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哥汗死後貴族内讧,面對阿裡不哥的争位,忽必烈為何不戰而勝?

作者:漢周讀書
蒙哥汗死後貴族内讧,面對阿裡不哥的争位,忽必烈為何不戰而勝?

蒙哥汗

孛兒隻斤·阿裡不哥是成吉思汗之子托雷的第七子,蒙哥汗在位時期。

阿裡不哥駐守在國都哈拉和林(今屬蒙古國杭愛省境内),與四哥忽必烈素來不和,對他的漢化政策非常反感。

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夏,蒙哥汗去世。

阿裡不哥趁着四哥忽必烈、五哥旭烈兀不在國都,想奪取汗位。阿裡不哥令左丞相阿蘭答兒到漠北地區征兵,脫裡赤到河朔一帶征兵,擴充自己的實力。

蒙哥汗死後貴族内讧,面對阿裡不哥的争位,忽必烈為何不戰而勝?

忽必烈

忽必烈得知消息,非常焦急,立即率兵北歸。

次年三月,忽必烈召集王公大臣,在閃電河北岸召開緊急會議,王公大臣一緻決定,擁立忽必烈為蒙古大汗,在開平(今屬内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内)即位。

四月,阿裡不哥在部分蒙古貴族的擁立下,在哈拉和林自稱大汗,公然和四哥分庭抗禮。

蒙元至元元年,阿裡不哥的駐地阿力麻裡(新疆霍城縣)出現大饑荒,軍心渙散,阿裡不哥被迫向忽必烈投降。

就這樣,雙方長達四年的紛争宣告結束。

阿裡不哥投降後,被四哥忽必烈幽禁起來,至元三年,阿裡不哥病逝(一說為忽必烈毒殺)。

這次蒙古貴族之間的内讧,造成了蒙元内部分裂。

當時堅決支援阿裡不哥的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等各大汗國紛紛宣布獨立,惟有伊爾汗國表示臣服忽必烈。

這場紛争客觀上促使忽必烈一派把統治中心向漠南轉移,為其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制造了契機。

雖然并不參戰,但是忽必烈也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優勢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最根本就是忽必烈與阿裡不哥之間實力的差距。

貴由汗去世以後,新的大汗人選問題。

當時有三股勢力:一是失烈門,二是忽察,三是蒙哥。

雖然蒙哥的呼聲最高,但是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從成吉思汗開始,沒人指定拖雷系的人繼承汗位。而窩闊台指定失烈門繼承汗位。名不正言不順,蒙哥也無法反駁這一說法。

蒙哥汗死後貴族内讧,面對阿裡不哥的争位,忽必烈為何不戰而勝?

窩闊台

此時忽必烈說道:現在不是在窩闊台那裡繼承,是在貴由那裡繼承,有什麼不對嗎?錯也是錯在貴由身上,是他打破了規矩。

衆人也無法反駁,蒙哥這才做了大汗。之後,忽必烈得到了蒙哥的信任,在南方做大,甚至整個南方都隻知道忽必烈,不知道蒙哥。忽必烈擁有了自己強大的軍隊和極高的聲望。

蒙哥汗死後貴族内讧,面對阿裡不哥的争位,忽必烈為何不戰而勝?

忽必烈攻打大理

而阿裡不哥雖然得到蒙古本土貴族的支援,看似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其實,這些本土貴族們,都沒有什麼實力。

還有就是,忽必烈拉攏了旭烈兀。旭烈兀何人?他是忽必烈的弟弟,阿裡不哥的哥哥,最有實力的諸侯。

忽必烈早就看出旭烈兀不可小視,拉攏到自己的隊伍裡,并許諾,一旦自己取得天下,讓旭烈兀高度自治。旭烈兀便應下了這份契約。

關鍵時候還得拼實力,巧婦還難為無米之炊呢。

現實就是這麼骨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