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賊王》| 人物原型解讀系列
自從進入和之國篇之後,許多引人遐想的神秘人物以回憶或口口相傳的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而自登陸和之國後,随着六十多話的劇情發展,這些神秘人物逐漸清晰起來,光月禦田、天月時、霜月康家、花之兵五郎(豹大叔)以及赤鞘九俠等等。
特别是交代光月禦田人生的回憶篇,許多過去的曆史被揭露,和之國曾經蒙上神秘面紗的人物全部走出幕後來到台前,成為一個鮮活的角色,而不再隻是存在于傳說中的名号,尤其是赤鞘九俠。這些曾經在讀者眼中實力超群的隐藏人物,如今成為了有血有肉的铮铮鐵漢,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他們也有弱勢求全的過去,他們是家道中落的孤兒兄弟,是漂泊落難的異族外人,是在底層謀生的無賴騙子,是被社會抛棄的落魄山賊,他們也隻是為了心中的那道光而奮發圖強的普通人。

通過光月禦田的回憶篇章,赤鞘九俠的過去,以及他們成為赤鞘九俠的淵源,全部清晰的展示給廣大讀者,雖然至今仍有傳次郎一人下落不明,但也無法阻擋赤鞘九俠成為衆人心目中忠義的象征。
基于對尾田榮一郎的了解,我們知道海賊王中許多人物以及事件都是基于現實中的真實素材創作而來的,那麼赤鞘九俠也不例外,其原型是許多國人并不了解,但在日本卻家喻戶曉的赤穗義士,或稱赤穗四十七義士。
海賊王中赤鞘九俠的稱号源自于光月禦田在世之時,當初光月禦田為了拯救被大蛇挾持的人質,迫于無奈接受了來自大蛇的不公平協定,并在衆人的誤解下委曲求全,直到得知花之兵五郎之妻與其弟子被殺,忍無可忍決定讨伐凱多,手下九名家臣舍命跟随,在傳奇的一小時中以十一人力敵凱多上千人衆,如此壯舉賦予九位家臣【赤鞘九俠】之名。
而在光月禦田死後,目前的劇情當中正是因赤鞘九俠為主公複仇所引發的,可以說現在和之國篇的劇情就是一部赤鞘九俠為主報仇的忠義主題電影,赤鞘九俠為光月禦田報仇的橋段,正是電影《忠臣藏》的主線,故事的原型就是日本曆史赫赫有名的赤穗義士事件。
時值江戶時代,日本元祿十四年,也就是1701年的三月份,當時的天皇東山天皇依照慣例向德川幕府派遣敕使,作為當年幕府将軍向天皇朝賀的回禮。東山天皇派遣了誰作為此次敕使團成員并不重要,因為對于之後發生的事件與天皇的遣使沒有太大的直接關聯,重點是德川幕府針對這一次天皇派遣的敕使,安排了誰作為接待官員,當時稱為【禦馳走役】的接待人員。
為了接待從京都來到江戶的敕使公卿們,當時德川幕府的第五代将軍德川綱吉安排了淺野長矩作為幕府方的接待官員禦馳走役,而他正是赤穗義士事件的起因。作為地方大名赤穗藩藩主的淺野長矩,因并非長期就職幕府或京都宮内的地方大名,對于官方的禮節掌握的并不全面,幕府将軍德川綱吉考慮到這一點,為了不在天皇和公卿們面前丢了幕府的臉面,又安排了深懂朝廷禮儀的首席高家吉良上野介輔佐淺野長矩,避免禦馳走役禮數不周。
