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讨論雲原生應用越來越多,其是指原生為在雲平台上部署運作而設計開發的應用。公平的說,大多數傳統的應用,不做任何改動,都是可以在雲平台運作起來的,隻要雲平台支援這個傳統應用所運作的計算機架構和作業系統。隻不過這種運作模式,僅僅是把虛拟機當實體機一樣使用,不能夠真正利用起來雲平台的能力。
雲并非把原先在實體伺服器上跑的東西放到虛拟機裡跑,真正的雲化不僅是基礎設施和平台的事情,應用也要做出改變,改變傳統的做法,實作雲化的應用 ——應用的架構、應用的開發方式、應用部署和維護技術都要做出改變,真正的發揮雲的彈性、動态排程、自動伸縮……一些傳統IT所不具備的能力。這裡說的 “雲化的應用”也就是“雲原生應用”。雲原生架構和雲原生應用所涉及的技術很多,如容器技術、微服務等,
而雲原生應用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迅速部署新業務。在企業裡,提供新的應用程式環境及部署軟體新版本通常所需時間以日、周甚至以月計算。這種速度嚴重限制了軟體釋出所能承受的風險,因為犯錯及改錯也需要花費同樣的時間成本,競争優勢就會由此産生。

是以雲原生不是一個産品,而是一套技術體系和一套方法論,而數字化轉型是思想先行,從内到外的整體變革。雲原生包括DevOps、持續傳遞、微服務、靈活基礎設施、康威定律等,以及根據商業能力對公司進行重組的能力,既包含技術、也包含管理,可以說是一系列雲技術和企業管理方法的集合,通過實踐及與其他工具相結合更好地幫助使用者實作數字化轉型。
CNCF(雲原生計算基金會)認為雲原生系統需包含的屬性:
容器化封裝:以容器為基礎,提高整體開發水準,形成代碼群組件重用,簡化雲原生應用程式的維護。在容器中運作應用程式和程序,并作為應用程式部署的獨立單元,實作高水準資源隔離。
自動化管理:統一排程和管理中心,從根本上提高系統和資源使用率,同時降低運維成本。
面向微服務:通過松耦合方式,提升應用程式的整體靈活性和可維護性。
正因為如此,你可以專注于創新,解決業務問題,而不是把時間花在“靜态、不靈活的傳統架構”存在的許多技術問題。
本文作者:張存
來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