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才知道,台灣島是清朝第二大島,那第一大島是哪裡?

作者:王曆史

許多人對此可能一知半解。衆所周知,台灣島在清朝時期曾被鄭成功占領一段時間,後來被施琅收複并正式納入版圖。然而在清朝的疆域中,卻還存在着一座比台灣島更大、更神秘的島嶼。

這座島在清朝時期雖已歸入版圖,但實際上清廷對它的管轄一直十分松散。島上居民隻需每年向京師進貢就算盡了臣禮。随着時代變遷,外族入侵者看中了這個與中原距離遙遠的島嶼,屢次對其觊觎。清朝因國力日漸衰微,最終任由外族強占了這塊領土。

這座島曾見證了中華文明在偏遠海角的延綿,也承載了一段令人沉痛的割地史。如今已被外族納為版籍,但在這個曾經屬于祖國的島嶼上,仍然留存着無可磨滅的中華痕迹。到底是哪個大島,讓我們過去重溫一番這段屈辱曆史?

才知道,台灣島是清朝第二大島,那第一大島是哪裡?

庫頁島的歸屬曆程

中華上下五千年,版圖無數次割據分合,然而,祖祖輩輩用鮮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國土,從未輕易割讓給外族。就連那片遙遠的庫頁島,在波瀾壯闊的曆史長河中,也時而被籠罩在炎黃子孫的庇蔭之下。

追溯至唐朝,庫頁島已被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疆土。彼時唐軍東征,将銳芒直指日本列島,庫頁島自然也被囊括在屬國版圖之内。雖然距離中原遙遠,但唐人治理有方,島上漁獵勘空生活秩序井然,同時也為島上百姓建立了簿籍戶口,島民皆成為中華人民族的一員。

元世祖忽必烈統一天下後,對庫頁島的管轄更是制度化。蒙古鐵騎逐漸深入庫頁,在島上設定衛所,駐軍屯墾。蒙古人也敏銳地發現了這片廣闊島嶼的潛力,他們将島上豐富的森林資源納入了賦稅體系,每年都要從庫頁征收貂皮作為貢賦。由此可見,庫頁島在元朝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屬地。

進入明代,漢人統治者對庫頁島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鄭和七下西洋時,曾親率船隊遠涉重洋,抵達庫頁島北端,為島上置立過界碑。此後,明廷又在庫頁島上設立了軍事重鎮,常駐官兵數千人防守。是當時一件具有開拓進取精神和軍事戰略意義的大事。

及至清朝,庫頁島被賦予了崇高的"中國領土最東端"地位。乾隆皇帝更是在禦覽中對庫頁島的歸屬地位高度重視,稱庫頁島為"天朝所有"。為彰顯帝力,乾隆老兒特地在島上樹起了自己名聯的石碑,以昭示庫頁島的主權歸屬。

由此可見,雖然庫頁島在地理位置上遠離中原腹地,但自唐朝以來,曆代中央王朝都将其視作疆土神聖不可侵犯,并付諸種種管轄力度,島上中華文化遺存至今仍有遺存。直到清朝中葉,這片曾被萬裡長城勾勒出遼闊版圖的島嶼,才命運多舛地淪為他人瓜分的籌碼。

清朝對庫頁島的松散管轄

縱觀中華數千年史,皇朝對于遠離中原的邊疆,向來持管治寬松的态度。庫頁島作為偏遠海島,在清廷的治理之下,更是如此。清朝雖主張"庫頁在屬",但在實際上對這座島的管轄卻十分松懈。

據清史資料記載,清廷對庫頁島居民的管理,僅限于每年向島上派遣官員進行"征貢賞賜"。也就是說,隻要庫頁島的費雅喀族人按時上繳所要求的貢品,清廷便無其他過多節制,對于島上的生态人文秩序置之不理。

關于這一"貢緣"制度,清朝康熙年間即有明文規定:"居住海島之庫頁費雅喀人貢貂,則由三姓副都統衙門派出官兵,前往約定之奇集噶珊收集貢貂并頒賞烏林。如不前來約定之地,則令官兵尋入海島,喚其前來,征收貂皮并頒賞烏林。"

由此可見,清朝對庫頁島的管轄無非就是要求島民每年進貢,以示臣服。一旦島民拒絕進貢,便派遣官兵前往"喚其前來"。除此之外,清廷對于庫頁島内部事務從未進行過有效管控,島上的生産生活、社會秩序全憑島民自理。

才知道,台灣島是清朝第二大島,那第一大島是哪裡?

