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穩先進 | “中心 + 庭所 + 網格”沖突聯調工作法

作者:隴原劍
創穩先進 | “中心 + 庭所 + 網格”沖突聯調工作法
創穩先進 | “中心 + 庭所 + 網格”沖突聯調工作法
創穩先進 | “中心 + 庭所 + 網格”沖突聯調工作法

白銀路街道地處甘肅省蘭州市中心城區,老舊樓院集中、企業門店繁多、流動人口密集,是典型的老街區、老城區,針對轄區物業沖突多發、家庭鄰裡糾紛易發的實際,街道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建構黨建引領的“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為主旨,服務保障群衆、暢通訴調表達、排查化解沖突“三條線”協同發力,着力推進綜治中心、網格管理、訴調警調對接、資訊平台“四個實戰化”,建立“綜治中心+一庭一室兩所 + 網格”沖突聯調機制,充分發揮綜治中心在主動創穩中的沖突糾紛集散地、“三調”對接主陣地的獨特作用,通過全領域過篩、全過程管控、全鍊條發力,實作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街道“刑轉命”案事件零發生,沖突糾紛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2024年2月榮獲“甘肅省新時代‘楓橋式’基層機關”榮譽稱号。

創穩先進 | “中心 + 庭所 + 網格”沖突聯調工作法

蘭州市城關區白銀路社群就電梯使用問題召開專題協調會 蘭州市城關區白銀路街道黨工委供圖

全領域過篩,彙聚沖突糾紛。派駐街道庭所采取建制入駐、崗位常駐、人員輪駐等方式進駐中心,在按職責開展沖突排查化解工作的同時,分條線梳理疑難複雜、對抗性強的沖突糾紛,經當事人同意并經政法委員稽核後納入聯調機制,做到繁簡分流、難案聯調。

一是全量排查彙聚。健全完善“網格+”工作模式,網格員依托“隴情 E 通”App、“小蘭幫辦”和三維數字手持終端,做好基礎資訊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沖突糾紛化解等各項工作,通過“小網格大聯勤”的模式 , 實作力量在網格聚合、資訊在網格采集、問題在網格解決、糾紛在網格化解、服務在網格提供。綜治中心全量彙集網格員排摸及群衆資訊平台或現場反映的沖突訴求,研判後屬于反映強烈、反複出現或因區域、責任劃分不明确導緻無機關承接的糾紛,填寫聯調糾紛稽核單後送出政法委員稽核。

二是對接訴調糾紛。按照“訴前甄别、屬地流轉、分層遞進”原則,在當事人起訴或登記立案時,法官和書記員鼓勵和引導前來起訴的當事人優先選擇成本較低、對抗性較弱、利于修複關系的非訴訟方式解決,并将未進入訴訟管道的婚姻家庭、鄰裡物業、勞資借貸等領域易引發個人極端案事件的糾紛推送綜治中心。中心以法庭“派員入駐、以案帶訓”的方式,推動訴前沖突糾紛就地調處、就地化解。2023年以來,轄區訴前可調案件首次分流率達到60%,調解成功率保持70%以上。

三是對接警調糾紛。建立公安派出所與綜治中心警調對接工作機制,實作轄區糾紛類警情100%全量對接。特别是對派出所在日常走訪排查或出警時發現的經治安調解無果或沖突沖突強烈但未構成犯罪的沖突糾紛,以個案形式稽核推送中心開展跟蹤調解,納入長效管控,避免問題反複、發酵更新。

全過程管控,形成閉環管理。綜治中心建構“研判推送 - 關聯調處 - 辦結分流 - 回報歸檔”閉環處置流程,確定聯調專業有序、結果各方互認、糾紛實質化解。

一是調前會商研判定政策。在每月召開聯調機制聯席會議通報情況的同時,每次啟動聯調機制時,至少提前 1 天召開調前會商會,找準沖突焦點、理清法律依據、制定調解政策,提高聯調針對性、專業性和實效性。

二是調中釋法說理促和解。由街道政法委員統籌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檢察室以及相關部門、律師等各方力量,必要時邀請區直機關以及各類群團組織、行業協會參與沖突糾紛聯調,充分發揮法庭專業優勢、派出所屬地優勢、司法所調解優勢、檢察室監督優勢。同時,盡力勸導當事人有話好好說、有事細細談、有理慢慢講,做到沖突解決到位、法律解釋到位、幫扶解困到位、積怨解氣到位,成功聯調了綜治中心上報的天然氣供暖改造糾紛、更換電梯糾紛等一批涉衆型沖突糾紛,真正将沖突糾紛化解在屬地、止步于未訴。

