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業科普:為什麼美國聽衆更喜歡《歌手》排名墊底的二手玫瑰?

作者:願天堂沒有大橫按和弦
專業科普:為什麼美國聽衆更喜歡《歌手》排名墊底的二手玫瑰?

歐美人:邪乎,新鮮,有意思

近期,《歌手2024》火熱開播,在國内輿論清一色認為兩位歐美歌手斷層碾壓國内歌手,華語樂壇快完了之時。歐美聽衆則是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他們認為第一名應該是二手玫瑰和杭蓋樂隊,認為二手玫瑰是代表了亞洲搖滾、中國搖滾的藝術主張。而兩期冠軍的香缇莫和凡希亞,在歐美人眼中竟“毫無知名度”,認為沒有驚喜感。

在國内全體炮轟二手玫瑰是紅白喜事上不得台面的村樂隊時候,歐美聽衆反而完全差異化了解。,甚至有老外對二手玫瑰演唱的“嫂子”開始洗腦性質的模仿演唱。那為什麼中美閱聽人對于同一個《歌手》節目卻有兩種極端審美?為什麼歐美聽衆更喜歡排名倒數的二手玫瑰?而華語聽衆更喜歡歐美大衆認為無知名度的香缇莫?今天從專業視角解析,具體如下:

1:華語閱聽人審美是人聲聲樂的唱功表現為主,歐美閱聽人音樂審美是以歌手個性化和音樂藝術主張為主。導緻兩個市場之間的審美差異的原因是:歐美音樂的發展更成熟化和藝術化——搖滾思維審美,華語音樂的發展更集中在歌手明星化的聲樂上——明星人設思維審美。

專業科普:為什麼美國聽衆更喜歡《歌手》排名墊底的二手玫瑰?

搖滾是歐美音樂的本質審美邏輯,而搖滾的硬核所在恰恰是弱化聲樂,強調思想和唯一性。而華語音樂的發展是比較稚嫩,還是停留在一個由歌手明星主導的流量化市場邏輯,是以華語音樂閱聽人更看重個人的唱功重要性,而不是音樂的全局制作和藝術主張。

2:香缇莫代表唱功類歌手,在美國過于泛濫審美疲勞嚴重,而在國内過于稀缺。歐美市場的聲樂審美時代是上個世紀1983年-1994年,這導緻了大量的歐美唱功類在2024年有着極大的備援,在當地市場他們無法獲得較高的商業效果。但是當下的華語音樂市場,就是在處于聲樂時代的審美,而華語音樂的基本功表現過于粗淺,這導緻了兩個市場的資訊差和審美沖擊。

3:二手玫瑰和杭蓋樂隊,在歐美人眼中是世界唯一存在的藝術性樂隊。都是中國民族化思維的搖滾定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二手玫瑰的二人轉和唢呐的紅白喜事,在國内是很常見的,但是在國外這就是完美的搖滾藝術,一種全新的藝術主張:以聒噪的唢呐和洗腦吟唱的大白嗓完成的一種強烈對比,本質上是一種紅白喜事思維對于西方文化的沖擊。這種沖擊的震撼程度是非常強大的,就相當于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和可口可樂這種歐美廉價飲料一樣的震撼。而杭蓋樂隊更強,當年統治半個歐亞大陸的蒙古族氣勢,更是沖擊力拉滿。

專業科普:為什麼美國聽衆更喜歡《歌手》排名墊底的二手玫瑰?

4: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語言文化隔閡的審美濾鏡。我們華語音樂認為《歌手2024》中兩位歐美文化歌手是完美的,同樣在歐美聽衆眼中,可以代表華語中國文化的二手玫瑰和杭蓋樂隊也是完美的,是他們前所未見的。加上,歌詞文化濾鏡。當如今,大部分國人依舊會認為:英文是一門高端語言,但實際上他們的歌詞翻譯過來過于毫無内涵。同樣,二手玫瑰的“天天抖手的耍猴兒”這種我們認為上不得台面的歌詞,在歐美人眼中是完美的文化标簽。

那麼國人更喜歡歐美歌手,歐美人更喜歡二手玫瑰、杭蓋樂隊的原因其實是四個方面:不同國家的市場審美差異、市場的飽和度、民族文化的藝術主張、文化隔閡産生的濾鏡。對于音樂而言,因為我們的華語音樂在海外是不流通的,是以我們會天然對于未知的歐美市場産生一種敬畏,但實際上歐美人眼中完全不同:世界是共同的,聲樂歌手太多太多了,而具有唯一藝術主張的歌手又太少太少了。

歐美審美:弱聲樂重藝術主張的搖滾思維;華語審美:唯有唱功。

專業科普:為什麼美國聽衆更喜歡《歌手》排名墊底的二手玫瑰?