淺野長矩持刀追趕吉良上野介
可偏偏本應是副手的吉良上野介卻因看不起這個地方大名,并沒有履行他的職責,反而在淺野長矩疏于禮數之時嘲笑于他,導緻淺野長矩在接待敕使時醜态百出,顔面全無。終于在敕使們下榻處淺野長矩再次受到吉良上野介的當衆羞辱,忍無可忍的他拔刀砍傷吉良上野介。
将軍德川綱吉得知此事後大怒,畢竟是在天皇使團面前行兇,一氣之下給出了讓他切腹自盡并沒收其家産的決定。而對于失職的吉良上野介,在将軍近侍柳澤吉保的谏言下,竟未受到任何處分。
最終淺野長矩切腹自盡,其家産封地全部充公,并且指令淺野家的家臣在三十天之内,統統解散,這意味着淺野家三百多名武士将變成無主的浪人。
祭祀活動中扮演大石内藏助的領隊人
淺野家本家的家老大石内藏助得知這一消息後大為震驚,迅速召集淺野家臣商讨對策,大家對于這樣的判決以及主子不公下場十分不滿,緊張和憤慨的情緒在這些即将成為浪人的武士之中蔓延,而在他們緊急議論當中有兩種意見,一是抵制幕府的指令并死守本城,二是服從幕府的安排,儲存實力以圖事後崛起。
就在衆家臣争論不休時,家老大石内藏助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位赤穗藩俸祿最高的家臣,同時也是家臣之中最高位的總管事,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那就是表面上接受幕府的決斷,和平獻出城池,并解散了原淺野長矩家臣,實際與九十七名成為浪人的家臣達成刺殺吉良上野介的誓約,分散各地隐藏身份,等待複仇時機。大石内藏助本人也同樣投身于複仇計劃當中,他離開故土妻兒來到京都,整日厮混在風月場所,讓本來疑心重重的吉良上野介逐漸放松戒備。
終于,第二年的年底,也就是1701年12月份,大石内藏助開始落實複仇大計。他向曾經共同盟約的九十七名淺野家舊臣發出召集令,最終彙集了仍堅定要為舊主複仇的四十七名義士,其中就包括大石内藏助的大兒子。經過幾次聚會商讨後,最終決定在12月14日晚開始行動,攻入吉良上野介家中。
在攻殺吉良上野介前,他們分成了幾個小隊,分别從他家的不同入口包抄進入,幾番周折後在一間存放煤炭的小屋内找到了目标人物,當場取下了吉良上野介首級,在事前周密的策劃下,順利達成了複仇目标。
之後這四十七人提着仇人的首級,來到位于泉嶽寺的淺野長矩的墳前,向他們早已逝去的主公回複:大仇已報。
赤穗四十七義士并沒有為了逃脫罪責而潛逃,僅有一人作為見證他們義舉的見證人被允許脫離而活了下來,其他人均束手就擒,聽候幕府發落。在關押了幾個月後,最終幕府下令全部集體切腹自盡,留下了赤穗義士的美名。
對于赤穗義士事件的起因,多數人看過之後都會有一些疑問,首先作為赤穗藩藩主的淺野長矩,雖然隻不過是一個一個小地方的藩主,但怎麼也算是大名,身份地位并不算低,而作為接待官員副手的吉良上野介,卻看不起自己名義上的上司,甚至能夠當衆羞辱他?其次吉良上野介明顯有失職過失,為何卻沒有受到任何懲戒?
