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成年人“喜歡熬夜”的原因,都在這裡了

作者:何所歡出品
心理學:成年人“喜歡熬夜”的原因,都在這裡了

看過一組資料:

超過4成的年輕人幾乎每天都在熬夜,超過80%的人認為,零點之後睡覺就是熬夜;即使意識到熬夜不好,但也有超過7成的人一定要拖延到零點後才肯睡覺。

當我們在談論“熬夜”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試着從不一樣的角度,去分析當代人喜歡熬夜的原因。

-01

“報複性熬夜”:心理補償機制

你有沒有這種行為?

小時候不被滿足的食物,零食,玩具或願望,長大賺錢後,報複性去消費,去自我滿足。

以前舍不得買的東西,現在有錢了就越來越想買;

以前做不到的,得不到的東西,現在經常去做。

其實這些都是“心理補償”在作祟,熬夜也是如此。

可以了解為:

當一個人在某件事,某些關系裡感到焦慮、不安,就會從别處尋找片刻的安甯,來補償這份缺失的安全感和歸屬。

為什麼熬夜?

因為白天不屬于自己,白天是社畜,是戴着面具生活的人;

隻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放下防備完全做自己。

白天沒時間,晚上好不容易有一些時間,就不舍得今天那麼快過去;

但适當補償是好的,能獲得身心放松,過度補償卻是弊大于利。

心理學:成年人“喜歡熬夜”的原因,都在這裡了

-02

驅動力與愧疚感的情緒拉扯

為什麼會有愧疚感?

對即将過完的一天感覺不滿意,認為自己好像沒有做什麼“有價值”的事情,又是擺爛的,混吃等死的一天。

想要在這天的尾巴,再去做點事情補救一下,比如:運動一會,看會書,看會劇,學會習……

但下班回到家裡,吃飯,收拾衛生,躺在沙發上休息一會兒,時間已經不早了。

拿起手機放松一會,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再看一下時間,基本上零點。

此時腦海中有多種聲音。

負責驅動力的聲音:

沒關系,看幾頁書再睡覺吧,也算是努力了。

負責愧疚感的聲音:

好糟糕啊,渾渾噩噩的一天又過去了。

負責享樂的聲音:

沒關系,再看一會兒手機就睡覺了,明天再好好用功吧。

可以說8成的人,都無法建立起完全有序的生活狀态。

比如:不拖沓,果斷,驅動力強,說做就做……

當沖突産生,當内在能量被各種情緒拉扯,就形成了精神内耗。

對于當代人來說,熬夜不算什麼;

最重要的是,在熬夜與建立秩序之間,尋找到一個最佳平衡。

既能享樂,也有驅動力,才不會産生愧疚感。

最怕什麼?

該放松的時候,腦袋裡想着工作,看書,做家務;

該忙碌的時候,腦袋裡又想着玩。

心理學:成年人“喜歡熬夜”的原因,都在這裡了

-03

轉移焦慮與痛苦的方式

對于喜歡熬夜的人來說,夜晚就是最自由,最歡喜,不被人打擾的時刻;

這個時候去做一些喜歡的,慢節奏的事情,快樂程度是白天的數倍。

白天越煩惱,越焦慮,越暴躁,越不開心,晚上熬夜的瘾就越大;

這是一種焦慮和痛苦的轉移。

當一個人在沒有安全感,焦慮的狀态下,很難沉浸式投入某件事裡去。

是以這個階段無論做什麼,效率都是極低的,就變成了“垃圾時間”。

在這個時間裡,會想辦法轉移注意力。

于是,有人晚上打遊戲,吃宵夜,看劇,總之就是無法讓自己保持專注。

從這個角度講,習慣熬夜的人,其實也是潛意識裡安全感的缺失。

越不安,越想熬夜;

在熬夜晚睡的過程中,通過各種娛樂的方式,去轉移内心不安的情緒。

話題:

你為什麼熬夜?

作者何所歡:

專注兩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長,社交關系等分析,關注我,為你帶來更多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