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業區塊鍊》作者評論:區塊鍊行業标準的讨論必将是一場持久戰

william mougayar 是《商業區塊鍊》一書的作者,同時也是許多區塊項目和初創公司的董事會顧問以及投資人。

在下面雷鋒網編譯的這篇評論文章中,mougayar 仔細分析了我們應當引入哪些技術和标準,使得區塊鍊像網絡一樣普遍并且易于使用。

《商業區塊鍊》作者評論:區塊鍊行業标準的讨論必将是一場持久戰

目前,區塊鍊這一領域還是專業性太強。除了早期的愛好者和開發人員外,普通大衆對其依舊難以了解。除非打破這一技術壁壘,否則它會長期保持這種現狀。

這樣的困境與發明網際網路之前,網際網路所面臨的困境多少有些相似。

那麼,如果區塊鍊技術更像網際網路技術一樣,那意味着什麼呢?這就意味着如果要充分探索區塊鍊的性能,我們還得等待其 web 層的出現。

今天,區塊鍊的協定、解決方案和平台還不能直接使用。人們必須具備很高程度的技術知識才能對其進行操作。而這遠遠超過了普通網絡開發人員或精明的半技術商人們的能力範圍。

但是,這種局面将永遠如此嗎?

《商業區塊鍊》作者評論:區塊鍊行業标準的讨論必将是一場持久戰

如果仔細觀察各種可用的區塊鍊實作,會發現它們中許多都處理幾個相同的基本功能。這些功能都是圍繞去中心化的數值記錄展開的。

除了這一核心能力之外,通常還有許多附加的功能和特征: 

1.    中央核:值的記錄 2.    基本功能層:所有制,餘額,轉讓,資産創造,時間戳标記,安全性,可程式設計性。 3.    互動層:交易驗證,證明(存在,或其他),曆史記錄,技術或業務邏輯,存儲,結算,身份,命名。

如果這套功能在多個區塊鍊的平台上是通用的,那麼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多種方法來調用它們?為什麼不建立一個通用方式在各區塊鍊上檢查身份,資産所有權,時間戳标記等呢?

注意,我并沒有在這些層面中包括加密數字貨币,共享分布式分類賬本或甚至去中心化協定,因為它們是區塊鍊的應用和結果。

如果從這些層面的細枝末節中抽離出來,會發現大多數區塊鍊都有一個共同的重要抽象概念:區塊鍊如何在不需要延時的情況下,通過點對點實時交易打破中間信任的模式。

既然區塊鍊在功能設定上如此相似,那麼為何有這麼多不同并且不相容的區塊鍊技術和軟體呢?這是因為每個區塊鍊都以自己的方式來實作這些基本功能和互動層。

這種情境也與網際網路( web )發明出來之前,網際網路(internet)所處的境地十分相似。

蒂姆·伯納斯·李 (tim berners-lee)很好地描述了那個時期,他寫到大約在1989年:

“在那些日子裡,不同的計算機上不同的資訊,但你必須登入到不同的計算機上才能獲得它們。此外,有時你還必須在每台計算機上學習一個不同的程式。一般你在别人喝咖啡的時候去問問他們這些資訊要比用電腦友善得多...“

由于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已将數以百萬記的計算機連接配接起來,蒂姆想到了一個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即使用他提出來的一項新興技術——超文本(用超連結的方法,将各種不同空間的文字資訊組織在一起的網狀文本)來共享資訊。蒂姆在1989年發表的一篇名為

《資訊管理:提案》的文獻中具體闡述了超文本這一技術:

1990年10月,蒂姆描述了三項基本技術,這些技術仍然是當今網絡的基礎(你可能已經在網絡浏覽器的部分頁面看到過它們): · html:超文本标記語言。網絡的标記(格式化)語言。 · uri:統一資源辨別符。一種唯一的“位址”,用于識别網絡上的每個資源。它通常也稱為url。 · http:超文本傳輸協定。允許從整個網絡檢索連結的資源。

作為這個背景的腳注,蒂姆的老闆最初對于這一文獻給出了一個不溫不火的的回應,他寫道:“模糊,但令人興奮”。事實上,文中的有一些模糊的地方是很好的,因為它意味着它的範圍将包含廣泛,而不會過于局限。

可以說,在點對點加密數字貨币的交換以外,關于目标應用的豐富性,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留下的文檔也是含糊的。例如說以太坊,它最初是被專門建立為一個多種用途的區塊鍊平台,然而最終并沒有依照初始目标設定成為一個專項作業的平台。

