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鼓勵“增豆”,國産大豆新賽道來了?

作者:央視三農

老話說,“甯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5月12日-18日是第十屆全民營養周,今年的主題為“奶豆添營養,少油更健康”。豆類及其制品,被放在突出醒目位置。

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建議,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15克至25克大豆或相當量的大豆制品,但目前大陸2/3以上的居民未達到推薦攝入量。大豆攝入量不達标,不隻關乎我們的身體健康,與大豆産業“強身健體”也息息相關。從消費端倒推生産端,以居民“入口”調整産業缺口,優化大豆産業結構,才能從根本上打好國産大豆食用消費這張牌。

鼓勵“增豆”,國産大豆新賽道來了?

錯位競争振興國産大豆。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大豆進口國,農業農村部資料顯示,2023年大陸進口糧食1.6億噸,其中,大豆全年進口量為9941萬噸,占全部糧食進口量的6成以上。2023年國産大豆産量再創新高,達到2084萬噸。國産大豆與進口大豆雖用途不同,但二者之間具有替代性,而國産大豆在油脂、飼料等方面的使用,高蛋白、食用性等品質上的優勢還并未得到完全釋放。

今年的中央一号檔案,提出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支援東北地區發展大豆等農産品全産業鍊加工,打造食品和飼料産業叢集。這無疑釋放強烈信号:與進口大豆錯位競争,打造食用大豆新賽道的核心競争力,打通國産大豆振興程序中的卡點堵點。

“增豆減油”大有深意。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近日還釋出了“減油、增豆、加奶”核心資訊。“增豆減油”背後的深意,與“穩大豆”不謀而合,就是以身體健康為根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居民消費為靶心,提供更多适合中國人體質的優質大豆食用産品,也是增強大豆産業競争力快跑趕超的實招。

鼓勵“增豆”,國産大豆新賽道來了?

消費增量的破題之法。大豆食用消費潛力和空間是巨大的。居民攝入大豆不達标,不能怪消費者嘴刁,要從多方位尋求破解之道。

首先,拉伸百姓菜單的“長度”。随着健康飲食觀念深入人心,居民對“雙蛋白”“大豆多肽”等新興豆制品需求旺盛,能滿足多元需求的高品質産品前景廣闊。

其次,調整大豆種植“精度”。包括企業與農戶有效對接,确定種植面積、種植品種,引導農民種好糧、賣好豆,為消費更新提供優質原料。

再者,帶動大豆加工“深度”。以黑龍江為例,作為大豆主産區,地産大豆加工隻占産量的30%左右,大多以原糧形式銷往外省。應鼓勵企業“一豆多吃”,不斷加強新産品研發和産業鍊拓展,提升精深加工水準勢在必行。

最後,拓展政策覆寫的“廣度”。目前國産大豆産業支援主要集中在生産端,消費端缺乏政策的集中“火力”支援,建立以豆制品消費為目的的政策支援機制,來刺激新的消費增量。

識“食”務者為俊傑。優化大豆消費結構,重繪産業鍊圖譜,真正把大豆“吃幹榨盡”,既可豐富百姓味蕾,改善居民健康,又可穩固國家大豆安全。一箭雙雕,值得期待!

鼓勵“增豆”,國産大豆新賽道來了?

撰稿|高祥

編輯 | 任靓

主編 | 李雨楠

監制丨劉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