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痛心!年僅33歲,阜橋街道這個年輕的社群幹部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汪泷 通訊員 滿紅蕾 張淼

2021年10月20日晚,任城區阜橋街道新劉莊社群居委會接到了一個噩耗,年僅33歲的社群黨委副書記、居委會委員孫恩偉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永遠的離開了。而留下的,隻有家人無盡的悲痛,和社群居民對她的不舍與痛心。

出事當天仍忙着策劃社群活動

10月底已是深秋,當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阜橋街道新劉莊社群居委會時,這裡顯得有些冷清。因為還要忙着國家反詐中心app的推廣下載下傳,是以此時大部分的兩委幹部和網格員們仍在各個小區裡挨家挨戶的走訪,“尤其是最近疫情有些反複,我們還要詳細排查居民的出行資訊。”

在三樓的第一間辦公室裡,社群黨委委員馬長梅放下手裡正寫着的登記表,指了指她對面的桌子,情緒有些低落的說:“那個就是恩偉的桌子。”就在一兩天前,孫恩偉的丈夫剛剛來這裡把她生前的東西收拾妥當,不大的辦公桌上除了一台電腦之外,就是幾本明顯翻看過的《半月談》,桌子下面的抽屜裡則還留有幾張列印出來的活動登記表,都是今年在孫恩偉的組織下開展過的一些社群活動。

痛心!年僅33歲,阜橋街道這個年輕的社群幹部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馬長梅說,此前孫恩偉主抓的是婦聯工作,是以經常牽頭在社群裡開展豐富多樣的社群活動,很受居民們的喜歡,“她出事當天,還和一家婚介機構策劃着周末的社群相親活動呢,并且打算在居委會騰出一間辦公室來,長期為居民們的‘終身大事’服務。”

然而,令衆人沒有想到的是,此前連續多天孫恩偉時有感冒發燒的症狀,卻因為忙于工作無暇顧及自己的身體狀況。在患病第四天的晚上,在前往醫院準備進行核酸檢測的時候突然暈倒在地,盡管醫務人員立刻對其實施搶救,卻還是“無力回天”,沒能挽回這個年僅33歲的生命。

當21号一大早,大家在工作群裡看到同僚說了一句“昨晚10點,恩偉走了”時,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社群居委會委員陳曉雪難過的回想起來,當天晚上那家婚介機構還在微信上詢問孫恩偉一些活動細節,因為沒有得到答複是以第二天上午又特意趕過來,“當他們問我孫書記呢,我隻能告訴他們,孫書記去世了。”

個頭雖小卻總有使不完的勁兒

在新劉莊社群,孫恩偉其實是個年輕的“老人”,說她年輕,是因為88年生人的她,今年也才33歲;說她是“老人”,是因為她2007年便進入了阜橋街道賢路街社群工作,至今已紮根社群一線整整14個年頭。

痛心!年僅33歲,阜橋街道這個年輕的社群幹部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在馬長梅的手機裡,有一張孫恩偉的照片她一直儲存着,鏡頭前,個子不高的孫恩偉站在海關路與供銷路交彙的路口處,身背着一隻幾乎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塑膠袋,裡面放着滿滿的小禮品,“這張照片大約也就是兩個星期前拍的,我們準備去小區裡推廣國家反詐中心app,這些都是給居民們的紀念品。”因為當時大家要拿的材料也很多,是以個頭不高的孫恩偉便獨自一人扛起了這一大袋東西。 這其實也是孫恩偉在居委會裡給衆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個頭不到一米六的她,卻似乎蘊含着驚人的力量,每當有工作的時候,她總是沖在最前面。社群黨委委員、居委會副主任尚天宇告訴記者,早在2016年他考選進入新劉莊社群擔任網格員時,便跟着孫恩偉工作,“那時候剛開始有‘網格員’這個說法,是以居民們都很陌生也有些抵觸,我們在開展入戶走訪登記居民資訊的時候,經常碰上居民不配合。”為此,孫恩偉便跟着大家一起走街串巷,亮明身份後一邊向居民解釋“網格員”的含義和工作性質,一邊幫着剛剛入職的網格員們登記資訊。

痛心!年僅33歲,阜橋街道這個年輕的社群幹部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再後來,從建立國家衛生城市到全國文明城市,社群的工作越來越繁重,大家早上6點到崗,晚上10點下班幾乎成了常态。馬長梅說,那些日子裡孫恩偉不僅帶着大家沖在創衛、創城的最前線,而且她還非常細心、貼心,“因為到崗很早,總有同僚來不及吃早飯,是以恩偉經常會額外多帶上幾份早餐分給大家。”

說起孫恩偉的細心,尚天宇還不忘補充說,因為近幾年社群工作太過繁重,而人手又常年不足,是以時間久了大家難免會有些情緒。每當這種時候,孫恩偉總會第一時間察覺到大家情緒的波動,悄悄自費買上一堆好吃的零食,挑上半天時間讓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吃零食發發牢騷,“這種小型的茶話會看起來簡單,但特别管用,對大家緩解工作壓力很有幫助。”

堅守防疫崗位從不停止松懈

因為地處濟甯主城區東部的老城區,是以轄區面積不算很大的新劉莊社群,卻分散着多達27個小區,常駐人口達8500餘人。記者了解到,因為上個世紀不少老舊廠區的宿舍都坐落于此,往往一兩棟居民樓就成了一個單獨的小區,是以管理起來非常複雜。

痛心!年僅33歲,阜橋街道這個年輕的社群幹部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尤其是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特殊的社群環境更是為新劉莊社群築起防疫屏障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當時大家可以說是住在了防疫崗位上一般,孫書記尤其像個‘拼命三郎’。”馬長梅回憶說,因為社群兩委的幹部還要配合網格員包保網格,是以那段時間就看到孫恩偉除了每天天不亮就沖進辦公室填寫各類報表之外,一有時間便跑到自己包保的兩個網格,配合網格員在各個小區的防疫崗亭值守。而每當深夜到來,大家拖着疲憊的身子準備回家休息時,孫恩偉又總是回到辦公室繼續填寫報表,并且為社群采購防疫物資四處聯系。

今年夏天,因為有個别省份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反彈,社群的從業人員們又繃緊了弦。尚天宇告訴記者,7月份他們進行排查的時候得知有一個居民是被确定為“次密接觸者”,“當時那名居民對我們非常抵觸,多次進行電話溝通但始終不肯露面,一會說在濟甯一會說在濟南。”

痛心!年僅33歲,阜橋街道這個年輕的社群幹部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萬般無奈之下,孫恩偉帶隊和派出所的民警一起找到了他家,通過讓家人的遊說希望能夠盡快回來接受核酸檢測并進行隔離,“那天從傍晚6點多我們就在樓下守着,孫書記就樓上樓下的跑,一邊做他家人的說服,并通過他家人的手機和對方繼續溝通,一邊還要跑下樓來看看情況,和派出所的民警及時溝通。”

這期間,有的同僚熬到深夜十一二點實在堅持不住了,孫恩偉便強硬的要求他們回家休息,自己則和剩下的同僚一起繼續堅守,“直到晚上12點多,這名居民才終于回來,然後我們趕緊通知疾控中心的防疫人員,配合派出所民警一起将他送去進行隔離。”完成這一系列規定動作後,孫恩偉又頂着夜色回到辦公室把需要上報的防疫資料整理妥當。這個對于千家萬戶而言極為普通的夜晚,卻成為了無數社群工作者奮鬥在防疫最前線的一個縮影。

痛心!年僅33歲,阜橋街道這個年輕的社群幹部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痛心!年僅33歲,阜橋街道這個年輕的社群幹部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