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作者:中農富通長三角規劃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戰略工程。近年來,随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推進,許多鄉村積極培育打造鄉村旅遊新業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當地生态資源、農業資源、文化資源等優勢,推動農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力,探索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的發展之路。

作為“提升農業發展品質,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的展現和目标,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中,國家對一二三産融合、農文旅融合、産村融合發展寄予厚望。農文旅融合、産村融合作為鄉村振興的新型發展模式,既符合大陸鄉村旅遊發展的實際需求,也順應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發展趨勢。‍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村産業融合的六個基本要素

01 特色農産品:依托農産品的多種原料生産方式及特色,包括原産地、品種、生态環境和特種品種等,是産業融合的重要基礎。

02 精深加工:以多元化的加工技藝為核心,包括特殊加工工藝、加工材質、文化傳承、工匠精神等,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産、特色技術、特色加工等有文化内涵及工藝在内的加工産品。

03 文化創意方式:結合時尚、文化、消費産品的創造方式,提高産品的文化屬性,從産品的包裝、效果、體驗和藝術價值等方面,塑造産品文化品牌。

04 品牌營銷:通過企業、電商、品牌營銷和網絡營銷的方式,推廣産品品質和體驗,實作品牌化營銷,塑造其品牌影響力。

05 推廣銷售方式:利用多種推廣和銷售手段,實作規模化銷售、合作社銷售、大型企業帶動以及企業加盟的銷售方式,促進品牌化營銷。

06 體驗化消費方式:通過旅遊引導,使遊客實作多種方式的體驗化,包括生活、參與生産、創造和産品消費的體驗化,實作體驗化的銷售和消費。

農村産業融合的“三方向六類型”模型探究

01以一産為主導的二、三産融合發展模式

以“原産地特色+原材料加工”的消費驅動模式,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主要由一産帶動二産和三産發展,實作特色農産品→加工→服務體驗(旅遊觀光、休閑及度假、網際網路應用、物流倉儲、銷售等)的全産業鍊發展模式。

02以二産加工為主導的一、三産融合發展模式(二三一模式)

以加工産業“加工産品+文化服務”為引領,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主要由二産帶動一産和三産發展,實作農産品加工→特色手工藝品→文化傳承(手藝及工匠等)的發展模式,促進加工産業在農産品轉型更新中的積極推動作用。

03以三産為主導的融合發展模式(三二一模式)

(1)旅遊引導的消費聚集模式:利用旅遊聚集人氣的優勢,打造景觀吸引核,促進人流帶來消費,形成購買力和服務支撐。實作由三産(旅遊業)帶動一産和二産聯合發展的帶動模式。

(2)以科技手段帶動的新産品開發模式:依托科技的先進生産力,開發科技應用和科技服務等功能,實作農業的附加價值提升,建構三産(科技業)帶動一産和二産融合發展模式。

(3)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消費、人才聚集模式:以文化創意為核心,通過文創農産品的生産、以及文創功能模式的引入,建構三産(文化産業)帶動一産和二産融合發展模式。

(4)以電商物流為引領的服務帶動模式:主要以物流配送為核心,形成規模化生産、銷售、服務網絡體系,建構完善的産業鍊體系,建構三産(服務業)帶動一産和二産融合發展模式。

産業融合的六大路徑

01農村産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

推動農村産業融合與新型城鎮化關聯發展。引導農村二三産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産業園區集中。發揮對人口集聚和城鄉建設的帶動作用,培育農産品加工、商貿物流等專業特色小鎮。

02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發展高效、綠色農業,以高效益、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主要内容的“一高三新”農業蓬勃發展,一些傳統資源、農業廢棄物被綜合利用,激發農業潛力。主要為農業提升,調整農業發展結構。

03延伸農業産業鍊

通過農産品精深加工、冷鍊物流體系建設、優勢産區批發市場建設等方式,實作農副産業與市場流通、存儲的有機銜接,建構一二産與三産業間的聯系紐帶,促進“農業+加工業”、“農業+服務業”融合,實作一二産、一三産、一二三産融合的目标。

04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推動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等産業的深入融合,實作農業從生産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創意農業、農耕體驗以及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産業。

05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态

發展農村新型創意業态,包括休閑觀光、體驗農業、養生養老、創意農業等旅遊業态、優質林果、設施蔬菜、草食畜牧、中藥材種植等特色業态、農村電商、農産品定制等“網際網路+”等新業态,促進“加工業+服務業”、“農業+加工業+服務業”融合,實作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06引導産業集聚發展

