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公司Ayla:幫中國智能硬體賣到歐美

物聯網公司Ayla:幫中國智能硬體賣到歐美

ayla 聯合創始人兼cto adrian caceres 在mdcc 2015上發表主題演講

2014年ayla進入中國;2015年十月,又宣布建立歐洲雲服務系統;同時還宣布推出ayla insights服務。艾拉宣稱,這項服務可以為使用者(智能裝置制造商)提供裝置連接配接,使用狀況的精确資料,還可以針對售後、市場等情況釋出評估資訊。

ayla的一系列布局,看似分散。但如果把這些部署聯系起來,便可大緻窺見這個矽谷黑馬的野心。對于中國來說,ayla給智能硬體廠商提供了一個新玩法:中國智能硬體可以通過ayla在歐洲和美國的物聯網方案打進歐美市場。2015年10月14日,ayla 聯合創始人兼cto adrian caceres來到北京參加mdcc(mobile developer conference china 中國移動開發者大會)并且釋出了主題演講。根據他的介紹,ayla可以為中國制造商提供以下有價值的服務:

1、完全符合歐洲雲服務法規、政策、防火牆、隐私政策等一切規定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2、提供适應歐洲消費者消費習慣的物聯網服務和營銷模式建議。 3、為中國企業在歐美市場的拓展提供管道、合作者、經銷商等方面的資源。
物聯網公司Ayla:幫中國智能硬體賣到歐美

ayla聯合創始人兼cto adrian caceres

為了詳細探尋ayla究竟可以給中國的硬體創業者帶來怎樣的“實惠”,雷鋒網專訪了ayla聯合創始人兼cto adrian caceres,以下為訪談内容。

雷鋒網:ayla 重點推介的 ayla insights 服務可以為硬體生産商提供什麼樣的資料?

adrian:實際上我們可以提供非常豐富的資料,不僅包括産品的開關機時間、地點、使用時長,甚至是銷售網點記錄、庫存管理、維修資料。這些資料可以提供給代理商,舉例來說,淨水器代理商如果掌握使用者的濾芯使用情況,就可以适時提醒使用者該換濾芯了。這些資料也可以提供給公司,用來參考銷售管道的建設、公司的營運等等。我們希望能從曆史的資料中,産生新的産品和功能。

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作為使用者,一些資料被 ayla insights 收集,是否會有人擔心隐私問題?

adrian:我們的使用者非常在意隐私。實際上,我們對使用者所有資訊的收集,都要得到使用者的授權。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會發現,使用者會用特定的方式來分享資料。例如,他的裝置出現了故障,則需要把故障資料傳給維修人員,而從業人員修複裝置所用的時間也被記錄。在這樣的過程中,使用者主動分享了他的資料。有的時候,分享資訊是為了生活更友善。

雷鋒網:中國在物聯網這個領域算是個優等生嗎?

adrian:物聯網(iot)在全世界都很新。美國也許領先一點,但中國在這個領域和世界頂尖水準非常接近,無可争辯地屬于第一梯隊。實際上,中國和美國是物聯網領域最大的兩個市場。中國的物聯網裝置主要集中在家居領域,美國有很多智能辦公、工業控制的需求。而且根據我們的資料,越來越多的中國智能硬體企業正在千方百計尋找途徑把産品銷往海外。

雷鋒網:中國的智能硬體比美國落後的部分在哪裡?

adrian:一些中國的制造商需要明确,智能硬體不是單單把硬體連上網。其實後端的平台、基礎架構、網絡安全等等會比想象中複雜。單就産品體驗來說,從外網切換到區域網路的延時、互動軟體的效果、人機溝通的方式,這些細節都是很重要的。經常會有廠商問我們:産品可以多塊出來?成本是多少?其實我更建議他們問:産品可以多快更新換代?

雷鋒網:是以初代産品很可能是短命的?

adrian:這一點上ayla物聯網雲平台的優勢就展現出來了,尤其是ayla雲平台的ota遠端更新系統,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産品釋出就符合市場要求,聯網的智能産品能夠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功能和服務和疊代更新很重要。而雲平台的優勢在于靈活,可以追随市場進行調整,其實智能硬體的軟體更新要比硬體更新重要。

雷鋒網:為什麼軟體更重要?

adrian:和手機這類産品不同,大多數家用硬體都會使用很久,是以軟體的疊代就成為了更新的重要方式。我以前效力的kindle之是以成功,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随時根據客戶的回報做市場的調整。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模式。不要害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隻要保持快速疊代,就能夠跟上市場的節奏。

雷鋒網:ayla宣稱緻力于消除物聯網連接配接技術在所有層級的“摩擦”,這些“摩擦”指的是什麼?

adrian:技術上來說,中、美、歐的物聯網标準都是不一樣的,中國企業進入歐洲,需要做一定的技術适應。如果采用ayla的服務,就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問題。另外,對市場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摩擦”。歐洲人的行為模式和消費理念都是不同于中國的,在中國很奏效的産品形态或銷售模式很可能在歐洲走不通。外國産品進入中國,需要熟悉京東、微信等中國人習慣的服務;中國産品進入歐美,同樣要進入當地的電商管道,采用當地習慣的營銷方式。另外,在wi-fi、藍牙協定更新換代的時候,如果企業沒有跟上,也會造成“摩擦”。ayla就是要消除使用者的這些擔心。

雷鋒網:新設立的歐洲雲的目的是用來消除歐洲的摩擦嗎?

adrian:沒錯,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政策,例如美國要求物聯網産品必須用美國的雲服務,而歐洲也有相應的政策。我們的歐洲雲并不是在那裡建立一個辦公室,而是根據當地的法規、政策、防火牆、隐私政策等一系列規定開發的雲服務。

雷鋒網:哪些中國客戶“出海”的意願最強烈?

adrian:中國的夥伴主要集中在家電和家居行業。具體的客戶可能不友善透露,不過我們有很多在行業内處于領先地位的客戶。我可以說的是,某全球最大的家電廠商的出海是和我們進行合作的。中國的另外幾大家電廠商,也都在和我們尋求合作。

雷鋒網:除了最擅長的物聯網服務,ayla還能給這些中國企業提供什麼?

adrian:我們可以提供的絕不僅僅是技術,還會向企業提供行業技術趨勢、國際市場的客戶需求。例如某智能家居廠商想要進入美國,我們為它對接了谷歌旗下的nest,因為他們在美國代表了智能家居的發展方向。我們會建議客戶做真正有用的事情。另外,我們還會幫助企業之間進行對接,例如一家企業的銷售管道對另一家有幫助,我們會介紹他們形成一個互助的系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