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居民存款“搬家” 銀行理财擴容2萬億元

居民存款“搬家” 銀行理财擴容2萬億元

中國經營報

2024-05-18 08:05釋出于黑龍江中國經營報官方賬号

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道

随着債市持續走牛,4月理财規模環比增長超過2萬億元。

與此同時,據央行近期公布的資料,今年前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32萬億元,對比央行一季度資料來看,4月單月人民币存款減少3.92億元。其中,住戶存款縮減了1.8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縮減了1.87萬億元。

業内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理财規模環比增長,原因是近期理财産品整體獲得穩定較好的收益;同時,随着銀行存款降息的影響逐漸顯露,理财成本效益進一步提高,不少資金轉向成本效益較高的銀行理财産品。

部分業内人士指出,存款和理财之間的互相轉化為正常現象,雖然4月人民币存款規模減小,但目前居民和企業儲蓄意願并未出現根本性、趨勢性變化,微觀經濟主體特别是居民總體上仍會表現出較高的儲蓄意願以及低風險偏好的投資意向。

人民币存款下降

央行近日釋出的《2024年4月金融統計資料報告》顯示,4月末人民币存款餘額291.59萬億元,同比增長6.6%。前4個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32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7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65萬億元,财政性存款減少187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23萬億元。

此前釋出的《2024年3月金融統計資料報告》顯示,3月末,人民币存款餘額295.51萬億元。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8.56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225億元,财政性存款減少2855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56萬億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判斷:“4月人民币存款規模減小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受治理資金空轉、國債到期量大以及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偏緩等因素影響,當月新增社融為負,這會直接導緻由貸款和債券融資派生的存款減少。二是4月為一季度季末後的首月,部分居民存款‘搬家’到理财,屬于季節性現象。三是近期監管叫停‘手工補息’方式高息攬儲。”

中央财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告訴記者:“4月份人民币存款減少的原因:一是季末因素的影響。一般而言,因為銀行的季度考核,特别是一季度末是開門紅活動兌現獎勵的時點,往往會出現理财回表、存款高增的情況。一季度結束之後的4月份,則又會出現理财高增、存款增長放緩的情況。二是央行推動商業銀行整改高息儲蓄産品。三是低息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部分經濟主體尋找存款替代品的意願。”

另據記者了解,自2024年1月1日至今,已有多家銀行陸續下調存款利率。例如,桂林銀行公告表示,自5月8日起對部分存款産品執行利率進行調整,其中5年期存款年利率調整至2.8%,較此前下降了40個基點;哈爾濱銀行4月釋出公告稱,3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從2.25%下調至2.05%,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從2.3%下調至2.0%,此次是繼今年1月份後,部分銀行再次下調整存整取存款利率。

從存款産品結構上,近期大額存款産品調整收縮,智能通知存款陸續下架。記者了解到,一方面,某股份制銀行近期暫停銷售半年期及以上期限大額存單産品;另一方面,多家銀行近期集中下架智能通知存款,停止自動滾存,客戶支取需進行通知預約。上述調整的主要目的均是降低資金成本。

同時,監管嚴查“手工補息”也進一步推動銀行存款收益下降。4月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釋出《關于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争秩序的倡議》,要求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維護市場合理競争秩序,強化存款利率調整效果,穩定銀行負債成本。

興業研究相關研報顯示,對手工補息采取嚴監管之後,銀行存款的收益率下降。從“價”的角度來看,存款是銀行的負債,存款利率的變化會使得銀行的負債成本率發生改變,債券是銀行的可投資産,債券收益率是銀行資産收益的一部分。手工補息嚴監管使銀行整體負債成本率下降,進而緩解銀行的息差壓力。

不過,“月度資料具有較強波動性,隻看4月資料,很難斷言資金流向已出現結構性、趨勢性變化,還需要繼續觀察。” 中國銀行研究院進階研究員趙廷辰分析,相比過去一段時間的較快增長,未來存款增速放緩是有可能的。近年來為穩經濟,銀行業加大力度支援實體經濟,信貸保持較快增長。資産端的增長,需要負債端的比對,為投放貸款提供融資。為此,銀行吸儲保持較大力度,一些銀行高息攬儲的問題仍然存在,疊加資本市場震蕩、理财市場波動等因素,社會資金持續向銀行存款集中。

趙廷辰表示:“目前來看,由于淨息差快速收窄,雖然銀行存貸款增長較快,但‘以量補價’已難以為繼,近幾年來出現了銀行業利潤增速下滑的趨勢。大陸已步入高品質發展階段,評價經濟發展成績不能隻看量,還要看質。同樣,未來評價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應過度關注存貸款增長規模,還要看金融服務效率。監管部門曾多次提出要盤活存量金融資源、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下一步銀行也應适度放緩規模增速,更多關注提高服務品質和效率,由此可能也會帶來人民币存款增速的适度放緩。”

4月末,由各類存款構成的M2同比增速降至7.2%。王青表示,4月末M2增速驟降更多屬于短期波動。後期在“信貸均衡投放”效應反轉,貸款持續同比多增,以及國債到期高峰退去(4月國債到期規模為11834.04億元,5月降至3100.9億元),超長期特别國債開閘發行,地方政府債發行節奏加快等因素推動下,新增社融資料不僅會恢複正增長,而且一些月份還會出現同比多增。這會帶動各類存款回升,預計5月末M2增速有望大幅反彈至8.0%以上。

理财規模環比增長

央行《一季度貨币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表記憶體款和表外資管産品等各類資産的回報率會出現相對變化,影響居民風險偏好和投資行為,居民會相應調整資産配置,這也是影響居民存款占比的重要因素。

據中信證券研報測算,2024年4月理财規模增長至29.28萬億元,遠超此前預測,突破了29萬億元的關口。另根據普益标準資料統計,截至2024年4月30日,銀行理财産品存續規模為28.42萬億元,環比增加2.34萬億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除了1.2萬億元是3月理财回表的季節性修複外,4月理财規模高增的原因還有以下三點:一是2024年以來債市持續走牛,理财也持續了穩定不俗的收益;二是存款降息的影響逐漸顯露,大行3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僅1.95%,甚至低于大部分現金理财收益,理财成本效益進一步提高,吸引了大量的資金;三是手工補息、高息攬儲行為被監管禁止,大量資金溢出到成本效益較高的銀行理财産品。

王青告訴記者:“受年初貨币政策全面發力,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面臨‘資産荒’,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偏緩,以及宏觀預期偏弱等因素帶動,近期主要市場利率出現較大幅度下行。其中,4月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創下逾20年最低。債券收益率與債券價格反向運作,近期債市大幅走牛,階段性形成資金‘虹吸效應’。這也是4月理财産品規模環比大漲的一個重要原因。這與2022年11月受疫情防控轉段預期升溫,債市收益率大幅上行,理财大規模贖回導緻當月存款高增的過程正相反。”

楊海平表示:“存款和理财之間的互相轉化為正常現象。商業銀行主動調整存款結構,強化存款付息成本精細化管理的趨勢亦十分明顯,且下一步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下調也确有一定的空間。”楊海平認為,至少在目前居民和企業儲蓄意願并未出現根本性、趨勢性變化。4月的居民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都在減少;企業貸款意願也比較弱,社融出現了負增長,這些都反映出微觀經濟主體的信心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微觀經濟主體特别是居民總體上仍會表現出低風險偏好以及較高的儲蓄意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