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姓記錄|18歲你好,我有一份工作啦!

作者:上遊新聞

視訊加載中...

“我馬上18歲了,我要上班啦!”從這個月開始,吳傑逢人便講這句話,不知已反複說過多少遍。但每次聽到,樂一融合特殊學校的賀小燕都會笑盈盈地點點頭,豎起大拇指給予回應。

因為她深知,一份普通的工作,對于一名孤獨症患者來說,有多麼珍貴。

今年5月18日是吳傑18歲生日,當晚賀小燕給吳傑買了生日蛋糕,看着他欣喜地吹滅蠟燭,自己也默默許了個願望:希望所有像吳傑這樣的孩子都能夠擁有正常人擁有的生活。希望從明天開始,已經是一個大人的吳傑開啟全新的人生。

百姓記錄|18歲你好,我有一份工作啦!

7歲第一次開口喊爸爸

在位于沙坪壩區的樂一融合特殊需要兒童康複托養中心,一個清秀帥氣的男孩小跑過來,給校長賀小燕遞來一瓶水,還細心地幫她扭開瓶蓋。吳傑比他口中的“賀媽”還高出半個頭,但在她面前,卻像個小朋友,一颦一笑都無比溫柔。

一時間,賀小燕突然有點恍惚,以前那個瘦瘦小小的男孩,竟這麼快就長大成年了!在學校的11年,這個男孩的成長,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在眼前回放。

她第一次見到吳傑時,他才7歲,一句話不會說,表情木讷,反應遲鈍,玩着手指,有時還會往地闆上使勁撞頭。

吳傑出生于涪陵區一個農村家庭,父母都在外打工,直到兒子5歲還不會講話才帶去醫院檢查,發現孩子患有孤獨症(也稱自閉症)。

吳傑爸爸是一名空調安裝工,每安裝一台空調,換來幾十元收入和一身汗水,他加班加點地安空調,隻為攢錢給兒子籌醫療費。然而醫生告訴他,這種病無法治愈,會伴随終身。

兒子的心智障礙,成為了他心上的一塊傷疤。“我這兒子,還有希望嗎?我能聽到他叫一聲爸爸嗎……”吳傑爸爸的心願,僅僅是希望兒子能開口說話而已。

他沒想到的是,送到特殊學校一個多月後,兒子第一次開口喊了他,混沌不清、斷斷續續的語句,字字直擊内心。“爸、爸……我……”

賀小燕告訴他,孤獨症雖然可怕,但并不代表無可救藥,隻要找到适合的方法正确引導,給孩子時間和耐心,完全是有機會融入正常社會的。

将弱點轉換為閃光點

于是,在這所特殊的學校裡,老師們一點點教吳傑發音,教他穿衣、上廁所、吃飯——這些普通孩子一學就會的簡單動作和行為,孤獨症孩子們可能要重複成百上千次才能勉強掌握。

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後,老師們發現,吳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特别好。 “孤獨症孩子刻闆的特點在吳傑身上,展現出來的就是做事積極認真,訓練刻苦從不打折,甚至有些執拗。他是那種要做事,就要做到最好的孩子!”

比方說,正因為吳傑的行為刻闆,老師規定他每天跳1000個繩,那麼他百分之百會按時完成,一個也不少。

跟學校裡很多孩子一樣,吳傑也開始學練輪滑。賀小燕認為,他們一旦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會變得開朗和容易交流,可以在運動中擷取成就感,出門也會找到朋友。

會打籃球,就能跟小夥伴一起玩,學會遵守規則;會打乒乓球,拿起拍子,彼此互相切磋;學會輪滑,大家一起朝向終點滑去,知道什麼是目标。

在這些簡單又充滿活力的運動中,孤獨症孩子身上被“屏蔽”掉的天性和能力逐漸被喚醒。

會蒙眼切菜的特奧會冠軍

吳傑剛接觸輪滑,就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原本情緒問題嚴重的他,隻要一穿上輪滑鞋,就不哭也不鬧,即便很快就摔倒在地,會笑嘻嘻地爬起來再繼續滑。

教練将一個個動作分解,再手把手示範講解,吳傑在百次、千次、萬次的模仿和練習中逐漸成長。

訓練任務跑20圈,他一圈都不會少,哪怕摔了跟頭;跳繩2000個鍛煉體力,即使手臂被繩子拍出紅印子,他也不會停下來。

吳傑在輪滑運動上表現出過人的能力,滑得又穩又快,成績一直很穩定,也成為“種子選手”。

百姓記錄|18歲你好,我有一份工作啦!
百姓記錄|18歲你好,我有一份工作啦!

2015年,9歲的吳傑在全國第六屆特奧會中,獲得了人生中第一枚金牌——1000米輪滑項目冠軍!

雖然是一名孤獨症患者,吳傑一直對生活充滿熱愛和期待。前幾年,他又對廚藝産生了興趣。賀小燕發現,學校食堂師傅做菜時,他喜歡站在邊上長時間觀察,甚至空手比劃着切菜的動作。

百姓記錄|18歲你好,我有一份工作啦!
百姓記錄|18歲你好,我有一份工作啦!