導緻中美大衆對于《歌手2024》表現最大的差異原因,其實就是兩個市場的大衆審美具有非常強烈的差異性。歐美的市場會認為:唱功沒有太多意義,會唱歌的人全球人數太多太多了,而真正能創造一種全新文娛體驗的藝術類音樂,則是很少很少的。而華語音樂市場會認為:我們聽到一個音準、音色、節奏、律動、咬字合格契合文化審美的歌聲都很少,是以我們渴望體驗真正的音樂唱功。

導緻中美市場的審美差異原因是有三點:

1:音樂市場發展周期和規模差異。我們必須的承認一件事,流行音樂對于歐美而言,是已經存在和發展足足70年,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音樂核心。從1954年貓王開始走上舞台,流行音樂就在歐美開始規模化發展。而華語音樂的發展,真正的确定時間是羅大佑的《之乎者也》也就是1983年開始,至今不過40年。市場的發展階段存在着近似兩倍兩倍的發展時間差距。

而聲樂唱功的時代審美,一般來說會發生在市場誕生商業規模的第三十年左右。也就是說:歐美的聲樂審美是在1984開始持續了十年左右。但是華語的發展是比較慢,原因是:封閉性導緻。華語的聲樂時代從2012年到2024年還在持續,是時代發展的四十年。未來聲樂的重要性會慢慢衰退,我們會更渴求具有藝術主張的樂隊表現。

專業科普:為什麼美國聽衆更喜歡《歌手》排名墊底的二手玫瑰?

2:市場流行音樂的流通範圍和世界觀差異。流行音樂的本質是一種聽感體驗的商品,商品就必須需求市場的出口才能完成規模的擴大,但很遺憾:華語流行音樂不具備出口的能力,我們隻能在華國文化區域内部流傳,包括但不限于:中國、新加坡、菲律賓、華人華僑。這實際上圈子是比較小的,會有較為嚴重的文化迎合和市場下沉。主要是:中文不流通。

但是歐美音樂,以英文為媒介,英文的發展越來越集中口語化和簡單化,而中文的模糊性和使用率較高,這其實對于音樂文化的交流是存在一種較大的門檻和成本。是以歐美市場的擴大是很簡單的,歐洲、美洲、非洲一體,甚至是亞洲的日韓市場都是歐美流行音樂的下沉領域,全球化的市場範圍更廣,自然收集而來的資訊就越發具有對比差異性。

3:藝術了解的差異。對于華語音樂而言,他們不太會認為流行音樂是藝術,但實際上歐美的流行音樂都會給與藝術類創作者的尊重。張惠妹在NBA的介紹背景闆是:中國藝術家。而在華語的背景闆僅僅是流行音樂歌手。這是因為:歐美音樂的市場發展最終話語權會落在音樂藝術主張的提出和推動力。比如說:邁克爾傑克遜的流行搖滾,将搖滾樂完美融合在市場音樂之中,并且推動了MV音樂和舞蹈的融合性。以及弗洛伊德樂隊的迷幻色彩主張。

專業科普:為什麼美國聽衆更喜歡《歌手》排名墊底的二手玫瑰?

這種個人音樂藝術張的創造性,才是話語權的核心,本質上就是一種音樂上的藝術結果。但是華語音樂因為音樂工業的發展不夠成熟,沉澱不夠,我們是很難提出某種成熟的藝術主張。像周傑倫這種中國風的提出,其實完全達不到一種藝術的規模和色彩了解,有點形式大于主義。核心在于:藝術的主張是一種更多偏向于編曲、和聲、配器層次的了解,而不是單純的旋律差異。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美國沒有民族音樂,中國民族音樂卻又不具備市場

二手玫瑰被歐美聽衆認為是最佳的新聞,讓我們國人最費解的一點是:自己在農村看到的最習以為常的紅白喜事,竟然被地球另一端奉為圭臬,這産生了一種極端的落差和荒唐戲劇效果。讓我們華語大衆比較抗拒的,但實際上這完全是我們體驗差異:當年肯德基、麥當勞進入中國時,歐美人同樣也是這般的習以為常。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一句在流行音樂上的本質含義是:藝術主張的文化沉澱體驗。不同民族會誕生完全不同的審美了解,而這種差異就是我們音樂觀拓展的源頭,是一種全新體驗的表現。但是美國因為各種原因,他們的民族音樂其實完全發展成了流行音樂的樣子,爵士、藍調、放克、雷鬼、電子樂都具有完美的市場規模。這種曝光度遠遠大于我們還未被發覺的民族樂。

專業科普:為什麼美國聽衆更喜歡《歌手》排名墊底的二手玫瑰?

如此一來,我們了解的小衆民族樂,其實存在着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利潤空間。而二手玫瑰和杭蓋樂隊,就是發展中國民族音樂走向流行市場的核心人物。二手玫瑰的二人轉和紅白喜事思維,是非常完美類似的歐美鄉村搖滾,而蒙古族的杭蓋樂隊,其實就是一個中國隊多民族的完美異域色彩。他們都是具有非常強大的自信和藝術主張。

雖然我們聽起來,尤其是二手玫瑰的現場演唱,感覺很尴尬,格格不入,但實際上這也是搖滾主張的一部分:歌手是演繹情緒來的,而不是演繹聲樂。聲樂僅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專業科普:為什麼美國聽衆更喜歡《歌手》排名墊底的二手玫瑰?

綜上,導緻二手玫瑰被歐美大衆認可的原因,本質上還是市場審美差異化的導緻。其實華語音樂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差。尤其是杭蓋樂隊,在歐美的名氣是非常強大的。二手玫瑰也有多次國外巡演。對于華語音樂内部自身的藝術主張,我們應該更包容一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