帶着這些疑問,我對這起事件的起因進行深度剖析。
皇家所在的京都
要了解看似地位較低的吉良上野介為何能夠明目張膽的羞辱淺野長矩,隻要了解吉良上野介的身份便一目了然了。在介紹赤穗義士事件時曾提及吉良上野介是首席高家,何為首席高家?高家實際上是江戶時代幕府中專門負責代替将軍參拜神社等宗教活動,以及與京都朝廷往來的使者,可以說是幕府機構中的司儀以及與朝廷溝通的橋梁。這種職位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擔任的,必須名門世家子弟才有資格,而有資格的家族多是戰國時代有名的大名之後,與上代室町幕府将軍足利家有關系。而吉良家正是在高家之中家格非常高的家族,在室町時代就是列身下馬衆,也就是即便是大名經過這個家族的大門也要下馬的高貴家族,而且吉良上野介還是位列高家中的首席。是以雖然吉良上野介作為淺野長矩副手,但論起官職和出身,吉良上野介要高貴得多,這也是吉良上野介如此有底氣的原因。
當然,僅憑這一點吉良上野介還不足以做出如此傲慢之事,他如此熱衷于羞辱淺野長矩是另有原因的。
原來在淺野長矩被任命為接待天皇敕使總負責人後,曾經拜訪過吉良上野介請教接待禮儀的有關事宜,可是吉良上野介卻想要向他收取紅包,淺野長矩沒有同意,也就不歡而散了。當吉良上野介被将軍德川綱吉任命指導淺野長矩宮廷禮儀時,他對淺野長矩此人耿耿于懷,于是就出現了接待敕使過程中的百般刁難之舉。
終于淺野長矩忍無可忍做出了沖動之舉,被将軍重判,然而罪魁禍首吉良上野介卻并未受到懲戒,即便是有人提出此前有過類似案例,案例中雙方都受到了處分,但仍沒有出現任何轉機。其實吉良上野介能夠脫罪的原因一方面在其高貴的出身,如果對他施加刑罰将會引起其家族以及相關聯的其他勢力的不滿,容易造成不宜平息的紛擾。另一方面吉良上野介平日利用他的高家身份,通過指導禮儀收取了大量的不義之财,而他也懂得利用這些财富疏通關系,他與同為德川家的禦三家以及許多幕府重臣都有密切來往,而這次替他說話的,就是與他交好的将軍近侍柳澤吉保。最終吉良上野介得以全身而退。
赤穗四十七義士為何選擇舍命為家主報仇,個中真實情況已經難以證明了,但通過對當時的局勢稍加分析,也大緻能夠得知部分理由。
淺野家可以說是戰國時代出名的武士之後,其先祖淺野長政曾侍奉織田家和豐臣家,是延續至江戶時代的外樣大名,能夠侍奉這樣的名家,對于當時的武士而言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作為淺野家的家臣自然是與家主同心同德,并身負極大的榮譽感。而且淺野長矩十分優待自己的家臣,忠義之心也就形成了。
但突如其來的噩耗,随着淺野長矩的死去,随之而來的還有幕府對于淺野家的處置,不僅讓淺野家的家業城池付之東流,而曾經以侍奉淺野家為榮的諸位家臣,也在幕府的壓力下被遣散成為浪人,社會地位一落千丈,讓這些武士們一時難以接受。
于是複仇的火種在他們心中産生,對于導緻一切不幸的源頭吉良上野介,以忠義之名将其誅殺,也許是在那個世代他們能做的最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了。
赤穗義士的此番刺殺之舉,轟動了江戶和京都,讓這個崇尚武士道的國家舉國震動,特别是武士階層,将他們的行為視為武士的典範。就連對他們最初裁決的幕府,也将本應判定為結黨行兇的這次事件認定為不屬于結黨事件,可見幕府也迫于社會壓力不敢輕率。
事實上就連幕府将軍德川綱吉也十分欽佩他們的忠義之舉,在下判決書前曾由于是否要赦免他們的罪行。但轉念一想,如果赦免了他們,那麼等于變相承認之前對于淺野長矩的處置使不公正的,于是想通過天皇出面予以赦免。但皇室的說辭是如果這次赦免這些人,難保之後他們之中不會有人在做違法之事,這樣一來赦免他們的皇室和幕府反倒會是以抹黑,倒不如就此處決,給後世留下佳話。幕府和皇家都沒有實施赦免之舉,赤穗義士輾轉各處羁押數月後全部就義。
《最後的忠臣藏》片段
之後赤穗四十七義士成為了武士的忠義楷模,赤穗藩的當地百姓更是為他們修建了寺廟,日夜參拜香火不絕。幕府中的儒官還專門為他們寫了詩文,稱贊他們的義舉和忠義氣節。民間也以各種形式流傳着他們的事迹,其中歌舞伎《忠臣藏》就是以他們為原型編排的,一隻流傳至今,現在以赤穗四十七義士為主題創作的小說、影視作品、戲劇、動漫等多不勝數,在日本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