不難看出,這是一種十分懈怠且不得人心的統治方式。清朝之是以如此,原因就在于庫頁島遠離中原,地處偏僻,往返頗為不便。長期以來,朝廷也無暇顧及這個小小的島嶼,更不會派遣專人長駐其上,高度自治幾乎成為了庫頁島的現狀。

即便如此,島上居民依舊勤于勞作,過着自給自足的漁獵生活。他們自有一套獨特的管理制度,遵從祖輩相沿而下的生活禮儀,井然有序。可以說,這種松散管轄的局面,反而使得庫頁島的生活文化得以保持原汁原味,免遭外來文化的削足浸染。

然而,這種對遠離中央的疏于監管,在大航海時代卻釀成了緻命的隐患。強權國家對于海外領土的貪婪注目,很快就讓這方淨土陷入了被瓜分的危機。清朝皇朝權力的衰微,使其在面臨外族入侵時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任人宰割。

正是由于清廷對庫頁島過于漫不經心的管治作風,才埋下了日後失土這一罪根禍患。庫頁島淪為外族瓜分的犧牲品,不啻是滿清這一割據中原的最後一朝,在對外政策上徹頭徹尾的失策。

外族入侵與割地

清朝雖對庫頁島實行了松散管轄,但在法理上它依舊是中國的領土。然而随着時代變遷,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野心日益膨脹,他們很快就將貪婪的目光投向了這塊富饒的島嶼。

早在1742年,俄羅斯探險家就發現了庫頁島的存在。彼時沙皇俄羅斯正處于疆土擴張的黃金時期,對這塊肥沃的島嶼自然垂涎欲滴。不久,俄羅斯便開始着手侵占這處中國領地。

1803年,沙俄首次派遣軍艦駐守庫頁島,在島上樹立了屬于自己的旗幟和哨所。數十年間,俄軍在島上不斷擴建軍事設施,企圖徹底霸占這方疆土。而因軍力日衰的清朝,即便有心奪回庫頁,也絕無還手之力。

直到1855年,俄國徹底宣布将庫頁島占為已有,命名為"薩哈林島"。他們驅趕島上的中國漁民,用武力手段暴力殖民這片海外領地。雖然滿清政府多次抗議,但仍無濟于事。

就在中國政府對俄國入侵無可奈何時,日本也虎視眈眈,伺機入主庫頁島。1905年,俄日戰争打響,俄軍在日軍攻勢下不支陷落,日本趁機占領了北部的庫頁島。至此,這座中國領有的島嶼徹底淪為外族的殖民地。

在被割據的數十年間,外族殖民者對庫頁島上的中國人實施了無情的驅趕和掠奪。他們将大片土地占為己有,迫使島上的漁民無地耕作,失去生存之本。俄國人更是在島上興建了大規模的監獄,将抗拒的中國人關押其中,遭受酷刑虐待。

更為可憎的是,殖民者們對島上的一切中華文化遺存視而不見,放任其被破壞摧殘。乾隆禦書石刻被任意塗污塞毀,村落古迹不複存在。他們對島上的一切曆史文物推而廣之,試圖徹底抹殺庫頁島的中國印記。

直至20世紀中期,中俄兩國政府就歸屬庫頁島的主權問題達成協定,這座島最終塵埃落定,被俄國所"合法"占據。但令人遺憾的是,當時中國政府處于内憂外患的艱難時期,根本無暇理會這塊偏遠海外領地的存亡。

曆經百年屈辱,如今的庫頁島已經基本消失了當年的中華文化痕迹。曾經屬于祖國的領土,如今隻能被外族劃為一片"俄羅斯領海"。不禁讓人感懷大清朝收縮日趨衰弱,任由外族肆意侵奪中華疆土的悲哀曆史。

島上遺留中華文化遺存

盡管庫頁島如今已被外族占據,成為他人的領土,但這片曾屬于中華疆域的地方,至今仍留存着無可磨滅的中國文化印記。

才知道,台灣島是清朝第二大島,那第一大島是哪裡?

