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象樞:十月二日出都,承諸公郊餞去國心難恝,徘徊馬首遲。真逢宵旰主,況際太平時。老病天應鑒,行藏世不疑。二疏千載盛,薄劣又重追。東風吹夢到遙岑,四日苔痕兩度尋。鄰望紫衣騰佛氣,岩披古像印人心。新椽插号營層止,老衲乘雲閴足音。我為登山參世法,隻将傾家瞰崎崯。

作者:玉工坊談詩

魏象樞(1617-1687)字環極,号庸齋,清朝山西蔚州人,明朝崇祯十五年舉人,清朝順治三年(1646)進士。魏象樞入仕在清朝初期,正值康熙盛世,由于勤于政亊,忠心耿耿,政績卓著,屢屢被擢升,官至都察院左都禦史、刑部尚書,被譽為清朝第一直臣。

這首詩是魏象樞康熙二十三年(1684)七十歲告老回鄉時寫的。詩中說自己躬逢明君盛世,但因年老體衰而離開朝廷,象聖人說的那樣“用行舍藏”,追求象二疏那樣,歸依山林,不忘鄉邦。

二疏,是指西漢時的疏廣與侄子疏受。兩個人都很得漢宣帝愛重,數獲賞賜,并委以高位,朝廷上下都引以為榮,羨慕不已。後來就在疏廣身為太子太傅的時候,卻與侄子一起提出辭官回家,放下功名利祿的勳途,令世人稱贊。

疏廣回家時,朝廷賜給他很多黃金。他回鄉後都變着法子分享給鄉親們。有人勸他給兒孫們留下一部分,多為他們置些田宅。疏廣說:“吾豈老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今複增益之,以為赢餘,但教子孫怠惰耳。賢而多财,則捐其志;愚而多财,則益其過。且夫富者,衆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又此金者,聖主是以惠養老臣也,故樂與鄉黨宗族共飨其賜,以盡吾餘日,不亦可乎?”。清末名臣林則徐的名言:“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财,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财,益增其過”,正是源于疏廣的這通箴言。

附,宋朝朱乙午詩:端平乙未王正十月二日,以官亊宿祥雲得五十六言

魏象樞:十月二日出都,承諸公郊餞去國心難恝,徘徊馬首遲。真逢宵旰主,況際太平時。老病天應鑒,行藏世不疑。二疏千載盛,薄劣又重追。東風吹夢到遙岑,四日苔痕兩度尋。鄰望紫衣騰佛氣,岩披古像印人心。新椽插号營層止,老衲乘雲閴足音。我為登山參世法,隻将傾家瞰崎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