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很多AI軟體應用于臨床診療實踐,但多數不是醫療級

作者:營養和醫學

原創 GlobalMD 全球醫生組織 2024-05-12 06:56 美國

很多AI軟體應用于臨床診療實踐,但多數不是醫療級

差別“醫療級”和“非醫療級”AI軟體或AI驅動的裝置,看其是否獲得監管機構準許。AI企業和研發機構可能展示一些循證依據和臨床驗證效果,但最終仍需監管機構準許進入臨床。目前醫院裡所用的AI軟體或AI驅動的裝置多數不屬于“醫療級”。關注詳情。

很多AI軟體應用于臨床診療實踐,但多數不是醫療級

閱讀文摘

AI技術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議。在提高疾病診斷精度、優化治療方案和增強手術精确性方面,AI顯示了巨大優勢和潛力。

但是,根據各國醫療産品監管法規和要求,AI軟體和AI驅動的裝置用于醫療環境(醫院或居家病床),仍需要嚴格審批和認可。

盡管AI工具已經用于診療實踐中,比如AI軟體輔助識别皮膚病變;預測心髒病或輔助微創手術等。但這些AI工具的精準性和在不同環境中的同質表現仍有問題,特别是資料驅動的情境下,可能産生誤差或“幻覺”現象,即AI的決策或建議與實際不符。

為了確定AI工具在醫療保健中的應用是安全和有效的,“醫療級”評估尤為重要,包括科學驗證和适應性測試,确認AI工具在不同環境中穩定運作,且不會因環境變化而“失靈”。

AI企業需要關注其産品科學驗證的嚴謹性,避免偏見風險,確定測試的廣泛性和深入性。與此同時,醫生應接受相關教育訓練,學習如何使用AI工具,評判是否符合醫療流程和規則。

在全球範圍内,對AI的監管正在形成共識,例如歐盟的AI法案和美國FDA的相關審評标準,但對于醫療AI技術的本地化和定制化,仍然需要重新驗證和調試。這也凸顯了AI技術的挑戰,以及監管政策和倫理規則的多樣化。

赴美AI醫學和智慧醫院考察項目旨在“走出去”,深度考察和交流AI技術在解決醫療問題以及評審監管規則方面的共識與差異性。點選連結關注詳情。

很多AI軟體應用于臨床診療實踐,但多數不是醫療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