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杉計越:AI、大資料、SaaS、雲計算為何在中國一體迸發?

在創投界,紅杉資本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45年來,紅杉資本投資了衆多創新企業,包括蘋果、思科、甲骨文、谷歌、阿裡巴巴、airbnb、京東等産業潮流上司者。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下文簡稱“紅杉中國”)作為「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專注于科技/傳媒、醫療健康、消費品/服務、新能源/清潔技術/先進制造四個方向的投資機遇。十二年來,紅杉中國投資了包括阿裡巴巴、阿裡影業、貝達藥業、鉑濤酒店集團、大衆點評網、德邦物流、dji大疆創新、趕集網、高德軟體、光環新網、華大基因、今日頭條、京東、聚美優品、美麗說、美團網、陌陌、諾亞财富、奇虎360、萬達院線、威高集團、唯品會、文思創新、新産業生物、新浪網、英雄互娛、魚躍醫療、掌趣科技、中通快遞在内的300餘家企業。

紅杉中國在 ai 上的布局已經徐徐展開,近年來投資了多家人工智能企業,其中不乏創業明星企業。讓我們來走進這個神秘的投資機構,拆解他們的投資邏輯與産業布局。

計越是紅杉中國合夥人,也是本次新智元“尋找ai 獨角獸”創業大賽的評委。計越主導并投資了不少知名企業:大衆點評、餓了麼, 聚美優品, 途牛旅遊、趕集網、諾亞财富、瓜子二手車、第四範式、作業幫、智慧芽、雲智慧、神策資料、 推想科技等。從2010年開始連續七年,計越每年都被選為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投人top50,并且于2015年和2016年入選全球最佳創投人top50。

紅杉計越:AI、大資料、SaaS、雲計算為何在中國一體迸發?

雲計算、saas、大資料、人工智能四個創新周期在中國壓縮成一體

在一個全球化、國界逐漸模糊的時代,國家之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小。中國的投資人開始投資很多跨境項目,那麼怎麼對比國内和國外的創業機會呢?計越清晰地表達了他的觀點:全球化趨勢無法避免,全球化某種程度是過去技術發展積累而來的商業結果。他說:“在這種趨勢之下,創業者會更有利于做跨國市場,投資人自然而然有了更多跨境投資機會,紅杉中國一定也會順應這個趨勢。紅杉于1972年起源于美國,這方面有更大的全球資源優勢。”

而對于中美項目的投資沒有本質差别,都是看項目本身的價值。但是中美過去曆史發展階段不一樣,這可能給中國創業者帶來更多的機會。美國的發展經過了四五十年,早期從基礎設施到軟體,再到雲計算和大資料,以及到現在的人工智能,它每一個階段的發展時間都很長。中國的發展階段濃縮了,呈現跳躍性和并行發展的狀态。

計越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沒有傳統的oracle、sap這類大型軟體産品型公司,而中國各行業現已告别了過去粗放式增長的模式, 都轉向靠技術提升效率的方式,這對于it服務産生了巨大需求,中國雲計算和saas行業是以發展很快。于是在美國曆史上經曆過的雲計算、saas、大資料、人工智能四個創新周期在中國一起迸發。這導緻四位一體的創新周期被快速壓縮,是以在中國市場,利用雲計算的基礎設施結合了saas、大資料和人工智能幾個方面為一體的創新公司比美國要多。由于美國原來的it巨頭積累足夠多,新興的創新公司需要找市場縫隙來切入。 而在中國, 傳統軟體公司的優勢并不明顯, 創業公司可以通過saas的形式來解決傳統軟體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幫助使用者整理資料,還能用人工智能技術做進一步的資料分析和挖掘。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創業機會比美國大。”

至于中國人工智能基礎建設和人才方面,計越認為中國目前發展得很快。不論是阿裡雲、騰訊雲這樣的基礎平台,還是國外的英偉達晶片等硬體設施都已經發展的很好了,在全球化的态勢下,中國創業者也在享受這些紅利。人才方面,有很多華人在矽谷從事技術方面的研究, 國内bat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們也培養了很多這方面的技術和産品人才。可以說人才和基礎設施的必備條件達到了,中國已經具備了一個很好的起點。

ai創業的護城河,需要在行業縱深領域做到極緻

中國已經經曆了門戶網站、社交網站、移動網際網路、o2o等等,在這些浪潮中紅杉中國投了很多優秀的項目。在新浪潮下的每一個趨勢演變之中,紅杉中國都會在行業的發展初期積極參與,包括眼下火熱的人工智能。在各界紛紛認定人工智能浪潮即将到來的時候,計越并沒有過多把人工智能标簽化。

