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喜歡好萊塢電影的朋友看過強尼·戴普的一部早期作品《理發師陶德》,這部影片改編自百老彙舞台劇《瘋狂理發師》,而最早将陶德這一人物展示大衆面前的,是1846年由托馬斯·帕吉特出版的小說《珍珠項鍊:一個浪漫的故事》。這本書問世後迅速走紅,殺人魔陶德的形象很快根植人心,其後關于他的作品不斷湧現,時至今日,百老彙仍在上演有關理發師陶德的歌劇。

很多人或認為陶德的故事隻是都市傳說,事實上他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在其身上發生的故事,亦如電影或者歌劇中演繹的那樣,讓人毛骨悚然。
曆史上的陶德有着悲慘的童年,他于1756年10與26日出生在倫敦東部的史匹塔菲爾德斯,父親是個熱衷于家暴的酒鬼,母親是個紡織工,常年受丈夫摧殘,根本沒有多餘的心力照顧幼小的陶德。
這樣的家庭使得陶德在童年時期心理就有了陰影,在他12歲那年,酒鬼父親與可憐的母親被發現雙雙凍死在路邊。成為孤兒的陶德投身在一位專精于制作剃刀的工匠門下為徒,盡管沒有工錢,但起碼能吃飽飯。
十四歲那年,陶德因為偷了顧客的手表而被關入監獄中,他在獄中遭到其他囚犯的欺負,并遭到性侵,這使得他本就有些畸形的心理越發病态。在獄中被關了五年的陶德,因其懂得維修剃刀,而被監獄中的理發師選為助手,負責給那些囚犯剃頭、刮胡須,這也成為他日後賴以為生的手藝。自從他當了監獄理發師後,那些昔日欺負他的囚犯再不敢欺負他,生怕他手中那把鋒利的剃刀割斷自己的喉嚨。
十九歲那年,陶德出獄,他先後在幾家理發店打工,精湛的手藝使他收獲許多顧客,等到賺錢後,他在海德公園附近開辦了一家的理發館,就在這家理發館内,他開始了自己的殺戮生涯。第一個被他殺死的人是個令他厭惡的胖子,那個胖子躺在舒适的椅子上呼呼大睡,呼噜聲使得陶德心煩,于是他用剃刀割斷了這個胖子的喉嚨,讓他永遠也不會發出聲音。屍體被陶德用剃刀割碎,然後丢入河中喂魚,骨頭和髒器則随意丢進排水渠中,成為那些貓貓狗狗的美食。
胖子的死絲毫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如同世界上根本沒有這個人一般。這讓陶德感到很意外,也很開心。後來他又相繼殺了兩個人,此時的他已經殺人成瘾。
當有了更多錢後,他搬到臭名昭著的艦隊街開了一家更大的店(目前這家店仍然存在,成為旅遊景點),托德利用自己的手藝,神不知鬼不覺地割破一個又一個客人的頸部,并通過特殊設計過、能夠移動屍體的椅子來藏匿被害人,藉此達到他嗜血的目的。這段期間,陶德認識了經營餡餅店的寡婦樂芙特,很快兩人發展至情人關系。陶德将自己的所作所為告訴樂芙特,樂芙特不但沒有驚訝,反成為他的助手,幫助他處理那些屍體。
兩人通過地下通道将屍體運送到餡餅店,做成新鮮出爐、熱騰騰的肉餡餅派賣出,不但能夠節省購買肉餡的開銷,更能達成毀屍滅迹的目的。毫無憐憫之心的兩個人,可以說是合作得天衣無縫。
這種親密無間的合作關系維持了近六年之久,但越來越多出門理發後就失蹤的報案資料,也引起警方的注意,這對邪惡鴛鴦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到頭了。
殺人成瘾的陶德最後一次作案時不小心看走了眼,将一名單獨前來理發的外籍旅客當成肥羊,一如既往地手起刀落,輕松割斷各位旅客的喉嚨。他沒料到受害人的妻子正在旅社等着丈夫回來,還有一條忠心耿耿的寵物狗一直守在理發店外面。
當陶德将屍體運送到樂芙特的餡餅店時,那條忠犬跟随其後,守在餡餅店外不肯離去。見丈夫出門理發遲遲未歸,外出尋找丈夫的妻子發現自家的狗兒守在餡餅店外,而且怎麼拽都不走,這位夫人意識到丈夫的失蹤很可能跟餡餅店有關系,于是她報了警。
警方搜查了餡餅店,意外發現餡餅店與陶德的理發店之間有條秘密通道,同時也在通道中找到大量新舊不一的人類骸骨。警方順藤摸瓜,在陶德理發店中找出許多刻有姓名,分屬于不同人的金表、以及服裝、戒指、眼鏡等物證。
已經四十多歲的陶德锒铛入獄,再次回到當年關押他的監獄中,根據他的情人樂芙特提供的證據,陶德在這些年謀殺的顧客人數在150名之上,這僅僅是他認識陶德後所知道的數字,在此之前陶德具體殺了多少人,她不知道。
1802年1月25日,46歲的陶德在衆目睽睽之下被處于絞刑,有參觀過行刑的文人寫下筆記,聲言陶德穿着繡有金邊的馬甲和筆直的西褲,頭發經過打理,使他更像個紳士,他帶着微笑走到絞刑架前,朝着圍觀的人們說:“歡迎來到陶德理發店”。這句話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有人朝他丢擲石塊,咒罵他下地獄。
就像他曾利用地下通道運走被害人屍體那樣,被吊死後陶德的遺體立刻被運往皇家外科醫院,用他死後僅存的軀體替人類未來的醫學盡到最後一點貢獻。
陶德死後,人們将其冠以“最惡名昭彰的連續殺人犯”的頭銜,直到多年後,這個稱号才被白教堂區的“開膛手傑克”奪下。但“理發師陶德”這個名字,至今在倫敦依舊是一個恐怖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