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行印發金融資訊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各地政府如何推進Fintech創新?

雷鋒網6月28日報道,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中國金融業資訊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确提出了“十三五”金融業資訊技術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标、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央行印發金融資訊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各地政府如何推進Fintech創新?

《規劃》中列出了五項重點任務。

一是完善金融資訊基礎設施,夯實金融服務基石。包括統籌推進支付清算、托管結算、金融市場交易、交易報告庫、金融統計、征信、反洗錢、國庫等全國性金融資訊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健全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增強安全生産和安全管理能力。包括提高金融資訊系統安全生産能力,落實網絡安全法等。

三是推動新技術應用,促進金融創新發展。加強雲計算、大資料、區塊鍊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究應用,推進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發展。

四是深化金融标準化戰略,支援金融業健康發展。主要指建立健全金融業标準體系。

五是優化金融資訊技術治理體系,提升資訊技術服務水準。

在民間力量推動fintech如火如荼發展時,官方也逐漸将其提升到戰略高度。且不說在地方政府指導下遍地開花的金融科技研究院、産業園區、聯盟,聚焦到央行的行動上,在“十三五”發展規劃之前,也推進了一些助力fintech發展的政策。具體表現在,央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員會,旨在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早在2014年央行内部就成立了數字貨币研究團隊,正式的數字貨币研究所已在近日挂牌,内部設立六七個部門,研究方向包括數字貨币、金融科技。

據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了解,除了中國大陸,其餘代表性的地區國家政府如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等也有一系列舉措。

新技術為金融業帶來新氣象的同時,也進一步暴露了各國金融監管體制的缺陷。英國首創提出了監管沙盒機制,新加坡、澳洲随後沿用并進行了一定改良。我國也在探讨如何實施監管沙盒制。

各地政府還通過設定管理機構、團隊來推進fintech發展。例如,

2013年初,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分拆為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和審慎監管局(pra),fca的監管範疇中包括對fintech的監管。

相當于香港央行的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在2016年9月宣布将成立“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及“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兩項新措施,年底釋出了區塊鍊白皮書;香港投資推廣署(investhk)還成立了專責金融科技的團隊。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今年還曾提過,政府已投資180億港元(33億美元)來增強創新和科技生态系統。

新加坡于2015年8月在新加坡金管局(mas)下設立金融科技和創新團隊(ftig),計劃五年内投入2.25億新币(約合1.57億美元)支援金融科技發展;一年後又成立了金融科技署(fintech

office),主要職責是管理金融科技業務,為創新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此外,在新技術的普及教育方面,新加坡也是一個典型案例。

2013年,政府與新加坡管理大學(smu)、mas以及資訊通信媒體發展管理局(imda)三方合作,創辦了金融it學院smu(fita)。

今年2月,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與新加坡五大高校(南洋理工學院、義安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新加坡理工學院和淡馬錫理工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高校學生将會接觸到金融科技相關知識技能,包括區塊鍊、數字銀行、網絡安全等。合作還包括為學生提供相關機構實踐實習機會。

而在上個月,有外媒報道稱,新加坡國立大學正聯合ibm開發fintech學習子產品。

本文作者:伊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