依托一二三産在空間上的疊合發展,從建設種植基地→農産品加工制作→倉儲智能管理→市場營銷體系,建構“全産業鍊”發展模式,通過在農産品生産優勢區域發展加工和流通園區,配套相應的科研、教育訓練、資訊等平台,形成生産、加工、流通一體化的融合形式,實作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十大經典案例

01燕山藥花谷|鄉村振興+中草藥

燕山藥花谷位于中國知名道地藥材集聚區灤平縣,以京津冀中草藥大會為契機,整合30個溝域村莊,打造燕山藥花谷産業叢集示範片區。定位為京津冀規模特大的中藥材産業園區、中國北方中藥材主題休閑觀光旅遊區、京津翼中藥材産業公園、農旅融合型特色産業叢集。

空間布局上,建構因地制宜的農旅結合空間結構,在産業融合上,以農旅融合、景田一體的“旅遊+中藥材”相結合的方式,形成鄉村觀光休閑度假養生旅遊綜合體。藥花特色産業叢集帶動了溝域幾十個村脫貧緻富,盤活了溝域經濟、旅遊經濟,京津冀中草藥大會的舉辦又為項目注入了品牌IP背書。燕山藥花谷是中國大量深山溝域鄉村振興的可參照路徑模式。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02葡堤原鄉 | 鄉村振興+葡萄産業

項目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蕭縣白土鎮張村,規劃前的張村是個出了名的貧困村,曾經村裡的黨總支書記評價它“山窮水盡”。規劃後的張村搖身一變,成為擁有省級葡萄示範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園、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和休閑度假區的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通過對項目地資源的綜合分析,确定了産村一體型發展模式。依托蕭縣葡萄品牌、張村現有葡萄、草莓等特色産業、生态河堤等鄉村旅遊資源,抓住曆史機遇,通過葡萄科技示範、鮮儲物流、親子研學、林果采摘、生态觀光、文化體驗、露營拓展、特色美食、配套服務等主要功能盤活場地,合理安排開發時序,重點發展精品葡萄種植産業及鄉村休閑産業為代表的農旅融合綜合體項目。全面緻力于鄉村五大振興,實作産業引領、綠色發展的鄉村全面振興示範樣闆。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03中國藍莓小鎮 | 鄉村振興+藍莓産業

項目位于山東省青島市藏馬山度假區,在藏馬山成功地植入了藍莓、香草、茶、有機疏菜等創意農業,不僅帶動了度假地産的環境體系開發,同時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民俗旅遊的迅猛發展,逐漸形成了當地特色農業觀光旅遊帶,走出了一條多産業綜合協調發展多端盈利模式引領的發展之路。

依托藍莓種植與加工,拓展藍莓采摘與藍莓旅遊所帶來的文化旅遊内容為藍莓小鎮發展的根本,将藏馬山旅遊資源與藍莓文化結合,獨立策劃打造藍莓小鎮标簽,通過以産業為導向,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标,以産業化為主攻方向,加速拓寬銷售管道,提高市場知名度,落實把農業生産做為促進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真正實作了優化種植布局,推進規模化種植、産業化經營,不斷助力藍莓小鎮振興工作邁上新台階,走上振興“快車道”。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04橫港賽湖 | 鄉村振興+主糧農場

橫港美麗集鎮建設以打造“生态文明的綠色糧油小鎮”為目标,圍繞“五美”建設,通過對集鎮“皿”字形核心地段進行改造提升,實作鎮區功能與品質大變樣大提升,增強集鎮承載力和吸附力。橫港鎮美麗集鎮建設主要包括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提升、街區風貌提升、鎮東門戶提升等四大類17個項目。

通過高标準農田發展油菜花、水稻等一産種植,并大力發展二産加工業,推出生态菜籽油、茶油、茶葉、有機大米、水果等,形成遠近聞名的糧油小鎮,通過特色産業帶動,對橫港進行美麗集鎮提升改造,基礎配套設施、居民休閑廣場、老房子改造等内容打造江西美麗集鎮示範。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05查幹湖鄉村 | 鄉村振興+特色漁業

查幹湖漁産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北方最後的漁獵部落”。每年12月末至春節前,這裡的漁民都會舉辦盛大的冬捕活動。早在遼金時期,查幹湖冬捕就享有盛名。祭湖、醒網、鑿冰、撒網,數萬斤鮮魚脫冰而出,極富民族特色。

深入面對項目地資源現狀、發展現狀、市場需求,破解查幹湖龍頭引領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戰略定位、主導産業、發展模式、産品設計打造、營銷營運管理五大方面的問題。堅持不懈抓好生态環境保護,在此基礎上有序發展漁業及文旅事業,把查幹湖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06草莓公社 | 鄉村振興+草莓産業

