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計算&大資料 “下一幕”智能變革之力

2016年的網際網路科技領域,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成為最熱詞彙。阿裡雲“為了無法估算的價值”将中國的計算觸角伸向海外,百度首次向外界展示“百度大腦”的科技成果,移動網際網路利用人口紅利帶來的增長已經逐漸見頂,網際網路正在進入“下一幕”智能時代,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将使全社會迎來變革性的發展。

雲計算&大資料 “下一幕”智能變革之力

技術發展是産業發展走向繁榮的前提

無論是計算機行業,還是汽車領域,技術形态的成熟是一個必然的要素。如果某個所謂的時代在技術上、硬體上沒有達到産業的要求,資料庫和平台都是非完整和非穩定的,時代的産業基礎也就十分薄弱。從産業的政策角度分析,當技術累積到一定層次,産業政策的出台是必然的。

為了激活雲計算的發展,國務院在2015年就出台了《關于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資訊産業新業态的意見》、《雲計算白皮書2016》等,這些政策的出現并非偶然,在其背後有很多雲計算服務商多年默默的技術耕耘。

技術和政策的形态達到一定的地步,真正的産業化和市場化是否也已經達到?等待入局者必須考慮幾個重要因素:一、目的是什麼(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還是在管道上更接近使用者);二、企業是否願意使用(産品同質化嚴重,如何展現差異化);三、是否有助于提高社會福利(消費者福利、管理效率)。

如果這些問題得到肯定的答案,雲計算與時代的發展需求相契合,真正的時代大門就會開啟。

大資料的運用将更加追求精準化和多元度

大資料本身除了要有資料、采集、彙聚一定量的資料之外,更重要的是資料的處理、挖掘、分析、可視化、應用這樣一整套的過程。

關于大資料的話題,基本圍繞三個問題展開:一是資料從哪裡來,二是資料如何進行分析,三是資料如何進行商品化。任何大資料都是以應用為主的,在未來,通過多元度、多複合的大資料的精準挖掘,最終提供出優質的商務解決方案才是最關鍵的。

資料的三個來源分别是政府、企業行業和個人消費。政府資料做了授權,但由于法律和其他方面的不健全,政府資料被濫用。消費者資料來源于電信、金融或類似BAT大企業,流量入口處的資料将被自動抓取,資料提供商可以提供所有次元的資料,但每一個都是局部。

資料優化商在大資料産業鍊裡要想長久發展,必須精通大資料的模型、算法以及資料特征,同時對行業及生态要有明顯的敏感性。而算法提供商如果僅僅依賴單純算法,未來将成為成長軟肋。應用提供商最貼近客戶、最熟悉客戶需求,同時做的是最後的資料整合,在産業鍊上可能發展空間更大。

IDC行業未來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中國具有高達6.3億的大規模網民群體,目前國内僅有3萬個機櫃,對比美國的3億群體2.4萬個機櫃可以看出,中國的資料市場規模還遠未達到平衡點,未來将保持高速增長的态勢。另一個方面,由于企業客戶營運模式的改革,企業的雲化增加了對大資料及專業資料中心的需求。

未來雲計算産業和大資料産業将呈現規模化發展趨勢,市場紅利可觀,創新、服務、合作、技術将推動網際網路科技企業走得更高、更遠。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