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作者:毒藥君

今天專門吐槽一下快要頒獎的奧斯卡。這是非常冒險的一件事,可能也會有争議,是以這次開了評論區,如果有什麼想說的,可以評論給我。

記得很久很久以前,朋友圈曾經被【《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參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新聞刷屏,基本上就是罵戰,罵的對象也千奇百怪。誠然,《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是商業電影,出現在最佳外語片競争的序列裡是非常不合群。

但是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份奧斯卡最後的提名名單中,說真的,現在,奧斯卡快頒獎了,然而…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去呢?

現隻是單純說說,

最近看的最佳外語片部門的兩部入圍電影吧。

不要以為這些最佳外語片入圍者好到哪去,

竟然可以打敗: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刺客聶隐娘》《超新約全書》《寒枝雀靜》

等等傑作

其實這些電影

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去呢?

(當然,等會說最佳影片部門,戳破了其實更沒勁,《布魯克林》這樣what are you弄啥咧的綠茶故事、《間諜之橋》這樣主旋律到天際的主旋律故事、《火星救援》這樣去火星種種洋芋的主流3d商業片等的入圍,哪怕放到金馬獎最佳影片部門去都是醜聞…)

(給大家自行對比)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最佳外語片入圍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戰争

私人評分:★★★

連長claus m. pedersen率領着他的士兵駐紮在阿富汗的一個省。遠在丹麥,claus的妻子maria的生活也遇到了很多的煩惱。丈夫在很遠的地方參加戰争,讓她提心吊膽,而且孩子們也哭鬧着想見到自己的父親。在一次看似尋常的任務執行當中,士兵被困在了火力兇猛的包圍圈之内。為了拯救他的士兵,claus做出了一個會給他自己以及他的家庭造成難以想象後果的決定。

這部丹麥送選片最後的入圍當然是不令人意外的,因為這幾年外語片部門每年都必須要有一個片子,是靠非常讨巧的主題,來強扭一些說教,最好是手持攝影出真實感覺,最後表達一點政治訴求的電影上位。戰争創傷啦,人性反思啦,主題和制作思路都非常非常老舊的一個片子,又布滿算計,看起來非常累。

整個片子也是以,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套路、意義,巴不得糊滿,沒有突破。說起來,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去呢?哪怕不和《聶隐娘》比,真的能去和隔壁國家的《思悼》 、《百元之戀》 比嗎?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希布

1916年,瓦迪拉姆沙漠,一個年輕的貝都因男孩踏上了一段危險的旅程。而他能否在沙漠中存活下去,取決于一位冷漠無情的陌生人。

奧系外語片的另一個陪跑者,一部屬于異域的少數者的電影。看這個電影的時候,好幾個瞬間,想到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沙漠風景、男孩視角,這些風景和視角都類《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整個片子的主題卻苦大仇深很多,似乎是為了讨好西方世界,讓這個男孩肩負了非常多的象征複仇和沖突的符号(當然故事也是如此)。

而故事也非常流俗,包括整個叙事的方式和表達,都比較小兒科,對不起那麼好那麼史詩感的配樂攝影。相比之下反而是更讓人喜歡國産的《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兒童電影新思路,不用苦大仇深,帶出一些民族曆史,雖然後半小時令人覺得有點刻意唐突,但《希布》的創作卻是全程有訴求,這種非常算計的“走向國際的第三世界電影”看起來非常累,制作粗糙、想要表達的東西又顯得刻意的“特供”感。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此外,入圍的《野馬》已經老生常談,獲獎的《索爾之子》和異常冷門的《蛇之擁抱》還在令人期待中。

其實,很多沒有入圍機會的電影,比這些電影更加優秀。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超新約全書》、《刺客聶隐娘》、《一千零一夜》、《思悼》、《百元之戀》、《寒枝雀靜》、《喝彩》、《第二個媽媽》、《1944》、《緘默的迷宮》……

這些參選卻沒有入圍的電影,其實,甚至比某些最佳影片部門的片子還要優秀。

剛剛還和人開玩笑,其實按去年的勢頭,哪怕把金馬獎五部最佳拿去替換最佳外語片,可能都挺不錯的,最佳外語片的品質今年已經到了,還不如去評選個最佳華語片這樣的獎項的品質了吧,至少《塔洛》、《醉·生夢死》、《刺客聶隐娘》這三部,是遠高于上面那兩部的水準的。

最大的問題是,奧斯卡外語片九佳裡有太多我們聞所未聞的,也沒人看的小衆電影,但同時沒有光環加身的它們實際的品質也并不高。小衆電影并不意味着,就是精品;而小衆的平庸隻是比大衆的平庸,更大的失敗。而之是以這麼平庸的小衆電影可以入圍最後的奧斯卡五佳,更多是因為有一個讨巧的主題,一些面向西方的訴求,這反而是令人反感的。

