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媒:中國巨型巡天望遠鏡再度推遲,但這也許是最優解

作者:天機調茶局

近日,據香港知名國際媒體報道,中國的巨型巡天望遠鏡——中國空間站望遠鏡(CSST)原定于2023年底發射,如今又面臨推遲,可能要等到2026年12月才能飛天。

港媒:中國巨型巡天望遠鏡再度推遲,但這也許是最優解

這是自項目啟動以來的第二次推遲。此前,中國巡天光學設施責任科學家詹虎在接受《科學美國人》雜志采訪時曾透露,發射時間從2023年底推遲到了2025年中。

這個直徑2米的望遠鏡是迄今為止中國在太空建造的最大且最複雜的科學設施,其視場比哈勃太空望遠鏡大300倍以上。盡管面臨延期,但項目科學家表示,望遠鏡的主要元件已經完成,并且正在進行嚴格的性能測試。

觀察人士指出,大型太空望遠鏡推遲部署并不罕見。延誤可能是出于良好的技術和實際原因,畢竟中國沒必要冒險推出一些可能會效果不佳的東西。是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推遲,對于巡天望遠鏡而言,也許是最優解。

發射再度推遲的原因

最近在杭州舉行的CSST科學會議上透露的示範文稿顯示,巡天望遠鏡的主要元件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嚴格的性能測試。盡管如此,整個飛行模型要到明年秋天才能組裝完成。根據會議洩露的幻燈片,CSST将在2026年12月21日前準備好升空。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CSST團隊成員表示,望遠鏡的發展過程中沒有不可逾越的技術障礙,“整體而言,望遠鏡的設計規格非常高,這使得建造過程極具挑戰性。”他補充說,推遲發射是為了確定裝置萬無一失。

港媒:中國巨型巡天望遠鏡再度推遲,但這也許是最優解

巡天望遠鏡将成為中國在太空中建造的最大、最複雜的科學設施,它的視野比哈勃望遠鏡大300多倍。巡天望遠鏡配備五個由中國國内研發的儀器,其中包括一台2.6億像素的巡天相機,作為主要觀測裝置。

這一望遠鏡不僅能夠幫助中國天文學界從事廣泛的研究,從宇宙學到系外行星和黑洞的研究,還将與國際上其他重要的天文望遠鏡如NASA的羅曼望遠鏡進行比較。後者計劃于2027年中期發射,雖然巡天和羅曼望遠鏡在某些波段上有重疊,但各自的設計波段不同,是以兩者是互補的。

香港大學天體實體學家昆廷·帕克(Quentin Parker)指出,如果新的發射日期得到确認,中國本來可以在科學成就上領先美國的優勢将有所減弱。然而,巡天望遠鏡在與天宮空間站共軌運作,意味着宇航員可以對其進行維修、更換或更新部件,甚至安裝新儀器。相比之下,像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和羅曼望遠鏡這樣的裝置則無法在太空中得到修複。

盡管發射的推遲可能令人失望,但為了確定裝置的可靠性和長期運作,推遲發射是必要的。畢竟,沒有人希望一個可能失敗或無法正常工作的望遠鏡進入太空。

巡天望遠鏡的提出是中國空間站計劃的一部分,并于2013年獲得中國政府準許。它将為整個中國天文學界服務,從宇宙學到系外行星和黑洞的研究,填補中國科學家長期以來缺乏類似哈勃望遠鏡的空白。

港媒:中國巨型巡天望遠鏡再度推遲,但這也許是最優解

事實上,大型太空望遠鏡推遲部署并不罕見。比如,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在推遲了十多年并且成本超支之後,最終于2021年發射升空,現在它正在改變我們對宇宙許多方面的了解。是以,對于巡天望遠鏡的推遲,我們不必過于擔憂。

技術挑戰與國際競争

在了解了巡天望遠鏡推遲發射的事實後,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讨其中的深層次原因和影響。這不僅關系到中國在國際天文學領域的地位,也對未來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産生重要影響。

巡天望遠鏡作為中國在太空中建造的最複雜的科學設施,其設計規格極高,技術難度也相應增加。這種高标準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在國際天文學領域的雄心。

港媒:中國巨型巡天望遠鏡再度推遲,但這也許是最優解

然而,高标準也意味着更高的技術挑戰,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來克服。此次發射推遲,可以看作是對技術難題的應對和解決過程。

與此同時,國際上的太空望遠鏡競争也在加劇。NASA的羅曼望遠鏡預計于2027年中期發射,而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已在2021年成功升空并取得了顯著成果。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需要確定巡天望遠鏡的各項技術名額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才能在未來的科學研究中占據優勢地位。

推遲發射可能有其戰略考慮。在國際天文學領域,科學裝置的可靠性和長期穩定運作至關重要。

如果巡天望遠鏡在發射後出現故障,不僅會對中國的國際聲譽造成負面影響,還可能影響到未來的科學研究。是以,通過推遲發射來確定望遠鏡的可靠性和性能,是一種穩妥的政策。

港媒:中國巨型巡天望遠鏡再度推遲,但這也許是最優解

此外,巡天望遠鏡與天宮空間站共軌運作,這種設計使得望遠鏡可以在太空中得到維修和更新。相比之下,詹姆斯·韋伯和羅曼望遠鏡在發射後如果出現問題,将很難進行修複。

這一獨特的優勢使得中國在未來的天文學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優勢。

稍作小結

巡天望遠鏡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進行廣泛的科學研究,包括宇宙學、系外行星和黑洞等領域。其2.6億像素的巡天相機将為科學家提供前所未有的高清宇宙圖像,有助于推動人類對宇宙的了解。此外,望遠鏡的研究成果不僅限于中國,也将對全球的天文學研究産生深遠影響。

通過這次推遲發射,巡天望遠鏡的科學團隊有更多時間進行詳細的測試和調整,以確定裝置能夠在長期運作中保持最佳狀态。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科學研究的品質,也為未來的科學發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港媒:中國巨型巡天望遠鏡再度推遲,但這也許是最優解

綜上所述,巡天望遠鏡的發射推遲雖然令人遺憾,但卻是為了確定裝置的可靠性和科學研究的高品質。

通過克服技術難題,優化設計和測試過程,中國有望在未來的天文學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與此同時,巡天望遠鏡與天宮空間站共軌運作的獨特優勢,也為未來的維修和更新提供了保障。

在國際天文學領域的激烈競争中,中國的巡天望遠鏡項目展現出了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戰略眼光。

盡管發射推遲,但這并不會影響中國在天文學研究中的長遠發展。

我們期待巡天望遠鏡在2026年順利升空,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做出重要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