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懼風暴》:我們隻是大自然的拆遷工

作者:納蘭驚夢
《不懼風暴》:我們隻是大自然的拆遷工

納蘭驚夢/文

老美電影中對于拆遷工作的迷戀幾乎快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一派屬于純科學技術類的,善于利用各種先進的核能炸彈、生化武器等搞破壞;一派則屬于看天吃飯的,隕石行星撞擊地球、飓風地震海嘯襲擊城市。《不懼風暴》就屬于後一個流派,通常個流派有句挺帶感的slogan叫做“我們不生産災難,我們隻是大自然的拆這遷工。”

《不懼風暴》:我們隻是大自然的拆遷工

說起來山姆大叔對于“風暴”這個詞比較敏感,主要被稱為“龍卷風之鄉”的美國每年都有上千個龍卷風,平均每天有5個,不僅數量多,而且強度大,并且造成大量人員傷亡。2011年沒國南部地區7個州遭到龍卷風與強風暴襲擊,造成至少35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成為美國1925年以來緻死人數最多的一次龍卷風災害。是以對于“風暴”,米國人民當真隻有“說出來都是淚”能形容。是以《不懼風暴》中馬特·沃爾什飾演的風暴紀錄片攝制組的頭頭pete,畢生願望就是拍攝出一部講述風暴的紀錄片,希望這部片子能夠拯救生命是有現實涵義的,而并非導演一廂情願的建構“大災面前見大愛”的俗套主題。

《不懼風暴》:我們隻是大自然的拆遷工

與諸多災難片充斥cg特效不同的是,《不懼風暴》嘗試以“僞紀錄片”的形式增加現場感與真實性。片中攝制組用來追逐風暴的座駕“提圖斯”上有24個錄影機,另外手機攝像頭、以及其它錄像跟蹤裝置也讓鏡頭無處不在。如此多裝置多螢幕的算是有些新意,但隻能算是耍小聰明式的花招,并不能掩蓋劇情孱弱的事實。以壯觀的破壞大場景來襯托面臨災難面前的人性光輝,基本上災難片的導演都沒能夠跳脫出這樣的立意。上周末片子高排片低票房的格局再次證明了影片品質的不給力,加上現在内地觀衆對于影片鑒賞能力的提升,如果不是因為同檔期排片不給力的話,首周末4700萬的票房已是意外之喜了。

慣例打分,《不懼風暴》50分,沒有更多想說的。

【想看更多納蘭驚夢的文章請關注納蘭驚夢的微網誌,或關注微信(微信公衆号号:nljmshow)】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