他表示,首先人工智能本身也是處于産業發展早期階段。對于他而言,人工智能應該與商業相結合,而不能為了“人工智能”的标簽而去做人工智能。最首要的是技術跟趨勢結合之後能給使用者帶來實在的好處。

他認為不管什麼浪潮、什麼技術,公司必須要解決實際問題和痛點,脫離這些都沒有意義。是以回歸到真正有意義的層面,需有兩個切入點:

第一,to c要和實際的使用場景結合, 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使用價值和體驗;

第二,to b要和垂直行業的商業邏輯相結合, 給商業使用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比如效率提升,或者讓商業使用者能更好地服務他們的客戶 。

“針對c 端産品, ai技術的價值就是應該幫助實作更好或者更便利的使用者體驗。通過這種更好的使用者體驗來吸引巨大的使用者量,這樣人工智能才能獲得大量資料, 進而發揮出更大作用,反之又使消費者體驗得到進一步提升,進而擷取更多使用者量,産生良性循環。”計越對新智元說。

他以亞馬遜echo為例,消費者最開始可能就是把它當成一個音箱使用,可能最重要的場景就是能更友善地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但是它有一個雲端ai技術、語音技術,使得這個音箱更好地了解消費者,提升體驗,之後擷取更多使用者和資料,再延伸出來其它功能,例如語音的互動。

計越再三強調:ai 需要跟使用場景緊密結合,否則即使再高超的科技,消費者也不會買賬。當被問及to c的應用主要在哪些領域會出現獨角獸時,計越表示這是無法斷定的,需要根據所投的具體項目具體分析。

在b端創業,需要在行業縱深裡面做垂直行業的應用。每個行業特征不一樣,比如說金融、醫療資料結構不一樣,使用方法也不一樣。一定要在一個領域紮的很深,才會獲得足夠多的資料,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應用效果。比如紅杉中國所投資的推想科技,其側重點在醫療,通過醫學影像進行識别。他們團隊很了解醫生的需求,本身又能得到新的醫療資料,不斷疊代提高準确率。在這些資料量比較多的金融、醫療、公共安全領域、教育等領域,資料有待挖掘,它們可能産生很大價值。甚至在遊戲領域,例如《西部世界》中所描述的人類在虛拟的“西部世界”娛樂,就是人工智能技術和遊戲的結合,隻不過電影中的人工智能更為發達。

計越說:“我們不需要一個一開始就是泛泛的、什麼事都能做的大平台的創業思維,這對于小公司很危險,這是巨頭想幹的事情。”創業公司不論to b還是to c,把一個點做到極緻,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ai創業的護城河。

紅杉計越:AI、大資料、SaaS、雲計算為何在中國一體迸發?

計越作為評委出席新智元“尋找ai獨角獸”創業大賽評審會

保持好奇,不太相信在創業初期就能判斷它會成為一家百億美元公司

創投人一旦在早期押中了一個百億美元巨型公司,可能就換來成百上千倍甚至更高的回報。計越認為很難在創業初期階段就能預測到這家企業是否能成長為一家百億美元公司。通常行業早期都不被大家看好的創業公司有時候反而能成為大平台公司,太早期就搞平台化、被大家一緻看好的公司反而機會比較小。真正能把握使用者需求的公司,在創業初期不被看好、被大巨頭忽視的情況下,赢得了時間視窗,不會面臨那麼多競争,反而機會更大。

創投人的三心:好奇心、同理心、平常心

采訪最後,計越也簡單分享了他在創投領域的一些心得:

首先要有強烈的好奇心。他認為創投是站在前沿的,工作的本質是要不停地到新領域去開拓,就好比人類的發展。人類最早來源于非洲,擴散到歐洲、亞洲,發現新的大陸,遷移到美洲乃至全球各地,每一次遷移過程中有很多風險,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都為此失去了生命。 但總有人會想到熟悉的邊界之外去看看,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這跟創業和創投都是一樣,需要探索新的邊界,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 并能承擔風險去嘗試。 

其次要有同理心。對于投資來講,同理心對于了解産品模式很重要,你需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體驗産品。另外一方面,投資和創業是一個共赢的遊戲,投資人需要知道創業者每個階段最關心什麼,有哪些困惑,進而看看是否能提供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 

最後要保持平常心。投資人不是一個股票交易員,交易員也許需要每天很緊張、時刻保持高度亢奮,需要不斷地買進賣出。但是風險投資是一個長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需要好幾年才看到成果,而且創業永遠是失敗的幾率遠大于成功的幾率。 是以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能夠在自己喜歡的一些領域内保持專注,有所取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