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作者:蒙自釋出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 國際博物館日

“博物館緻力于教育和研究”

古今交彙,心随物動

5·18 國際博物館日

每一件展品皆是曆史的印記

是時光的碎片

亦是文化的瑰寶

訴說着過往的輝煌與滄桑

在這個特别的日子裡

讓我們走進博物館

感受曆史的厚重

欣賞藝術的精妙

共同探索、發現、學習

讓博物館成為

連接配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望雲博物館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博物館

一座博大精深的曆史寶藏

那些珍貴的藏品

猶如一卷穿越時空而來的膠片

镌刻着一段曆程

這裡是一座城市的視窗

是一張靓麗的名片

通過它

我們可以洞曉蒙自最久遠的秘密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紅河州博物館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博物館

是時光的投影,是城市的靈魂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

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當地博物館

它連接配接着

一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紀念館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它像一條時空隧道

能帶我們穿越到任何時代

看到新奇的東西

它又像一位智者

向我們講述着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它是智慧的結晶

藝術的精華、時代的見證

是回憶、是曆史

是未來、是傳承

是人類文明流淌的萬裡星河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博覽衆物

終歸美好

博物館

是心靈的港灣

在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裡

博物館成為了我們

尋求甯靜和放松的聖地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漫步在展廳中

感受着那些曆經滄桑的展品

所散發出的曆史韻味

心靈仿佛得到了淨化和升華

在這裡

可以暫時忘卻塵世的煩惱

讓心靈得到片刻的安甯和慰藉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走進博物

走進它們的時空

聆聽曆史的訴說

家鄉遠古文明的曆史畫卷

在眼前,徐徐展開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博物館

一位在曆史長河中踽踽獨行的智者

每一件藏品

或是水之源,是火之舞,是山之魂

是遠古的呐喊,是歌舞的雄渾

是彩陶上起身的人群

是生命長河驚濤拍案

是曆史年輪如潮勁轉

……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文化沉默不語

曆史閉口不言

卻讓躁動的心在這一刻沉靜

它不知時光

卻護着時光

也許陳列的并不是文物

而是千百年前的春夏秋冬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為更好的發揮

“博物館緻力于教育與研究”作用

蒙自市文管所整理了蒙自市部分文物

為大家介紹他們的故事

一起揭開館藏文物的神秘面紗!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文物檔案:馬鹿洞遺址,為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在馬鹿洞遺址寬8米、深3米、高5米的文化堆積層中,出土了人類化石,包括有頭蓋骨、颌骨、股骨、牙齒化石。其中最重要的一件頭蓋骨化石,在額骨左右颞鱗處有兩個人工鑽孔,穿上繩索後可作盛器使用。同時出土與人類化石共生的文化遺存石器、角器、動物化石等,經碳14測定為距今約為14300-13600前的舊石器晚期古人類文化遺址,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文物檔案:靴形銅钺,或稱不對稱形銅钺、靴形銅斧(boot—shape hatchet)、足形斧(Pedi-form hatchet),等是流行于大陸南方地區東周至漢代的一種重要的青銅鋒刃器,可劈可刺。

尺寸:12.5*10.05cm,屬國家三級文物。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文物檔案:此插屏共一對,由整塊的貝殼金繪花鳥圖案,雕琢精細。插座镂空雕花,唯美雅緻。

尺寸:寬24cm,高21cm。屬國家三級文物。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文物檔案:此套件一套六件,大花瓶高21cm,腹徑12cm;小花瓶高13cm,腹徑7cm。瓶身花紋清晰,色彩豔麗。屬國家三級文物。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文物檔案: 此尊雕像沿襲經典造型,瘦骨嶙峋,雙肩聳立,屈左膝,蜷右腿,左右手疊于左膝之上。取材上乘,木質光潔柔潤、紋理細膩,給人以古樸典雅、天然尊貴之美感,曆經百年之歲月滄桑,更凸現大士冥想入定之忘我精神。

尺寸:19cm*27.5cm,屬國家三級文物。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文物檔案: 清朝時期(1616-1911)雕像,底徑為35.5cm,高50cm,重17.4kg,屬國家三級文物。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文物檔案:清朝同治年間瓷器,口徑6.8cm,底徑5.5cm,通高:22.5cm,重0.5kg,數量:2件。瓶身形如四方體,上面繪有山水、樹木、房屋等圖案。兩側分别有一隻獸頭耳。

保護級别:一般文物。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文物檔案: 此件犀牛角荷葉杯,渾厚深杳,典雅蒼古,器身系根據犀角的自然形狀及其色澤的變化雕制而成,殒料頗多,杯身仿荷葉之形,口如花瓣式。

犀角一直都是權貴和地位的象征。大陸早在商周時代就有犀角雕,有的甲骨文便寫在犀角上。明末清初之際,具有文人氣質的犀角雕藝術家不斷出現,他們能詩能畫,修養極高,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作品往往融畫于器,深得皇室特别是文人士大夫的喜愛與推崇。于是,許多文人墨客追逐時尚,親自參與設計雕刻,使雕刻與繪畫相結合,作品具有層次感,具有濃郁的書卷氣,許多犀角雕刻的精品在此時相繼問世。一時間犀角器名噪四方,為世人所争購。杯子(帶座)尺寸:9*5.5*8cm,屬國家三級文物。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文物檔案:盤口,長頸,頸肩兩側有曲線交錯形耳,通體青花紋飾,頸部繪花卉植物,腹部繪花鳥圖案。腹徑寬12cm,高23cm,屬國家三級文物。

5·18國際博物館日 | 打卡“曆史課本”,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文物檔案:護照書寫語言為中文,護照頒發時間是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紙張尺寸為長35cm,寬28cm,國家三級文物。

若您走進博物館

請屏息,靜心,聆聽

因為您和它們的每一次對視

是生命之歌吟又起

是時空之輪漫轉

一眼,萬年!

END

作者:王一龍、張豔娥、李星、曹凡喜、羅浩元

部分内容來源蒙自文旅

編輯:肖金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