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然》:這家中國AI公司的計劃,超越了所有對手

《自然》:這家中國AI公司的計劃,超越了所有對手

中國一家讓人感興趣的生物技術公司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它希望用人工智能改變醫療健康的現狀。

這家公司就是位于深圳的碳雲智能,其創始人王俊在1月5日的數字生命峰會上表示,公司與世界各地的7家技術公司組成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聯盟,專注收集不同類型的醫療健康資料。

聯盟會使用算法分析基因組、生理和行為資料,并通過app直接向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和醫療建議。

這也是碳雲智能産品的首次亮相。2015年10月,王俊離開同樣位于深圳的華大基因後,成立了碳雲智能。目前公司已經獲得了6億多美元的投資,相比之下,它的競争對手們對同類産品的投入才數千萬美元而已(不過像google這樣的公司,具體金融也未知)。碳雲最初的融資有約2億美元,多數來自另一家深圳公司騰訊。在峰會上王俊稱,已經向聯盟成員另行投資了4億美元,不過他沒透露資金來源。他還展示了“覓我”手機應用,使用者可以借此輸入資料,接收建議。

除了google和ibm,arivale等初創公司也在開發類似的技術。但王俊認為,碳雲聯盟能更快速且廉價地收集資料。

王俊認為,聯盟成員的工具是最前沿的,而且整個系統能讓不同類型的資料無縫內建;另外中國大量的使用者已經習慣于用微信和其它社交媒體分享資訊。“沒有人能收集我們這樣規模的資訊。”他相信,五年内可以擷取100萬人的樣本和資料,而這會帶來更智能的ai。

他的計劃源于對基因組學的失望。對于個體與疾病的關系,最大規模的基因組研究也能給出微弱的提示。比如,确定一個會讓個體患心髒病風險增加1-2%的基因。是以,除了挖掘基因組資訊,碳雲聯盟還會從各種組織中提取生物分子資訊,為個體健康提供更精确和可操作的藍圖。碳雲選擇用合作的方式挖掘這些信号。

比如,somalogic的晶片可以同時測量大約4200種蛋白質。去年6月,利用能讀取1130種蛋白質的商用前體,研究人員通過測量9種血液蛋白質的活性,可以預測哪類心髒病患者會複發。

另一個聯盟成員是healthtell,它開發的晶片使用約33萬個蛋白片段的微陣列,從血液樣品中捕獲抗體,進而回答疾病發展,過敏和疫苗效用等問題。

還有一個成員是patientslikeme,這家公司擁有約50萬使用者,他們會上傳有關疼痛度,睡眠品質和疲勞度等不容易量化的資料。這些會與醫療資料,行為模式和使用者的疾病與用藥經曆整合,進而找到預測這些不可測量名額的模式。

所有上面的最終結果,會是來自各種資料源的難以處理的資料集。這也是為什麼碳雲在開發一些算法,可以了解這些變量與健康或疾病有怎麼樣的關系。在使用者輸入包含和活動資料,以及任何生理或生命體征資料後,覓我應用會給出應該吃什麼,什麼時候睡覺,應該做多少運動等建議。

外界對碳雲是否能做成這些事的評價不一。

藥物開發組織fastercures的進階研究員bernard munos就認為,聯盟中的公司能為碳雲提供一系列高品質的名額,減少資料中的噪音,并能呈現出某種模式。由于他們要處理的變量很多,是以這些名額十分關鍵。

但他同時也擔心系統的混亂性質。另一家聯盟成員公司galt,對于人體微生物如何影響健康,會提供個性化的評估。但現在對微生物組的了解很少,而且他們總是不斷變化。“個體水準上的生物有很強的随機

性,這樣資料很難被擷取,更不論生成模型了。目前,我對他們的成功持謹慎态度。”

不過也有人對碳雲和王俊有信心,比如聯盟成員somalogic的創始人larry gold,他認為,“這不是胡 說,我被他的遠見所吸引。這是可能的,而且他會把這些變成現實。”

王俊也深知,公司的成員取決于使用者是否願意送出資料,并聽取應用程式給出的建議。正如他自己所言,“ 覓我會告訴我不要喝酒,但我不一定會聽。”

推薦閱讀:

<a href="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701/cpvnvtvvkp8gsh03.html">碳雲智能想做的,是規劃生命路線</a>

<a href="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701/vyz9jk4vfrhseg0k.html">成立半年就成為獨角獸,碳雲智能今天釋出了什麼?</a>

<a href="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612/ojz1kuy9qdrcvsm6.html">碳雲智能首席科學家李英睿:我們要建立一個接近于智能的計算架構</a>

本文作者:張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