最為顯著的,當屬乾隆皇帝禦書的那方石刻。公元1786年,乾隆皇帝在禦覽《暹羅記略》一書時,對庫頁島的歸屬地位深有體認,因而親筆題寫了"海波止止斯有最,天朝物華嵘巍巍"的對聯,囑令工匠在島上镌刻,以彰顯帝國對庫頁島的主權。這方石碑雖曾在外族殖民時期遭到塗污損毀,但至今仍屹立在庫頁島北端的敖羅努澤村,昭示着這裡曾是清朝的疆土版圖。

除此之外,島上的地名體系也保留着中國語言的痕迹。例如庫頁一詞的俄羅斯語音譯就是"薩哈林",與當地居民口中的"吉利耶"音相近。還有島上的許多山川河流地名,都能從庫頁方言中找到語源淵源。這無疑證明了,中華文明在這方偏遠海外,也曾留有深深烙印。

而在庫頁島居民的生活習俗中,則洋溢着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曆史學家考察發現,島上有諸多生活禮儀和村落布局,都與中國大陸極為相似。例如庫頁人建房時講究"四合院"的布局形制,正門要正對大路;年節時則有守歲、燒冥鈔的習慣,與中國農村别無二緻。

甚至一些極為細微的生活細節,都能從中看出中華文化的影子。比如島上漁民打制的魚叉,形制同樣是模仿中國大陸的做法。庫頁人還保留了古老的生火方式,利用兩塊木柴摩擦燃燒取暖。這些充滿嶺南風情的生活習俗,都證明了庫頁島上居民在當年便是華夏子民的後裔。

凡此種種,都道出了庫頁島絕非是一處與華夏毫無瓜葛的陌生之地。顯然,在數百年前,這裡就有着中華文明的火種播迹,中國人在島上生根發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性。這種源遠流長的文化基因,即便遭到外族入侵和殖民,也終究難以完全根除。

正是由于庫頁島上遺留的深厚中華文化底蘊,才使得這片曾經的神州疆土,雖一度被外族占據,卻依舊帶有濃厚的中國氣息。島上的石刻、地名、民俗,都像一面鏡子,照見了華夏文明在這一偏遠海角的曼妙身影。唯恨因朝廷軍力凋零,才使這方疆土無奈被外族瓜分占據,使中華文化在庫頁島呈現出斷裂殘餘的景象。

中國對庫頁島主權的曆史主張

縱觀曆史,中國政府對庫頁島主權的主張實為堅韌不渝。盡管這片領土一度被外族占據,但在不同時期,中國都曾就此提出過堅決抗議和主權主張。

追溯至清末,便是如此。1875年,俄國開始在庫頁島上大肆殖民,驅趕當地漁民,開設礦廠。當年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即就俄國侵占庫頁島一事向朝廷提出申冤。朝廷亦做出回應,指令"該島應将俄人驅逐出境"。

不過,彼時陷于内憂外患的清廷已無暇理會庫頁島的存亡。随着時間推移,俄國在島上的勢力逐漸擴張,曾經的中國版圖最終淪為了俄羅斯的殖民地。

及至民國時期,國民政府亦未對庫頁島主權棄之不顧。1932年,時任哈爾濱駐俄大使館領事的汪榮寶就曾專門就俄占庫頁島一事向蘇俄政府提出交涉,要求俄方歸還這片原屬中國的領土。然而由于實力懸殊,交涉最終徒勞無功。

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解放區政府亦就庫頁島歸屬問題與蘇聯代表進行過多次交涉。其間,周恩來總理曾于1949年親自就中國對庫頁島的主權提出過聲明,要求蘇聯無條件歸還庫頁島。但由于當時形勢所限,此事最終未能徹底執行。

進入新中國後,中國政府一直未曾放棄對庫頁島主權的堅持。1951年,周恩來總理在與蘇聯外長簽訂條約時,再次就庫頁島歸屬提出嚴正交涉。不過,由于當時中蘇蜜月期的特殊外交關系,雙方最終未能在庫頁問題上取得突破。

直至20世紀80年代,随着國力的壯大和外交話語權的提升,中國提出了在庫頁問題上與蘇聯進行談判的設想。終于在1991年,中俄兩國簽署了一份共同聲明,确定庫頁島歸屬俄羅斯主權。

縱觀百餘年來的主權争議,可見中國從未對庫頁島的主權地位視而不見。不同時期的中國政府,都曾就此向外族占領者提出過抗議和交涉。隻是由于國力不足和外交環境所限,未能就此付諸武力相奪。

結尾

最終,為謀求涉外關系的大局,新中國政府隻能在主權問題上做出讓步,将庫頁島的領土權永久割讓給俄羅斯。這雖然是一種無奈之舉,卻也展現了中國政府在領土争端問題上的理性務實态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