“你想學做菜嗎,吳傑?”男孩使勁點點頭。賀小燕又把他帶到了廚房。“你要備戰特奧會輪滑項目,如果想學廚藝,就得比其他小夥伴更用功!”吳傑二話不說,每天早上6點半準時來到廚房備菜、切菜,練習一個小時刀功後再去訓練輪滑,堅持了整整一年。

從最初把洋芋切成不規則的塊狀和寬窄不一的條狀,再到切得均勻,切得美觀,吳傑做到了。

眼看學校食堂沒有那麼多菜可以讓他切,賀小燕又把吳傑帶去附近的工地,說服對方讓孩子給夥食團切菜,争取到練習的機會。每天一口氣切幾十斤到幾百斤蔬菜,吳傑漸漸輕車熟路,甚至蒙上眼切也毫無難度。

接下來,他又學會了做包子、蒸饅頭,炒簡單的菜。

“吳傑很珍惜每一個做事的機會,隻要一進入工作狀态,就會很開心。”賀小燕說。随着能力的提升,吳傑也越來越自信,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2023年6月,第16屆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德國柏林舉行,受市殘聯委派,吳傑和重慶另外3名殘障人士運動員代表中國出征,拿到了100米、500米、1000米輪滑項目的金牌。同年他還入選了重慶市首屆殘障人士十大榜樣人物提名入選名單。

百姓記錄|18歲你好,我有一份工作啦!
百姓記錄|18歲你好,我有一份工作啦!

知名企業抛來橄榄枝

吳傑爸爸激動壞了,他以為最多隻能叫聲“爸爸”的兒子,竟然能做這麼多事,成為了自己的驕傲!

賀小燕的心卻依然沒有放下。雖然吳傑會做菜,會幫着老師打掃清潔,拿到了輪滑金牌,最近還當起了體育老師的乒乓球助教,練定點發球,但一開口說話就展現出跟正常孩子的差別:用詞匮乏、聲調有些古怪、表達能力非常有限。

“他的心智和語言能力隻相當于3歲左右小朋友的水準。”賀小燕歎了口氣,有時被外界打斷手裡的事情時,他會有情緒,拒絕做其他事情。

賀小燕一直認為,對于孤獨症和智力障礙孩子來說,能夠讓年紀小的回歸普通生活,讓年紀大的生活自理、走出家門、走進社群、融入社會,才是康複訓練的終極目标。

讓她欣喜的是,有企業表示願意為吳傑提供工作機會!

向吳傑抛來橄榄枝的,是一家全球連鎖快餐店新開的“天使餐廳”。“天使”,是形容在餐廳裡工作的殘障員工。

餐廳為了讓“天使員工”便于溝通,還專門做了定制,比如炸鍋除了傳統的鳴叫提示,增加了燈光提示,友善聽障“天使員工”完成标準操作。

去年9月,這家“天使餐廳”設立後,邀請吳傑去表演輪滑。他出色的表現讓在座所有人都驚歎不已。賀小燕趁機問道,要不讓他來餐廳上班吧?

面試時,吳傑戴上廚師帽和圍裙,被邀請進入後廚參觀,了解制餐流程。餐廳經理教他學習漢堡制作、顧客服務等工作。

經理原以為要教很多次才能學會,沒想到吳傑剛學了兩遍就掌握了制作漢堡!經過多方考核,餐廳決定,予以錄取,等他一滿18歲就可以來上班!

得到這個消息,賀小燕比吳傑還要高興,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那個曾經連話都不會說,“來自星星”的小男孩即将長大成人,還即将有一份工作!

此時的賀小燕是一名老師,也是一位媽媽。

吳傑談到未來更是滿臉笑意。他早已盤算好,拿到的第一份工資,給爸爸和奶奶買巧克力吃——那是他自己最喜歡的美食!

孤獨症患者要找到工作有多難?

本月,吳傑做了體檢,辦好了健康證、用于發工資的銀行卡以及電話卡。

然而,他要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第一次走出特殊學校,需要一段時間适應陌生的工作環境和新的夥伴。

賀小燕反複叮囑他,“你嗓門高,跟同僚、顧客說話要注意壓着聲音,不要把别人吓着。遇到問題不要着急,慢慢去溝通……”

2015年,樂一融合開始探索心智障礙人士支援性就業。一開始,許多機關隻要聽到孤獨症、心智障礙,一律都是搖頭。賀小燕一次次地去說服他們,“其實隻需要規則和意識的培養,他們完全能夠勝任某些簡單、重複的工作。”

慢慢有企業願意接納了。後學校與養老院合作,有20多人穩定就業5年以上;接下來在涪陵區殘聯支援下,又探索“三殘”結合模式下的殘障人士就業幫扶,為心智殘障人士就業提供了新的方向,目前穩定就業1—2年的有25人。

孤獨症患者要找到一份工作,到底有多難?賀小燕說,吳傑之是以有今天這樣的能力,是因為通過長期引導和訓練,将他決定要做一件事就一直專注重複,也就是刻闆的特點與生活對接,轉化成為生活服務的能力。然而,雖然很多孤獨症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但他們卻暫時無法與生活對接或服務。

她舉例說,比如有孩子隻要見過公交站牌一眼,就能一站不漏地複述出來,卻無法跟人交流,甚至不能了解到站下車。目前學校有上百名學生找到了工作,能養活自己,不再是家庭的“負擔”,但也有很多被“退回”的,不适應新環境,在工作點找不到跟自己“同頻”的朋友,不被他人了解......這些都是要面臨的現實問題。

百姓記錄|18歲你好,我有一份工作啦!

“别急,慢慢來......”當他發球給其他人時,吳傑會這樣安慰沒有接到球的小夥伴。

這句話,他曾經聽到賀媽和其他老師說過無數次,如今又學會了以同樣的方式安慰别人。

賀小燕知道,吳傑是真的長大了,他必定會努力去擁抱這個世界,帶着自己殘缺的翅膀。而她也會一直站在吳傑們的身後,用盡全部力量為他們支撐。她還希望,這個世界給殘障的人們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和了解,多一份愛,讓他們都可以“慢慢來”......

上遊新聞記者 紀文伶 視訊編輯 陶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