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成為魔術師 魔術修煉手冊

作者:西安古城魔術俱樂部

你有過被魔術師和他的魔術蒙騙的經曆嗎?究竟如何才能修煉成一名魔術師?

先決條件,魔術師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像造房子要有穩固的地基,接下來進行詳細介紹:

魔術師同其他藝術的演員一樣,必須具有紮實的基本功。魔術師的基本功,廣義地講,包括變幻技巧、表演方法和表演藝術的基礎訓練。狹義地講,魔術師的基本功則專指手上的技巧。無疑,手法是主要的。

魔術師如何進行自我訓練

有句俗語叫做“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經驗證明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一般專業魔術師,都有老師傳授技藝,在訓練内容和訓練方法上給予指導和幫助,雖然如此,演員也必須堅持自我訓練。對業餘演員來說,自我訓練更是十分重要的。如何進行自我訓練呢?

1、變幻技巧的訓練

變幻技巧或手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須和一些具體的手彩節目結合起來。手彩節目離不開基本功,而基本功的高低明顯地展現在手彩節目裡,二者是統一的,如《空手變球》(魔術道具海綿球)、《空手變牌》(魔術道具超薄牌),《空手染巾》(魔術道具絲巾變色)、《空手變煙》(魔術道具幻變香煙)、《巧變頂針》等,既是基本功的訓練内容,又是優秀的手彩節目。是以有的把變球,牌、煙、環(魔術道具四連環)、花(魔術道具火把變玫瑰)、巾,頂針,銀元、手铐(魔術道具逃脫手铐),鴿子(魔術道具仿真鴿)等列為十大基本功。魔術師就是通過各種典型的手彩節目的訓練,逐漸掌握手法的基本功。

在訓練變幻技巧或手法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不要本末倒置,急于求成。第一個動作熟練掌握以後,再練第二個、第三個動作,如《空手變球》,先練變一個球的基本技巧和手法,然後再練三個球、四個球,不能一開始就練四個球。二是要勤學苦練,持之以恒。不少演員“球不離手、牌不離身”,随時随地練習。當然還必須善于動腦筋,摸索規律,掌握要領。隻要有這種認真自學、刻苦鑽研的精神,再難的技巧也是能夠練會的。

有的人避難就易,不演具有高難技巧的手彩魔術節目,而專演“門子活”,雖然也可以行得通,但畢竟是不全面的。魔術師有了紮實的手法基本功,有助于表演好各種類型的魔術節目。是以,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魔術師都必須練好手法的基本功。

2、表演方法的訓練

在魔術表演中,表演方法和變幻技巧不是一回事。變幻技巧指的是演員的手法,是魔術表演的基礎。每一個節目都要根據特定的變幻需要,将變幻技巧和有關魔術道具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變幻過程,叫表演方法。表演方法在魔術表演中也極為重要,但往往被有些人忽略,是以其手法雖好,而演出效果卻不夠理想。

3、表演藝術的訓練和修養

魔術的表演藝術是指魔術師表演形态的藝術性。表演藝術的訓練,要從“手、眼、身、法、步”開始。武活等行當雖然也講究手、眼、身、法、步,但和魔術這一行不盡相同,這五個字在魔術師基本功訓練方面,則另具内容。

“手”:指變幻手法和各種手勢。是以不但要訓練手法的靈活靈活,而且必須合于美的要求。

“眼”:指魔術師的精氣神和内在氣質而言,這些内容隻有通過眼神和面部表情才能展現出來。是以魔術師要訓練運用富于變化的眼神來領招、傳情,塑造具有特色的神秘的魔術師的形象。

“身”:指魔術師的身段和表演形态。是以必須進行形體訓練,魔術師的表演形态要自然大方、美觀灑脫,既能巧妙地掩蓋魔術的秘密,又要顯示形體美,富于藝術魅力。

“法”:一般是把“法”和“身”連在一起,稱“身法”,在這裡也可專指變幻手法和表演方法。在訓練中要刻意求新,富有情趣。

“步”:指魔術師在舞台上活動的步法。演員在表演中的位置移動,都需要有一定的步法。其步法與生活實際是有差別的,要講究舞蹈性、節奏感。

在魔術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緊密地結合起來,統一在演者的藝術形象之中,給觀衆以美的感受。