當然啦,這隻是今年奧斯卡的其中一個真相。

說回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布魯克林

私人評分:★★

艾麗斯遇到了兩個男人。一個是意大利小夥兒:托尼。雖然土氣,但是卻憨厚誠懇,他的出現,令孤身一人在布魯克林的艾麗斯,找到了傾訴的對象,生活也有了數不清的新節目:看電影、逛遊樂園,拜見對方的家庭成員,這一切都讓不她應接不暇,突然之間,她和這個城市有了聯系。而回到家鄉後,遇到的吉姆。他是衆人眼中的高富帥,是她的夢中情人,正是因為他的出現,令回到家鄉的艾麗斯仿佛生活在夢境中,一切都那麼美好,她甚至想把在紐約發生的一切都忘記。愛爾蘭的小鎮生活,紐約的大城美夢,酒館老闆吉姆,意大利裔水管工托尼,一念之間,女孩艾利絲要做出改變她一生的選擇。

一個多月前看的《布魯克林》也許是我頒獎季最厭惡的一部片子。大家也許會奇怪這麼一部綠茶的片子是怎麼成為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者之一的,但事實上,它就是成為了……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布魯克林》在網友心中甚至不如許多去年華語佳作

《布魯克林》的故事非常簡單,就是“愛在他鄉”,愛在這,愛在那,我們跟着羅南妹子談戀愛,順帶看着她做出選擇,最後整個故事上升成濃濃美國夢心靈雞湯,硬塞入口,難以下咽。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也許,隻是單純地談個戀愛,說點移民心理,可能還是有一些動人時刻,但後半部分的第二個男人和選擇,就顯得如鲠在喉。不是說這樣的設定不行,而是即便是如此簡單細膩的故事,卻因為缺乏一些非常基本的劇本成立要素,就會顯得非常糟糕、突兀,仿佛是生硬加上去的意義。簡單一句話揭示,便是“綠茶婊啊,what are you 弄啥嘞?”,再換一句話,也許就是“美利堅不相信眼淚”。

複古情調,卻拍成了無可阻擋的平庸,偶爾有一兩處亮點。每個段落都像是拿俗套堆砌出來的,甚至比《丹麥女孩》還要差上不少,卻能最終擠掉《卡羅爾》、《丹麥女孩》。

奧斯卡依然不是lgbt的奧斯卡,是白人老頭的奧斯卡。除非是擁有《卡波特》、《斷背山》、《米爾克》那樣非常懸殊的高水準,否則在水準高的情況下依然會輸掉提名。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荒野獵人

皮草獵人休·格拉斯與同伴們深入荒野叢林,期間因侵入土著蘇族人的領地而遭到追殺。獵人們一路逃亡,然才出狼窩又入虎穴,休在森林中遭到巨熊的攻擊,雖然最終殺掉這頭猛獸,但是休也身負重傷,性命垂危。惡劣的天氣下,皮草獵人們不可能拖着一個重傷員冒險性均,于是他們留下少數同伴照顧休,大部隊先行撤離。遺憾的是留守的約翰·菲茨傑拉德是一個殘暴而貪婪的人,為了錢他不惜殺害休的兒子,更把休丢在曠野之中等死。身心受創的休從死亡線上爬回,他不僅要與死神抗争,還要與殘酷的命運一分高下。

實際上,公開說讨厭《荒野獵人》似乎是顯得不怎麼“專業”的,因為目前它是去年獲獎最多、贊譽最高的影片,除了奧斯卡外,它已經獲得了金球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但沒辦法,就是讨厭啊。

《荒野獵人》片長很長,但幹癟的片子片長越長,就越是令人讨厭的冗長。看之前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千瘡百孔。如果沒有了絕美的攝影和配樂,這部電影甚至沒什麼可看之處了。(可也正是如此,總覺得盧貝斯基比伊納裡圖的存在感還要強很多。)

看過的伊納裡圖電影中最差的一部,劇本毫無張力可言、核心幹癟乏味、演技浮誇沒層次,不協調地像個人秀。就這樣還拍了156分鐘,真是折煞人。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雖然不知道一些人口中,《荒野獵人》的靈魂在哪裡。但我個人的意見是,這部電影是喪失靈魂的。

它在好萊塢傳統叙事裡做了些留白,就期許這會是個不錯的主題,還以非常粗糙的方式拿了出來,而且還是用非常費勁的方式拿出這套粗糙的東西,這反而令人無語。

雖然在這部電影中,伊納裡圖對技術的運用超越了《鳥人》,這讓《荒野獵人》成為他生涯中最大規模制作,也是技術上最到位的一部電影,但劇本的失誤依然是毀滅性的。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至于受好評的小李,其實還是那一套,像一根不會動彈的拉扯住的彈簧——那麼地用力,企望在鏡頭前面大發揮一番,結果還是那麼地沒有層次。他似乎是天生就缺乏内心戲,隻會拿皮肉演出的完全沒有天賦的演員。但是這一次,他是注定勝利的,這種勝利似乎是奧斯卡欠他的,也許連奧斯卡的評委們也覺得,今年總應該是他了吧,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間諜之橋

