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元1125年,被稱為“一流藝術家,三流皇帝”的他,決心改過自新

作者:麼憨憨

公元1125年,被稱為"一流藝術家,三流皇帝"的他,決心改過自新。曾幾何時,這個素有"諸事皆能"美譽的皇帝,竟淪為女真人的俘虜,被貶為"昏德公",備受羞辱。他執掌天下,卻隻知沉溺于藝術和煉丹之事,等到鐵騎臨門,方祭出自我救贖的兩大絕招——《罪己诏》和退位讓賢。可是這一切是否已經太遲了?他在五國城讀誦《春秋》,渴望從中吸取治國大道,是否存有重振雄風的野心?

公元1125年,被稱為“一流藝術家,三流皇帝”的他,決心改過自新

一. 宋徽宗卧薪嘗膽,決心重振國威

五國城的日子陰暗而壓抑。每當宋徽宗從狹窄的地窖中探出頭來,眺望着遙遠的北地,心中就翻騰着萬千思緒。他不停地回想起自己年輕氣盛時的荒唐作為,對身陷囫囵的窘境也由衷感到羞愧。那些被女真人帶走的俘虜,有的已在漫漫北狩途中香消玉殒,有的則活活被凍死在冰天雪地之中。宋徽宗目睹了弟弟趙俣的骨灰,聽聞了那些無辜百姓慘遭屠戮的消息,内心無比痛楚。

是啊,要不是當年他那番昏庸無能的所作所為,焉至于此?國之将亡,皆由于他對權力的肆意揮霍,對奢靡生活的癡迷,對那些讒佞小人的縱容和寵信。那些好逸惡勞、貪婪無度的奸佞之徒,可曾想過普通黎民百姓的疾苦?可曾想過朝野與邊陲戍卒們的辛勞?在他們揮霍紙醉金迷之時,趙宋的國力已幾乎所剩無幾。

公元1125年,被稱為“一流藝術家,三流皇帝”的他,決心改過自新

宋徽宗在囚禁的寂寥中,反複回想往事,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過錯。他開始卧薪嘗膽,決心悔過自新,重振國威。隻要自己能夠活着逃出這冰天雪地,就一定要好好檢討,重新執掌大權,将國家重建立設成一片欣欣向榮的模樣。

為了實作這個目标,宋徽宗首先做的是暗中派遣親信曹勳前往江南,聯絡當今在位的宋高宗趙構。他在衣服上寫下"可便,即真來救父母"八個大字,并附上康王生母韋氏的一張短箋作為信物。這無疑是一個向趙構求援救的信号。

與此同時,他還熱衷于閱讀《春秋》這部儒家經典,希望從中找到一些治國理政的真谛。畢竟,作為趙宋王朝的統治者,他從小就備受深厚儒家熏陶,隻是年少氣盛時未曾用心體會而已。現在遭此重創,他才如夢初醒。

二. 宋徽宗藝術才華橫溢,卻廷臣佞人充斥

公元1125年,被稱為“一流藝術家,三流皇帝”的他,決心改過自新

宋徽宗自小便展現出了過人的藝術天賦。他的詩詞書畫無不令人贊歎,尤其擅長寫意山水畫。有評論家盛贊他"筆力遒勁,意境蒼茫"。他還極為喜愛園林建築,在位期間斥巨資修建了著名的艮嶽園,建築規模之宏大,布局之精巧,景緻之奇絕,堪稱古代皇家園林的典範。

然而,宋徽宗的這份藝術天賦也成為了他治國無方的一大禍根。他一味沉溺于吟風弄月的雅興,對于國事卻漸漸麻痹大意,導緻政務日漸廢弛。宋高宗趙構在即位之初對他甚為器重,命他掌管朝政,豈料他竟對這一重任視而不見,隻知追求個人的藝術理想。

這還不算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他不思黎庶疾苦,肆意揮霍民财,修建園林館閣。如他親自督造的艮嶽園便耗費巨資,搬山引水,随處可見來自各地的珍奇異寶,充滿了宋徽宗那種追求"豪華奢靡"的個人癖好。而這些錢财,無一不是百姓們血汗錢所換來的。

更可怕的是,宋徽宗混迹于一幫讒佞小人之中,對他們百依百順。蔡京、高俅、楊戬等人盡皆是貪婪無度、橫行跋扈之徒,但宋徽宗卻深受其迷惑,視若親信,大權旁落。蔡京更是心懷不軌,暗中操控朝政,使得整個宋廷上下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公元1125年,被稱為“一流藝術家,三流皇帝”的他,決心改過自新

有評論家如是說:"宋徽宗英明一世,詩文畫冊,蓋曾為古今帝王之冠冕;苟能深懷愛民之意,斷乎集大權于一身,而盡君上之職矣。奈何酷好園囿之役,而黨同佞僚,緻使國家将亡矣。"可見,宋徽宗的這番所作所為,注定要讓趙宋王朝走向衰微。

三. 宋徽宗不顧民怨,一意孤行"聯金滅遼"

宋徽宗在位期間,作為一代昏庸無道的皇帝,他的許多荒唐作為無不令人痛心疾首。其中最令人不齒的,莫過于他一意孤行發動的"聯金滅遼"戰争。

早在宋真宗時代,就有主戰派人士提出與西夏政權"聯金共攻"遼國的想法,以解決邊患。但當時緩戰派占了上風,未能付諸實施。及至宋徽宗繼位,他原本也對此事心存疑慮。

公元1125年,被稱為“一流藝術家,三流皇帝”的他,決心改過自新

可是在一幹讒佞小人的慫恿下,宋徽宗卻突然痛下決心,要進行這場有去無回的冒險。蔡京等人為了取悅宋徽宗,竟對他進行各種蠱惑和威脅,讓他相信"此舉必能掃清内憂外患"。

顯而易見,發動這場戰争無疑是缺乏遠見的。宋徽宗不思百姓的疾苦,鋪張浪費修建園林宮殿,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負擔。尤其是他耗費巨資興建艮嶽園,無疑讓民怨沸騰。而他現在又要發動戰争,将會讓老百姓雪上加霜。

