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宇宙大爆炸後一瞬首次清晰拍到!造價百億美元的韋伯望遠鏡首秀

作者:探秘者

導語

2023年,距離地球有46億光年的地方,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甯靜,但是在這甯靜的夜空中,卻隐藏着無數的星系。

它們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想象,更不用說人類的探測裝置了,但是這并不妨礙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和想象。

宇宙大爆炸後一瞬首次清晰拍到!造價百億美元的韋伯望遠鏡首秀

2023年,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下了距離地球最遙遠的宇宙照片,這張照片被認為是人類迄今為止看到的最遙遠、最清晰的宇宙成像,它裡面又隐藏着什麼樣的秘密呢?

宇宙大爆炸後一瞬首次清晰拍到!造價百億美元的韋伯望遠鏡首秀

一、宇宙史上的一瞬。

宇宙大爆炸後一瞬首次清晰拍到!造價百億美元的韋伯望遠鏡首秀

2023年,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下了距離地球有46億光年的地方的宇宙照片,這張照片被認為是人類迄今為止看到的最遙遠、最清晰的宇宙成像,這張照片展示了130億年前的光。

宇宙大爆炸後一瞬首次清晰拍到!造價百億美元的韋伯望遠鏡首秀

這張照片被認為是人類迄今為止看到的最遙遠、最清晰的宇宙成像,展示出的是距離地球有46億光年的星系團SMACS 0723。

這張照片中展示了成千上萬個星系,每一個星系中又包含着無數的恒星,這是一張多麼驚人的照片啊!

那麼這張照片到底展示了什麼樣的景象呢?

首先我們來看這張照片的構造,這張照片中顯示的星系團SMACS 0723的中心處有一個明亮的斑點,這個斑點是由天體彎曲現象引起的。

在韋伯的照片中,很多天體都會出現彎曲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我們知道,光是具有波的性質的,是以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受到重力的影響,是以當光穿過一個強大的重力場的時候,就會偏離原來的直線路徑,這個現象就叫做引力透鏡效應。

而在韋伯的照片中,就有很多天體出現了彎曲的情況,這就是因為這些天體周圍存在着強大的重力場,是以光穿過這個重力場的時候就會産生彎曲的情況。

那麼這個斑點是什麼天體呢?這個斑點實際上是來自地球那邊的一個星系,這個星系的光線被SMACS 0723的星系團的重力場給彎曲了,是以在我們的觀測角度中,這個星系就出現了兩個斑點。

除了這個天體彎曲的現象之外,韋伯的照片中還有另一種現象,那就是橫道杠和六邊形的星芒。

橫道杠的産生是因為望遠鏡的一些結構上的缺陷,而六邊形的星芒則是因為韋伯的主鏡是由18片六邊形的鏡片組成的,他們在照射光線的時候會形成六邊形的星芒。

宇宙大爆炸後一瞬首次清晰拍到!造價百億美元的韋伯望遠鏡首秀

二、紅外波段的重要性。

為什麼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照片會顯得如此的清晰呢?這是因為韋伯是采用紅外波段進行觀測的,而紅外波段能夠穿透一部分塵埃雲,進而觀測到這些塵埃雲後面的天體。

這對于人類來說來說是十分有意義的,塵埃雲隐藏了很多太陽系,恒星甚至行星等資訊,而這些資訊正是我們探索外星生命的線索。

是以紅外波段的觀測對于解開人類對于宇宙的種種疑惑是非常重要的。

2011年,哈勃太空望遠鏡也曾經對SMACS 0723進行過觀測,但是由于哈勃的觀測波段是可見光波段,是以當它觀測到的是SMACS 0723星系團的中心處的情況,卻沒有像韋伯一樣一眼望穿了SMACS 0723。

我們從哈勃和韋伯的觀測結果也可以知道,紅外波段的觀測對于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性,塵埃雲就像是宇宙中的一面鏡子,它會阻攔我們觀測宇宙的視線。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穿透塵埃雲,那麼我們就能夠看到隐藏在塵埃後面的天體。

三、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曆史可謂是坎坷,它的籌備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但是由于一些原因,韋伯的發射時間一再的推遲。

但是即便是推遲了,韋伯的造價也從最初的50億美元上漲到了2021年的100億美元。

最終,韋伯于2020年12月25日發射升空,現在已經開始服役了。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使命是解答七大宇宙謎題,這七大宇宙謎題分别是:黑暗物質、暗能量、宇宙大爆炸的前身、恒星的形成、行星的形成、宇宙中的生命以及宇宙的可居住性。

韋伯的主鏡是哈勃的6倍大,它擁有18片六邊形的鏡片,這些鏡片的直徑都達到了2.5米,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蜂巢。

韋伯要進行紅外波段的觀測,是以他的鏡片都被塗滿了金色以接受紅外光波。

韋伯的運作周期至少為10年,甚至可支撐20年,這也凸顯了人類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長期規劃和持續投入的重要性。

宇宙大爆炸後一瞬首次清晰拍到!造價百億美元的韋伯望遠鏡首秀

結語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照片隻是一道開胃菜,未來還将有更多更深入的探索和發現,這激勵着人們對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而太空探索的進步不僅帶來科學發現,還引發了人們對宇宙、生命以及人類自身的思考,拓展了人類的認知邊界。

繼續閱讀