從創始至今,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今天他們都依靠近200種标準,分類如下:

web層:html,uri,java和css等等。

應用層: http,dns,ftp,smtp,pop等。

傳輸層:tcp,udp,dccp,rsvp和更多。

網絡層: ipv4的ipv6的ipsec安全,icmp,igmp等。

鍊路層: arp,ppp,以太網,dsl,isdn,fddi等。

這些标準使得網際網路運作順暢。當你開發網絡應用程式,建構基礎結構或創造新産品時,你都需要直接或間接地與這些标準打交道,進而準确了解預期結果。

不幸的是,這對區塊鍊來說顯得太奢侈。因為每個平台都是由它自己的一套技術和方法組成的,是以軟體開發者和架構師們都需要适應一種巴爾幹化的學習曲線和采納行為。

每個區塊鍊都有自己的一套技術工具,中間件和api。這些都是應用軟體開發人員所需要應對的。一個知道如何程式設計比特币的工程師需要重新學習他們知道的東西,以便在其他區塊鍊上發展。例如,支援多種加密數字貨币的交易必須針對每種不同的實施方法來處理不同的內建技術。

的确,每個區塊鍊平台都已經開發了自己的技術平台和互動方法,但這些技術和互動方法都僅僅縱向地整合到他們自己的生态系統中。而事實上,大多數區塊鍊平台并沒有那麼多共同點,這導緻了選擇的鎖定,互用性的缺失,以及潛在的難以解決的死胡同。

區塊鍊之間的協作狀态也是糟糕的,目前想要在各區塊鍊之間建構協同都會痛苦不堪。我們應當想象,在未來的某一天,區塊鍊上也會有類似網絡爬蟲這樣的技術,将大量的内容編織起來形成結構。

當然,許多技術從專利開始。然後其中一些被廣泛采用,它們成為了實際标準。其他情況是,一些小組共同合作,同意支援某一特定的标準,為大家服務。

現在,後者發生得還不夠,盡管許多領先的區塊鍊技術希望獲得足夠的市場影響力,以便讓他們成為公認的選擇。

事後看來,我希望我們當初沒有那麼快地放棄比特币 api 。兩年前,比特币api 炙手可熱,是十多家公司争奪的熱點。他們希望将比特币 api 作為開發比特币應用的切入點。然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慢慢選擇退出該業務,或者不再将其捧為主要産品。

今天,我們還有來自factom,tierion,gem,colu,blockcypher,neuroware和coinbase

等公司的幾種(比特币)基于api的産品。看到大量 api

産品站穩腳跟并且被接納還是有一些好處的。即使它們中的一些在功能上重疊,但是至少它們将指出對于最終标準化的需要。

比特币正在以自己的節奏取得進展,通過釋出一系列的技術來鞏固自己的生态系統。雖然比特币是數量最為巨大的加密數字貨币,但這并不否定他們的技術也需要與整個加密技術生态系統的其他部分合作。

為了發展壯大,區塊鍊最終将需要很多标準,這些标準與供銷商和解決方案無關。

許多領域已經成熟的标準開發:智能合同,令牌,安全,存儲,消息,身份,命名,記錄儲存等。

網際網路和網絡都有自己的标準。那麼區塊鍊相應的标準在哪裡呢? 

一組标準的中間件界面能使區塊鍊參與者免于與技術中最難的部分進行接觸,并能更簡潔明了地揭示區塊鍊的實用功能。降低條目的門檻将允許更多的開發者進入區塊鍊,這類似于 html,http,url 和 java 對 web 所起的作用。

與為web 架構建構的應用程式相比,在區塊鍊基礎設施上運用的分布式應用程式的建構方式有所不同。

在傳統的

web 應用程式中,你擁有用戶端 javascript

代碼和伺服器端代碼。前者由使用者在其浏覽器中運作,後者則是由主機或公司來運作。相比之下,在分布式應用程式中,你同時具有在計算機的虛拟網絡(點對點網絡)上運作的智能邏輯,和在特殊浏覽器(或用戶端)中運作的用戶端代碼,其中區塊鍊分類帳作為共享資源。

有了這種類型的重新接線,重接各種标準核技術層的需要也随着而來。

可以相信,區塊鍊可以依賴于網際網路現有标準之上的許多标準,來實作從一層到另一層的平滑橋接。這将是一個突破。

區塊鍊通用棧類似于下圖所示級結構。(基本上,我們将在網際網路層上額外添加3層):

《商業區塊鍊》作者評論:區塊鍊行業标準的讨論必将是一場持久戰
1.    b-浏覽器 :使用者與它們進行互動,應用程式在這裡被堵塞。 2.    b-标準 : 信托标準發揮作用。 3.    區塊鍊 : 各種區塊鍊技術和平台進行服務。 4.    網際網路 5.    網絡 6.    電腦

區塊鍊浏覽器( b-browsers )會變得很重要,因為我們将在 2017 年開始看到它們。它們将用于發行區塊鍊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可能看起來像我們所熟悉的普通應用程式一樣,但是它們将攜帶一些由區塊鍊後端(而不是資料庫)所産生的新功能。

一些令人期待的新區塊鍊浏覽器包括

metamask,blockstack 和

mist。現在,這些浏覽器都有一個技術傾向,雖然它們面前還沒有面向普通終端使用者,但它們最終将變得越來越便于終端使用者操作。一種新的區塊鍊應用将會以點對點浏覽器體驗的形式呈現(如

openbazaar),而另一種類型的應用則會直接在目前web 上産生,但是它們會有區塊鍊後端(如 steemit )。

信任服務層相當于一塊 api 薄闆。在這塊 api 薄闆上展現出我們如何創造,移動,檢查狀态,審查證據,以及遵循曆史路徑等等,也就是說,它會執行那些區塊鍊處理良好的功能。