1123年,宋軍遵循宋徽宗的指令,突然發動進攻,挑起了這場割據中原的内戰。起初,聯軍取得了一些進展,先後攻克了遼國的幽州等地。但形勢漸入絕境,遼國君主遷繼威出兵增援,雄師雲集,宋軍節節敗退。

終于在1125年的一場大戰中,宋軍遭到了徹底的挫敗。一時間,殘陣四起,華北大批城池相繼被遼軍攻陷。以至于大批西北邊民不得不棄家園而逃,史稱"萬家西遷"。宮中的衆多貴人,也被迫離開了京師汴梁。

公元1125年,被稱為“一流藝術家,三流皇帝”的他,決心改過自新

就在汴梁城陷落的關鍵時刻,宋徽宗卻仍在艮嶽園裡飲酒作樂,對于臨近的危機無知無覺。他這番無所顧及的行為,終究還是惹怒了女真人。遼軍攻入汴梁後,連他也被俘虜,随同大批宮眷和文武百官被押解回遼國的都城。如此一來,被稱為"靖康之變"的戰禍,徹底摧毀了宋朝的國力,也令江南一帶飽受戰火蹂躏。

四. 宋徽宗在狹隘空間中反觀自身

作為俘虜,宋徽宗在遼國的生活環境可謂窘迫異常。他被關押在一座名為"五國城"的城堡内,起居生活都受到嚴格的監視和限制。這裡曾經是遼朝關押外族俘虜的地方,四周雲蒸霧騰,氣候寒冷酷熱,生活環境極為簡陋。

宋徽宗起初對這種境遇憤懑萬分,他完全無法接受身為天子的自己淪落到這般田地。可是随着時間推移,他也漸漸冷靜了下來,開始反思自己昔日的所作所為。

公元1125年,被稱為“一流藝術家,三流皇帝”的他,決心改過自新

首先,他看到了那些同被俘虜的宋人備受折磨和虐待,不由很替他們感到痛心。盡管他們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但終究都出自同一個祖國,遭受着同樣的苦難與屈辱。有一次,宋徽宗目睹了一位俘虜因拒絕受辱而被處死的慘狀,令他倍感震撼。從此,他再也無法淡視身邊發生的這一切悲慘事件。

其次,他在狹隘的空間中孤獨地生活,思考人生,也讓他産生了重新審視自己的念頭。他開始回顧往事,反觀自身的過錯。譬如他昔日那番荒淫無度、遊手好閑的生活作風,再也無法讓他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了。他開始意識到,作為一國之君,理應以人民的福祉為重,而非隻知追求自我的享樂。

于是,宋徽宗開始在有限的書籍中勤加研讀。尤其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如《春秋》等,都被他反複誦讀,試圖從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他暗自希望,倘若自己能活着逃出這冰天雪地,就一定要好好改過自新,重新執掌大權,将國家重建立設成一片欣欣向榮的模樣。

為了實作這個目标,宋徽宗還暗中派遣親信前往江南,試圖聯絡趙構等人,密謀奪回皇位的大計。盡管這無疑是一個險阻重重的想法,但他終究沒有放棄這份重振雄風的理想和野心。

公元1125年,被稱為“一流藝術家,三流皇帝”的他,決心改過自新

五. 宋徽宗衰老他鄉,黯然終老

盡管宋徽宗在囚禁期間曾一度下定決心重振雄風,但現實殘酷地證明,這不過是一個虛無缥缈的夢想。

1127年,在獄中關押了兩年多後,59歲高齡的宋徽宗被押解回汴梁老家。但這個曾經熙攘熱鬧的京師已經面目全非,到處是被戰火燒毀的斑駁痕迹。宋徽宗被安置在離城不遠的一座廟宇之中,反複受盡女真人的監視與折辱。

一年後,當時已年屆60的宋徽宗,被女真人帶到了今山西大同一帶。在那裡,他目睹了自己的親弟弟趙俣活活被凍死的慘狀,當場便悲恸萬分,幾乎崩潰。随後不久,宋徽宗又被迫輾轉來到河北饒陽城,繼續被羁押于此。

公元1125年,被稱為“一流藝術家,三流皇帝”的他,決心改過自新

在此期間,宋徽宗依舊沒有放棄重奪皇位的企圖。他時常暗中派遣親信前往江南,試圖聯絡當今在位的趙構和其他一些重臣。但每每都是石沉大海,幾乎杳無音訊。令他最為痛心的,是有一次他的密使曹勳竟被認出身份,被江南将領殺害,從此與他徹底斷了聯系。

漸漸地,宋徽宗開始感到前景黯淡無望。他上了年紀,身體每況愈下,看來想要重掌大權已經是癡人說夢了。于是,他隻能在囚禁的寂寥中反複回顧往事,對自己昔日的所作所為而深感懊悔。

終于在1162年,85歲的宋徽宗含恨離世,葬于河北邢台。這位生前"諸事俱能"的皇帝,最終一事無成,黯然終老于他鄉之地。趙宋的統治也從此徹底被女真人所取代,一個全新的遼朝王朝開啟了它的紀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