三是調後分類處置保成效。對聯調達成和解的糾紛,引導當事人申請司法确認;對聯調不成功的糾紛,上報區綜治中心協調政法機關和民政、婦聯等部門上提一級聯合調處;對聯調的離婚、家庭暴力、鄰裡積怨等領域沖突糾紛,無論成功與否,均由綜治中心推送至社群,由社群書記牽頭,按照網格區域劃分責任範圍,成立工作小組,指定一名社群幹部任組長,網格員、樓院長、民警為成員,確定跟進疏導勸解和人員穩控責任到位,轄區“民轉刑”案事件連年零發生。

創穩先進 | “中心 + 庭所 + 網格”沖突聯調工作法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工業區 視覺中國供圖

全鍊條發力,築牢源頭管控。堅持關口前移、源頭預防,以網格員為核心,關聯社群和網格打造三大協商解紛陣地,依靠基層組織和群防群治力量築牢沖突排查化解前沿陣地。

一是“友鄰議事室”中化紛争。在街道5個社群全覆寫打造“友鄰議事室”,由社群書記統籌“兩代表一委員”、社群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等力量61人,面對面傾聽群衆訴求,協調處置利益問題。用好“四民六議三結合”民主協商議事法,将群衆訴求劃分為民娛、民事、民生、民意四大類型,按照集議、附議、定議、論議、示議、踐議六個步驟實施協商議事,推動民主議事與集中決策相結合、民主協商與問題解決相結合、民意表達與舒心解憂相結合,先後協商解決鐵路沿線居民如廁難、老舊樓院下水管網改造等各類民生事項,切實把黨員群衆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形成“有事好商量,衆人的事情衆人商量”的生動局面。相關工作方法入選第二屆甘肅省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十大精品案例”。

二是“樓院議事會”上斷是非。由網格員牽頭負責,打造以“五老”人員、物業管理人員、熱心群衆、志願者等為主體的評議團,及時就地協商解決鄰裡沖突、環境美化、停車劃線等“院内糾葛”,讓小問題就地解決、小沖突就地化解。樓院議事的方式不僅讓更多的老百姓參與到小區治理中,而且助推了黨組織引領下的居民自治工作。比如,在甘家巷社群第三網格黨支部的推動下,轄區38号家屬院的居民圍繞院内民生實事,主動組建業主委員會,形成“社群黨委 + 網格黨支部 + 業委會”的小區治理模式,通過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按照大事共議、沖突共解、問題共決、難題共治的原則,解決了小區樓院水泵、供暖泵、供電變電站低壓箱等器械裝置維修;結合院内獨居老人多的實際,形成了結對助老的鄰裡互助小組;借助院内參戰老兵多的優勢,組建了紅色革命故事傳承的宣講隊伍。退休黨員們不僅樂在其中地享受着退休後的社群生活,更加助推了小院的和諧共融,使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底色融入自治共治。

三是“網上四合院”裡聽民聲。網格員在自管網格内建立“網上四合院”微信群202個,邀請社群幹部、民警、人民調解員進網入群,建構集排查收集、法治宣傳、線上調處于一體的矩陣群,實作各類沖突問題10分鐘内預警到位、排查到位、上報到位,及時回應處理如上下樓漏水、公共管網破裂集資維修等應急突發小事件;協商處理如噪音擾民、不文明養犬、亂堆亂放等日常小沖突;幫助解答如醫保繳費、老年人用餐、好保姆推薦、街巷門店招工等鄰裡小訴求,打通服務群衆“最後一米”。

參與沖突聯調的從業人員切身感受到了這種多元化解沖突糾紛機制的優勢,通過最大限度地統籌各類資源,立足于如何讓群衆生活辦事更友善、讓群衆訴求更暢通、讓群衆生活更幸福,真正解決好社群居民實際困難、滿足社群居民實際需求,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努力打造“服務有溫度、黨建有次元、治理有深度”的美好街區。

群衆對小沖突得到迅速反應、迅速解決給予了充分肯定,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日常網格員巡查化解不了和群衆直接上門反映的各類沖突糾紛非常重視,由街道統籌民警、法官、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力量,共同搭建一站式多元解紛平台,推動形成沖突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基層平安聯創的治理模式,真正實作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群、沖突不上交”。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水準的不斷加強,助推了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總第1148期(2024年第16期)

釋出:甘肅省委政法委宣傳教育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