區塊鍊互操作是大勢所趨,但是除非我們通過疊代來不斷接近實際摩擦點,否則我們不能确切地知道它會在何種程度發生。

一切偉大的事物,隻有當它以某種方式同質化,使它很容易被群衆吸收,它才能廣泛地被世界所接受。

我們需要那種沒有人擁有的但是會對每個人都有利的萬能工具,這就類似于解放網際網路的web技術。

蒂姆·伯納斯·李解釋了為什麼這是對于 web 來說如此重要:

“如果一項技術成為專利,并且完全在我的掌握之中的話,那麼這項技術很可能不會取得很大的成就。你不能奢望一個東西有萬能的用途,同時你還能掌控它。”

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多很有前景的有關區塊鍊标準的執行個體,不過我們需要看到更多。

在實際類别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是 ipfs(點對點協定系統)和以太坊上司的令牌釋出标準,erc20( erc20 正成為 ico 的實際标準)。

人們已經證明 ipfs 在區塊鍊應用(如 openbazaar)中大受歡迎,在這些應用上, 永久的 ipfs連結将會被放置于區塊鍊的交易之中。然而,盡管它們之間的比對度很高,但是 ipfs 并不僅僅專注于區塊鍊。

一些财團也把區塊鍊标準放到了自己的工作日程之中。在我的“全球區塊鍊财團”一文中,我對其進行了列舉。

在行業上司的陣營,我們需要遵循 iso / tc 307 區塊鍊和電子台賬分布式技術技術委員會的訓示,這一技術委員會已認證參與區塊鍊标準點名明确地聲明了他們的嚴肅意圖。

在企業方面,這個問題還沒有定論,因為供應商們将其軟體放在開源存儲庫之中,或者僅向少數客戶宣布開放标準。這樣做,是希望通過全面采用,使這項工作成為一個真正的标準——如超級賬本,數字資産,chain

r3。将軟體放在開源領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但是,這一舉措(如比特币和以太坊)從其實施的第一天開始就與通過後天努力獲得更多市場影響力的行為有着很大的差異。

此外,我堅信無論是私人還是公共區塊鍊都需要共享通用的标準。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網際網路和内網完全不會進行互動或者互相連接配接。但是,我們正在建立私人和公共的區塊鍊技術和應用,而沒有對這種互動的必然性進行考慮。

是的,我們正在認真探讨标準。現在談論這個話題并不會太早,雖然我在去年就認為我們不該過早制定區塊鍊的标準。2017 年,我們需要開始看到關于普遍标準的嚴肅讨論,以及業内人士攜手合作實作這一目标的真正表現。

我們需要認識到,除了市場競争,我們也必須為共同的技術目标而努力。

在理想的條件下,區塊鍊領域将産生一個有序的架構棧,它承載着所有參與者通常使用的流行标準。它将是通用标準與行業上司标準交融而産生的結果。

作為一個附帶好處,标準的存在也有助于各系統流暢地在各個層級之間進行通路,這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成功特征。反過來,這也将吸引新的市場進入者更加注重他們自己的差異性,而不隻是建立相同重疊的技術。

當你還不知道什麼是最初的标準的時候,通過競争取勝是不可能的,是以你可能在各個方面都采取競争的手段。當我們聽說某些公司為了支援合作而來的努力而放棄某些專利時,這才是行業成熟的迹象。

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為了專注于一個脫離現實的标準而暫停一切。供應商和區塊鍊核心開發人員必須繼續攻克自己的技術難題,同時密切監控從外界吸納進來的内容,并始終對行業協作的機會保持高度敏感。我們不能在強行在區塊鍊市場上實行某一标準,但是随着時間推移,市場最終将會接受這些标準。

如果區塊鍊技術忽略标準的可能性,我們将隻能看到很少的标準被接納。

也許我們應該把區塊鍊看作是一個公共事業,根據開放和通路中立的原則,像鼓勵網際網路革新一樣,去鼓勵區塊鍊的發展。

區塊鍊技術的內建會成為另一個巨大的網際網路嗎?還是在這些技術整合之前,它們将像資料庫市場一樣,經曆一個混亂不堪,支離破碎的進化過程?我們不得而知。

區塊鍊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它正在逐漸采納标準。令人激動的新應用程式正在用區塊鍊技術進行建構。

現在我們應該意識到,區塊鍊的未來将取決于我們如何以一種更普适更開放的放來展示它的能力。此時不待,更待何時?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雷鋒網

【招聘】雷鋒網堅持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vr/ar、fintech、未來醫療等領域第一時間提供海外科技動态與資訊。我們需要若幹關注國際新聞、具有一定的科技新聞選題能力,翻譯及寫作能力優良的外翻編輯加入。 

履歷投遞至 [email protected],工作地 北京。

本文作者:環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