冷戰初期,紐約律師詹姆斯·多諾萬,為蘇聯情報員魯道夫·阿貝爾辯護,當時美蘇關系緊張,詹姆斯仍然秉持公平正義的原則,毫不偏私地為阿貝爾抗辯,阿爾貝欣賞他的正直,他也欣賞阿貝爾的忠誠,雖然最後輸了官司,兩人卻建立起微妙的情誼。不久之後,美軍u2高空偵察機在執行機密任務時,被蘇聯軍方擊落,詹姆斯受雇于中情局,代表美方與蘇聯談判,試圖在極其渺茫的機會中,與蘇聯交涉換囚條件,營救被劫持的美國飛行員。

這是一部圓潤工整、規規矩矩的主旋律電影,甚至是一部咬牙才能看完的電影。

如果從聲音、打光、構圖等等技術性的層面,或者從導演、編劇等等硬體配套來說,這部電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就和蘆哲峰說的一樣,“陽關道必無風景,主旋律必定平庸。不論中美,非關東西。”

春晚的硬體配套還比我們自己學校裡的迎新晚會配套好呢,你說,哪個晚會好看啊!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随便一張構圖都可以說很久、很久的廢話

斯皮爾伯格這幾年拍的這些電影,什麼《戰馬》、《林肯》,直到《間諜之橋》,就像是經曆了五十多次聯考的人終于可以寫出聯考滿分作文了,以至于黨課作業都随便做就可以滿分了。問題在于,如果還要沉溺在黨課作業裡面給自己找風景,估計也隻能給自己找氣受。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火星救援

私人評分:★★★★

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号成功抵達火星,誰知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向宇航員們襲來,阿瑞斯3号被迫中斷任務,緊急返航。撤離途中,宇航員馬克·沃倫斯(馬特·達蒙 matt damon 飾)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于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隻得匆匆返航,并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出乎意料的是,馬克以極低的機率活了下來。他堕入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内的補寄僅夠他維持31天。短暫的絕望後,馬克決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這顆空無一人的星球上種植作物,尋找一線生機。與此同時,地球方面也很快發現馬克生還的事實,他們想盡辦法部署營救計劃。孤軍奮戰的馬克,能否等到救援隊伍的到來?

本來我以為,這會是一部和上圖一樣,很酷酷的電影。

但其實,它的真實樣子是這樣的: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或者說,天啊,原來這部電影那麼平庸?這不是換誰都能拍嗎?

整個片子的段位在火星版的《拯救荒野求生的大兵》,太空也隻是拿來設定一些障礙,放棄一切宗教隐喻和主題深化的野心。

說白了,輕巧地來開一些輕松小玩笑不是不行,但拍得像一周一集的美劇,還是拍的舉重若輕完全是兩個境界,《火星救援》很顯然是前者。

那些惡俗和天雷滾滾的橋段,比如時代廣場的矚目和鼓掌擁抱和結尾的硬拉cp玩親親,都破壞了這個片的質感,直接奔向一個時裝路數的美劇。

沒想讓它和《索拉裡斯》、《2001》同列,也沒想讓它複制成前幾年太空電影《地心引力》、《星際穿越》氣質的延續,至少重複一下當年自己的冷豔硬科幻氣質。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偏不,一定要死磕到哪裡?太空理工男強行裝逼混搭當代都市輕喜劇的路上。

而所謂很棒的那些達蒙在火星上自娛自樂的時刻,感覺也是廢了大力氣靠達蒙撐起來的,刻意且奇怪,況且内心再強大再逗逼也不是這樣處事的。這也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真實性的破壞。但電影并沒有告訴我們這種奇幻人格的來源,暫且把它說成是美國英雄主義的放大到太空中。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也許是以為這幾年沒有這麼輕巧的太空電影?或者幹脆就是想拍個,這樣的沒什麼意思好說的商業片?但是同樣氣質的太空電影,《星際迷航》系列早就已經拍了整整12部,《銀河護衛隊》也都比它會玩。再加上連續三年看太空電影,前兩部搞得那麼悲天憫人狀又有那麼多神來之筆、驚豔亮相,還能把這個審美疲勞的第三部擱在什麼位置?

最奇幻的在于,它還拿下了金球獎最佳喜劇片和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隻能說,去年的美國喜劇片市場實在太暗淡無光了。

奧斯卡快頒獎了,這些電影,真的比《滾蛋吧!惡性良性腫瘤君》好到哪裡?

總而言之,奧斯卡就要頒獎了,你有什麼疑惑 / 期待 / 吐槽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