魔術和其他表演藝術一樣,講究美,要有藝術魅力。要求魔術師在表演上要神形兼備,不僅形美而且意美。戲法老藝人常講魔術師要“有戲有法”,“戲”指的就是會作戲、會表演,戲與法二者要兼顧。

魔術師要提高表演藝術,還必須進行多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如:道白,音樂、舞蹈等基本訓練,舞台美術和造型藝術的修養,文學、戲劇藝術的修養,科學知識的積累,以及審美觀的培養等,并且善于吸取其精華,融會在表演藝術之中。

駕輕就熟地掌握基本功後,魔術師該具備的其他素質

有趣的是,魔術不僅是一種娛樂,它還包含着人類心理學。現在,人們對魔術和心理學之間的互相作用越來越感興趣了。

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魔術師協會——魔術圈,2010年迎來了它的100周年紀念。作為慶典的一部分,2010年7月末在倫敦召開了學者和魔術師共同參加的會議。世界各地的魔術師表演了他們的絕技,觀衆的反應被監視,以便于分析有關感覺、注意力和記憶力的心理學。

魔術戲法成千上萬,而且還在不斷創新。物體能夠神秘地出現、消失、移動,變成其他東西或者在打碎以後被還原。所有魔術的共通之處是魔術師用一種方法來造成一種你所看到的效果。在一個好的魔術中,觀衆無法了解其中的方法,它的效果則同觀衆對于世界的認識相違背。這些方法和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對觀衆心理的操縱。

能夠清楚地了解你周圍的環境顯然很重要。當魔術師表演時,很多事情卻忽然變得不那麼清楚了,你再也無法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曾經當過魔術師的英國哈福德郡大學的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說:“魔術師十分了解人們如何建構他們的世界,他們以此來愚弄觀衆。”魔術師表演的時候會很巧妙地控制觀衆的注意力。查德·懷斯曼說:“操縱觀衆的注意力絕對是魔術的關鍵。”總之,魔術師能夠将你的注意力從魔術表演的方法上引開,導向他希望你見到的效果。

即使你對魔術的把戲感到懷疑,并且讓自己保持警惕,魔術師還會控制你注意力的強度。因為魔術師會讓觀衆放松,進而降低他們的注意力。

魔術師的表演并不是在魔術結束的時候就完了。查德·懷斯曼說:“幹擾表演後觀衆的心理也很重要。魔術如果在觀衆恍然大悟之前隻能維持幾秒鐘就不是好的魔術。”這就是說,要讓觀衆猜不出他們見到的情景是怎麼回事。

觀衆想知道魔術背後的花招是很自然的事,但是魔術師有很多辦法可以成功阻止觀衆達到這個目的。他可以選擇用幾乎無人知道的數學或者科學知識創造出來的戲法,是以觀衆根本無法了解這樣一個魔術背後的原理。鐵絲穿氣球魔術依據的一個假設是,氣球被刺穿後會爆裂。雖然在氣球薄薄的表面上刺個孔都會如此,但是在橡皮較厚的底部和它另一端紮口的地方,情況就不是如此了。這兩處沒有張力,是以即使鐵絲穿過這兩處也不會使氣球爆裂。魔術師還會利用人們記憶力不準确的弱點,如果他盡量表現得很自然,觀衆就不會記住表演過程中能夠幫助他們識破玄機的事物和情景。

  要做到這一切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但是并不需要心理學的專業知識。事實上,魔術師和心理學家屬于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查德·懷斯曼說:“心理學是理論的東西,魔術卻是娛樂。”但是這兩者也可能會聚到一起。查德·懷斯曼說:“用心理學來創造新魔術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他又說,魔術和科學實際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他說:“魔術很像心理實驗。它們要麼奏效,要麼不奏效。這使魔術成為一種不同尋常的藝術形式。很多魔術師也許能成為優秀的科學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