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醫患也是鄰裡 家庭醫生與居民雙向奔赴

作者:錦觀新聞

穿上白大褂,拿上檢測儀器和醫療箱,錦城逸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夏紅琳招呼上團隊成員,前往社群中失能老人的家裡,為其提供上門服務。

“羅醫生你來啦!”伴随着小區居民的招呼聲,寬巷子社群家庭醫生團隊隊長羅茜踏進小區。測血壓、量血糖、看檢查報告、詢問身體狀況……和以往一樣,羅茜在院落為居民提供健康咨詢。

2016年,大陸開始全面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上門服務、長期處方、雙向轉診等舉措,讓居民獲得實惠,家庭醫生作為“健康守門人”,直接将健康送到了“家門口”。5月19日是第14個“世界家庭醫生日”,連日來,記者走進家庭醫生群體,多方采訪,了解他們與居民之間的故事。

關注身體也關注生活

家庭醫生治病也交心

“夏醫生,你們又來了,正好我這幾天嗓子不舒服,你幫我看看呢。”5月初,夏紅琳剛剛走進小區,不少居民便迎了上來,一邊幫忙搬桌椅闆凳,一邊拿出手機,通知親朋好友,醫生又來看病了。

3名醫生、2名護士加上1名技術人員,這是夏紅琳家庭醫生團隊的人員“配置”。5個小區、10戶失能家庭,這是夏紅琳所在的家庭醫生團隊需要提供健康服務的範圍。與門診坐診不同,家庭醫生提供“上門服務”,來小區的次數多了,大家自然也就熟了起來。

“我們的工作不僅是看病,還要糾正大家的不良生活習慣,這需要建立在熟悉、交心的基礎上。”夏紅琳說。

是醫患也是鄰裡 家庭醫生與居民雙向奔赴

▲ 夏紅琳為居民看病

家住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附近小區的張婆婆70多歲,一個人獨居,生活不規律、睡眠不好,高血壓、糖尿病藥物的依從性也很差。了解情況的夏紅琳,每次“送健康”時,都會打電話叫張婆婆下來“話家常”。“婆婆每次都說,她一個人住很孤單,不想做飯,晚睡晚起,生活沒了規律。我們就建議她多出來走走,和社群的老人一起跳跳舞、打打球。”夏紅琳說。

醫務人員的反複叮囑,讓婆婆感受到了兒女陪伴的溫暖,在院落和醫務人員聊天的過程中,也和其他前來咨詢的老人熟悉了起來。漸漸地,張婆婆開始走出家門,和其他老人一起約着散步、出行。大概一年多的時間,生活逐漸規律的張婆婆血壓、血糖以及精神氣兒都漸漸好了起來,以前要靠吃助眠藥物入睡,現在也都不需要了。

“我們是小醫生,治不了多難的病,但是我們和患者走得更近一點,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也可以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健康,我還挺有成就感的。”夏紅琳說。

是醫生也是鄰居

患者的信任是最大的驕傲

一個團隊10個人,“一醫一護”的搭配分成了5組,青羊區新華少城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寬巷子社群家庭醫生團隊主要負責服務寬窄巷子周圍的各個小區,轄區常住人口大概有24000人。和所有的家庭醫生一樣,寬巷子社群家庭醫生團隊也要挨個到小區中為居民提供健康服務,團隊的成員調侃為“掃院子”。

“每個院子每個月至少‘掃’一次,如果有需求的話,我們可能還會‘掃’兩次、三次。”家庭醫生團隊負責人羅茜一邊接過居民遞來的檢查報告,一邊說。

是醫患也是鄰裡 家庭醫生與居民雙向奔赴

▲ 正在“掃院子”的羅茜

已經從醫27年的羅茜在成為全科家庭醫生之前,也曾在大醫院門診當過内科醫生。因為想嘗試不一樣的工作方式,選擇“跳槽”,“我本身喜歡和人親近,大醫院的患者看完病就走,醫患之間很難有情感上的溝通。但在基層,醫生和患者更像是親人、鄰居,我每次去‘掃院子’,大家都會很熱情地和我打招呼,我覺得很親切。”

是醫患也是鄰裡 家庭醫生與居民雙向奔赴

▲叮囑病人用藥的羅茜

醫生與患者本就是一場雙向奔赴,羅茜将居民的身體健康挂在心上,老百姓也用自己的方式溫暖着她。做家庭醫生的這些年,最讓羅茜感到驕傲的是患者對她毫無保留的信任,這也是她願意在家庭醫生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的原因之一。

她告訴記者,小區裡的一些“老病人”腿腳不便,也不太會使用社保卡,病人會選擇放心地把社保卡拿給自己。定期将藥開好後,自己也會利用下班時間,一家一家敲門将藥送到老人家中,“之前有一對老夫婦就是這樣,我按照一個月送一次藥的頻率,給他們送了10年,我們的關系真的就像親人一樣。”

家庭醫生隊伍不斷擴大

2024年推動簽約服務率達42%

不論是夏紅琳還是羅茜,她們的故事隻是成都衆多家庭醫生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2023年成都一共組建了家庭醫生團隊3581個,簽約服務了全市934.66萬人。為了把網格觸角真正延伸到居民身邊,成都市衛健系統将家庭醫生與網格員進行了融合,家庭醫生劃分街道轄區為居民提供優質健康服務。

2023年,成都釋出《成都市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到2035年,全市簽約服務率達到75%以上,其中重點人群簽約服務率達到85%以上;滿意度達到85%。

為了實作這一目标,2024年成都持續推進“全專結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42%,重點人群簽約服務率達82%。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内牽頭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不低于20%的門診号源。同時,推動中醫藥适宜技術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65歲及以上老年人和0-3歲嬰幼兒中醫藥健康管理水準。

“我們要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團隊‘健康守門人’作用,切實提高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落實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門行動’,為全市4.1萬名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費上門健康服務。”成都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道。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胡瑰玮 圖檔 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 羅皓 編輯 王小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