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計算行業的微笑曲線仍在,價值傳遞的中間環節并未減少

提到雲計算就必然涉及到很多東西,為了不至于聊得太散,我們使用一個大一點的概念去聊——微笑曲線。

在制造業中,微笑曲線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理論,是一種制造業價值鍊的表現形式。微笑曲線中間是制造;左邊是研發,屬于全球性的競争;右邊是營銷,主要是當地性的競争。

在曲線上,中間的制造附加值低,兩端的研發與營銷的附加價值高,是以産業未來應朝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也就是在左邊加強研展創造智慧财産權,在右邊加強客戶導向的營銷與服務。

雲計算行業的微笑曲線仍在,價值傳遞的中間環節并未減少

由于網際網路的沖擊,在一些行業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實作等環節已經發生了變化,然而在雲計算行業,價值傳遞的中間環節并沒有減少,雲計算的微笑曲線依然存在。企業通過規模化生産、流程化管理,提供成本更低的标準化雲産品,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規模和實力(例如資質、專利等)發揮着巨大的作用。

在研發側

以虛拟化為代表的雲計算技術正趨于成熟,這些技術的采用使得企業每年都能夠逐漸提高效率。這些技術包括SSA、HCIS、融合資料保護解決方案、資料感覺存儲系統、分布式檔案和對象系統、SDS、存儲分析工具和雲存儲等等。IT部門作為業務部門的服務提供者,他們必須充分利用這些新技術,并提供一種服務模式,而不僅僅是一個“門禁”模式。

于此同時,開源正在成為一種更節約成本的研發方式,不管是創業企業,還是老牌IT正在享受開源帶來的研發紅利。這也就意味着我們可以更好的參與到研發的最初階段。比如,Ceph基于存儲、容器基于虛拟化、OpenStack基于管理平台……當然,在開源社群貢獻代碼更多的企業,理應或者肯定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當然,就像《笑傲江湖》中華山派分為劍宗和氣宗一樣,軟體世界的開源與閉源之争将會并存很長時間。

在制造側

虛拟的雲計算離不開實體硬體,雲伺服器依然是伺服器,依然需要大規模的技術設施的支援。簡單看一下阿裡雲和騰訊雲的産品體系就可以發現,這是一個細分并且緊耦合的産品體系。

作為目前規模較大的兩家伺服器制造商,惠普與戴爾先後放棄了自己的公有雲業務,因為在擁有自家交換與存儲業務的背景之下,他們已經無法拿出足以抗衡AWS、Azure的公有雲方案。

雲被制造出來,但雲服務的定價越來越複雜,因為雲提供商擴大了他們提供的服務的差異化,并調整了競争優勢和額外收入的定價模式。 IaaS市場的上司者将這個新課程設定為複雜性,其他供應商也紛紛效仿。客戶需要管理多個可變成本以充分确定定價。

在營銷側

很多人都堅信公有雲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畢竟當初雲計算就是這樣定義的。但是現階段,私有雲依然具備頑強的生命力,而混合雲也表現得相當強硬。

憑借廣闊的市場前景,國内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之間的竟合依舊沒有停息的迹象,但同時,大家也正在變的務實,畢竟“不管白貓黑貓,能抓到老鼠的才是好貓”。無論是2C行業還是2B行業,遊戲規則都不可能是赢者通吃,而是赢者吃肉、輸者喝湯。隻是很多輸者都不願意喝湯而選擇離開。

雲計算其實可以看作是IT的爆款模式,是将以往零散的技術以一種産品化的模式進行售賣。畢竟,隻有高附加價值的産品與服務,才能有高獲利的潛力,方能確定企業的永續經營。

未來,一定會有企業不斷退出雲計算領域,畢竟如果異構存儲、虛拟化服務、網絡并與複雜性極高的編排與自動化機制較為複雜的話,為什麼不轉投于公有雲的懷抱中呢?

在一些行業雲計算目前仍然是一個極端的做法,業務更樂觀,IT更加謹慎,導緻戰術決策和戰略運動之間的沖突和沖突,雲計算市場中的供應商整合持續,進而導緻供應商關系重新評估,成本影響和潛在的解決方案。

最後在說一下資本。企業的産品與服務要有持續性的附加價值,換句話說就是持續的盈利,才能夠生存下去。而資本隻是将這種盈利能力前置,或者說資本相信“未來可以盈利”,資本永遠隻會錦上添花,而不會雪中送炭。

是以,如果你問融到的錢怎麼花?答案是,馬上花。 

本文作者:佚名

來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