受過累,經曆過上山下鄉,習慣了勤儉節約。上百元一雙的鞋破了,修補又能穿幾年,根本舍不得扔掉。

誠信撐得萬年船

做手藝,靠的是常有“回頭客”。

在距縣城20公裡的草林鎮大坪村,有位曾參加抗美援朝的97歲離休幹部郭斯行,30多年來,一直光顧謝連生的鞋攤。鞋子破個小洞,他找謝連生補。買雙襪底,也問謝連生的看法。大大小小、隻要與補鞋沾邊,郭斯行就找愛這位“老交情”。

原來,30年前的一天上午,已經離休、熱衷關心下一代成長的郭斯行,要趕去縣城一所學校作傳統教育報告。不巧,剛買不久的皮鞋就脫了底,這讓一向注重儀表的他非常尴尬。

無奈,郭斯行第一次去補鞋,恰巧來到謝連生的攤位前。憑着過硬的慢、精、細、準絕活,謝連生用了足足20分鐘,把他的鞋子粘連得穩穩的。此後,這雙鞋穿了好幾年都未破損過,給郭老留下了深刻印象,因“鞋”結下了長達30餘年的緣分。

當然,補鞋也會挨罵受氣。一次,某中年女顧客拿來一隻高跟有點歪的鞋來修。謝連生鑽孔時,一不小心把鞋鑽穿了,被顧客罵得狗血淋頭,最後,賠了50元方才罷休;有時,顧客拿來品質稍差的鞋,取走的卻是檔次、品質更好的,這時,謝連生隻有賠的份了。雖然次數不多,但讓明白:做哪行難哪行,門門手藝不容易。

有人不禁要問,随着科技的進步,像補鞋這種行當,還能延續下去嗎?會不會失傳?後輩又願意繼承衣缽嗎?

對此,爽朗的謝連生肯定答道:“有消費群體,就會有經營者!”不管社會如何快速發展,他這輩人會幹到幹不動為止,一定會有人接過“槍”。他相信,補鞋匠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