項目位于承德市隆化縣七家鎮西道村,位于京承出遊黃金遊線上。草莓公社靠近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熱河皇家溫泉度假區内,農業為主要支撐,村民靠采摘為生。自家建的農家院零散分散,管理水準僅限于一間房、一個院、一頓飯的傳統農家樂經營模式。

通過整合四季草莓、森林溫泉、田園風光、特色餐飲、民俗展演等優勢資源,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方式,集中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草莓香草等特色産業,實作“美麗鄉村+扶貧攻堅+鄉村旅遊+産業發展+農村特色文化開發+農村電商+溝域經濟+城鄉統籌”八合一融合發展,形成河北美麗鄉村建設典範。打造以“草莓采摘、溫泉沐浴、民宿體驗”為主題的全新農旅融合品牌——草莓公社,不斷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農村環境改善、産業多元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新路徑,成為環北京貧困山區以産業融合發展助推轉型更新、綠色崛起的一次有益嘗試。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07中國蘑菇小鎮 | 鄉村振興+蘑菇産業

蘑菇小鎮位于黔西南州西南部,地處黔、桂、滇三省區結合部,是貴州南下出海、西進雲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商品物資流通聚散重地。小鎮雖小,但蘑菇産業卻不小。以蘑菇産業為發展核心,通過促進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協助當地把食用菌培育成脫貧攻堅的可持續發展産業和易地搬遷扶貧戶的就業主管道,真正實作了助力蘑菇小鎮建立“風光風物風情、綠色特色景色、生産生活生态、宜業宜居宜遊”的特色小鎮,打造三産耦合的産業體系、橫跨三個産業的食用菌産業化脫貧示範模闆!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08花鄉果巷 | 鄉村振興+闆栗林果産業

項目地位于河北省遷西縣,地處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長城腳下,灤水之濱。遷西縣曆史文化悠久、資源禀賦優良、産業特色鮮明,京東闆栗馳名中外、燕山安梨頗具影響。又因地處遷西、遷安、灤縣、豐潤四縣交界處,區位和交通優勢明顯。

以河北省遷西縣花鄉果巷項目“山水田園,花鄉果巷,詩畫鄉居”為定位,以特色水雜果産業為基礎、以油用牡丹、猕猴桃、小雜糧産業為特色、以生态為依托、以旅遊為引擎、以文化為支撐、以富民為根本、以創新為理念、以市場為導向的特色鮮明、宜居宜業、惠及各方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該項目如今已成為中國田園綜合體燕趙樣闆的典範之作。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09中國牡丹小鎮 | 鄉村振興+牡丹産業

中國牡丹小鎮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規劃範圍為14平方公裡,涉及6個村莊。項目定位為“大漢牡丹王,國色柏鄉韻”,中國最古老的牡丹觀賞地、中國漢牡丹文化體驗第一高地,項目規劃打造成集特色小鎮、特色農業産業、宜居村莊發展為一體的城鄉統籌樣闆、國家級特色小鎮。

以空間貫通、産鎮一體、文旅融合、景田并舉為發展戰略,以漢牡丹文化、牡丹産業鍊為主線,以油用牡丹種植和休閑農業為基礎,以牡丹綜合開發服務平台為支撐,集商貿、旅遊、文化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空間上規劃設計綜合入口服務區、牡丹博覽園區、創意農業區、油用牡丹種植區、生産加工區、文化藝術體驗區、民俗體驗區、居民新區八大功能區。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10葵花小鎮 | 鄉村振興+葵花産業

隆興昌鎮位于内蒙古自治區西部巴彥淖爾市五原縣,依托聯星村特羊牧業、榮譽村鋤禾田園綜合體、王善村萬畝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園區、三産融合示範園、宏偉村葵花小鎮、農博苑、隆興湖和葵花公園,打造隆興昌産業集鎮。

規劃通過主導産業“立”鎮,實作農業産業景觀化、農業産品品牌化、農業市場一體化,促進多産業關聯發展,建構鄉村産業集鎮。以葵花種植、畜牧養殖、光伏産業為主導,打造“葵花+”“羊羊+”“科技+”的産品體系,重點建設高标準農田、産業園區等産業項目,籌辦世界向日葵大會,将農業與論壇、旅遊相融合,堅持“三産融合、三位一體、三生同步”的發展理念,打造以産業觀光、高端論壇、民俗特色體驗等功能為主的國家級産業集聚鎮。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農旅融合的七個要素、六種類型、六條路徑、十大案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